高群
摘 要:通過深入挖掘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特點,引入“課程思政”理念,探索從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知識中挖掘“思政元素”,通過“思政元素”引入“思政教育”,通過“思政教育”引導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從而培養出符合國家需求的高素質綜合性計算機網絡人才。
關鍵詞:課程思政;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改革
(一)研究背景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物聯網等信息的爆發,當今社會已經進入高速發展的互聯網時代,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被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成為當今社會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部分,社會對計算機網絡人才的需要變大。高職學生每天都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培養學生的是非觀、道德觀顯得至關重要。高職教師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為國家培養高科技人才,成為一個嚴峻的問題。
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于201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
這就要求我們在高校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專業課的教學中突出德育環節,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轉變,將思政工作貫徹到專業課的教學中,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的內涵。
計算機網絡技術是培養具有計算機網絡基本技術理論和基本開發技術的專業人才為目標,重點培養學生具備網絡的組建安裝以及日常維護能力、網絡軟件的應用能力。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是具有嚴謹的邏輯性和抽象性,內容比較復雜,不容易理解。現階段國內高職學校的德育主要采用思政課程,通過對思政理論的講解來引導學生實踐,學生的認同感較低,課程的效果比較差。而在學習專業課期間,大學生往往追求知識點掌握得牢不牢,實驗結果的準確率高不高,思政課在學習科學技術過程中起到的效果微乎其微。中國的工科教學通常強調理論嚴謹、數據精確、科技創新等等,課堂本身理論性強,難以加入思政教育內容。長期以來,思政教育融入計算機專業課程難度大。在這樣的背景下,專業課的思政教育被大多數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的教師忽略。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普及程度提高,高職學生越來越多,整體水平卻有待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比較弱,心理素質也比較差。作為高職教師,要把提高學生整體水平作為工作重點,包括學生的專業水平和職業素養,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尤其重要,而高職的“課程思政”改革處于剛起步的階段。
面對種種問題,在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引入“課程思政”,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引入“課程思政”,可以彌補傳統的思政課程的單薄性和刻意性可以倡導教師研究教學改革,在專業課的教學中加入“思政環節”,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將學生培養成高素質網絡技術人才。
(二)研究目標
1)深入挖掘高職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的特點;
2)探索如何從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知識中挖掘思政元素;
3)研究如何在課堂上通過思政元素引入思政教育;
4)探索如何通過思政教育引導高職學生的價值取向,培養出符合國家需求的高素質網絡人才。
針對這四個方面的目標,我進行了三個學期教學改革,從一開始比較生硬的引入,到現在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我的實施步驟如下。
(三)實施步驟
在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中引入“課程思政”,推動教學改革,主要有以下三個內容:一是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多了解國家大事,提高自己的思政政治水平,并準備知識庫;二是深入挖掘專業課中蘊含的思政元素;三是立足學科的特殊視野、理論和方法,實現“思政”與專業的“基因式”融合。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領學生實施“課程思政”。教師的思政意識、思政素養和思政能力對于“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成功至關重要。專業課教師對于“課程思政”實際上具有較大的自由裁量權,對于講什么、講多少、如何講、采用什么話語方式、運用什么教學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較大的選擇空間。專業課老師要充分理解思政含義,激發和培養自身的“課程思政”意識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除思政意識外,教師還必須具有相當程度的思政素養和思政能力。
挖掘思政元素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基礎和重點工作。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度取決于多種因素,做好挖掘工作。課堂教學中,思想政治觀點在合適的時間、恰當的知識點自然而然地流露,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在這期間,教育對象沒有感覺自己被“思政”,而是愉悅的接受知識和觀念。
“課程思政”課堂教學改革,要做到“教書”與“育人”的有機統一,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要有機融合。可以從以下七個方面來挖掘思政元素:
1) 國家時政
2) 社會熱點
3)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5) 真人真事
6) 學生生活
7) 趣味小故事
通過這七個方面的思政元素,“潤物細無聲”的傳遞到教學過程中。教學過程如下:
1)從“專業知識”挖掘“思政元素”
2)從“思政元素”觸發“思政教育”
3)從“思政教育”引領“價值取向”
(四)總結
我們把課程目標分為三個方面: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個方面的目標是逐層遞進的,我們圍繞這三個目標來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課程思政”,讓學生在知識、方法學習的同時,實現價值觀的引領,把價值觀教育放在知識能力教育同等地位,使學生具有獨特個性的同時還要嚴于律己。“課程思政”要立足于學生多方面發展,高等院校必須完善“課程思政”教學課程模式,滿足當下社會對學生道德素質需要,將學生培養成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德智兼備的全面型網絡技術人才,真正做到教書育人。
[參考文獻]
[1]吳晶,胡浩.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1)。
[2]鄧暉.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N]. 光明日報,2016-12-12(008)。
[3]王涵.高校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反思.管理觀察,2017。
[4]郭楊,徐佳.計算機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改革探索[J].好家長,2016(38):224。
[5]徐瑞哲.大學思政課程不再“孤島化”[N].解放日報,2016-12-05(001)。
項目來源: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8QN013Y);“課程思政”理念融入動漫專業課程教學實踐研究(項目編號:ZD201906140);繼續教育網絡育人質量提升方式研究(項目編號:2019SZ016);“課程思政”理念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探索與研究(項目編號:2018QN007Y);學習型社會背景下基于職業能力提升的高職院校輔導員繼續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路徑優化研究(項目編號:2019SZ022)。
(作者單位: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山東 濟南 25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