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繼紅
摘 要:數學思維能力是思維品質在解題實踐中的具體化,用一句通俗的話來說,是實實在在的“真本事”。如果思維能力不強,那么即使思維品質再好,到了面對問題時也會束手無策,較強的思維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前提。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思維能力;培養
人的大腦是思維的機器,思維是大腦在外界刺激下的活動過程,外界事物的特征和概念、本質和內在聯系等都是通過人的大腦思維反應出來的個人認識。一個人思維能力是遇到問題時分析問題、正確判斷、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思維能力的高低,主要決定于人的思維品質。而思維品質是在一個思維發展和發生時不同于別人的特有的個性差異,也就是說良好的思維品質決定了一個人的思維能力,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創設條件,因材施教,根據不同的學生培養其思維品質,提高其思維能力。主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 注重“雙基教學”,為思維結構奠定基礎
大量的實踐證明,一個人思維能力培養,主要靠各科教學中的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過程中,初中數學也不例外,因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加強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雙基”訓練是永遠不變的目標,如果離開了“雙基”而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成為天方夜譚,思維能力將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一) 通過感性認識,發展思維能力。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初中學生的思維活動從直覺思維意識向抽象邏輯思維的意識過度,抽象邏輯思維已經占據了思維的大多數活動,但抽象思維的基礎還是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的信息來源還是具體的感性認識,所以,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直觀性和學生的感性認識,強化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活動,注重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能達到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順利過渡。如在學習圓柱、圓錐、圓臺的側面積這一章時,我和學生在課前一起尋找制作圓錐、圓柱、圓臺的各種材料,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開展手工制作活動,在制作活動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在小組內積極發言討論,共同總結圓柱、圓臺、圓錐的側面積計算辦法,再全班發言,總結規律。這樣既符合學生形象思維向抽象的轉換過程,同時培養了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體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所在,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了學習效率,培養了思維能力,推行了素質教育,達到了一舉三得的效果。
(二) 做好新舊知識的銜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中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高年級所學的知識是建立在低年級所學知識的基礎上的,如果低年級所學的舊數學知識沒有消化,沒有轉化成數學技能,那么在高年級學習新知識的時候就會遇到障礙,缺少基礎。因此,數學教師在傳授新知識的時候,首先復習與新知識相關聯的舊知識,在舊知識的基礎上新的知識得到積累,能力得到提升。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和數學技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新知識時要借助舊的知識和技能,不能孤立的學習新知識。讓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規律,如教一元一次不等式概念時,為了更加準確的讓學生了解不等式的概念,我應用了對比教學法,首先復習以前學過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學生都很積極的回答:“含有一個未知數、未知數的最高次數為1且兩邊都為整式的等式。”,我特別強調了“等式”,方程是用“等號連接的式子”。我們今天學習的“式子”使用“不等號”連接的,這時學生的好奇心調動起來了,有的學生問:“還有用不等號連接的式子?”我和學生一起開始學習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這樣學生輕輕松松掌握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教學目標順利完成。 又如,在教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時,我先和學生一起復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學生輕松愉快的完成復習任務,自然而然的導入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學生也輕松愉快的掌握了新的知識,這樣把新的數學知識引進到舊知識的網絡結構中,不但便于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而且提高的思維的準確性和方向性。
二、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數學問題是思維發展的引線,好的問題能啟發學生的良好思維,發展學生的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緊緊抓住“問題”、設計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除了教師設計一些高質量的問題以外,教師還要創設情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在自主學習和討論中解決問題,發展思維能力。
(一)針對教育教學的重點,教師認真設計有價值的問題。現代教學中,很多教師沒有精心設計問題,教案中沒有備上問題,而是課堂上隨意性的提問,或者設問,提出的問題沒有深度或者與教學重點無關,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學生的回答也是隨意的,不加思考的。有點時候教師的問題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要么匆匆換學生回答,要么教師自問自答,對學生的回答也是不加點評,草草收場。這樣長期以往,學生的思維得不到鍛煉,數學興趣逐漸扼殺。因此,數學教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應為知識重點服務,精心設計,引起學生的興趣,發展學生的思維。
(二)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有教育家曾經指出:“學生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重要”。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教材、質疑教師的教法,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有質量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問題,學生在提問的過程中肯定通過積極思考的,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學中,教師不但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還要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認真研究分析,組織學生討論、解決,對提出問題的學生給與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提出問題的激情,將來繼續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培養他們善于觀察,善于聯想,善于進行問題轉化,提高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發展他們探究新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渭州學校,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