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剛
摘 要:教育要想發展,必須要面對未來,面對世界。而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實現教育現代化,使教育成功地面向未來。現如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已經得到全面普及,但是真正將信息技術教育價值在教學中發揮出來的教師比較少。很多教師在信息技術的使用上存在使用時機不恰當,時機方式不恰當等問題,不僅沒有通過信息技術的介入為課堂教學注入生機和活力,反而增加了課堂教學負擔以及學生的學習負擔。在本文中,筆者以初中語文教學為研究對象,就如何創新應用教育信息技術闡述自己的幾點思考。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信息技術;初中;語文教學;創新應用
前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合理地應用教育信息技術,可以為教育注入新鮮的血液,能夠喚醒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流程。然而,通過對當前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現狀的分析不難發現,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存在諸多問題,如信息技術過度使用、只限于課堂使用以及應用流于形式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本文中, 筆者立足初中語文信息化教育現狀,就如何通過創新應用教育信息技術闡述自己的幾點思考。
一、現階段初中語文教學中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存在的問題
(一)教育信息技術使用過度
相對于教師口頭上的講述或者在黑板上板書等方式,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可以將課本知識以形象生動的方式呈現出來,有聲有色,圖文并茂,對學生有更強 的吸引力,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1]。正因為如此,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大量使用多媒體,凡事都用多媒體替代,甚至依賴多媒體。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視覺疲勞。任何事物都有雙面性,教育信息技術也是如此,過度使用有害無益。這是當前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面臨的問題之一,亟待解決。
(二)教育信息技術只限于課堂使用
信息技術可以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人們的跨時空交流提供良好的互動平臺。然而,就目前初中語文信息化教學情況來看,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基本上只局限于語文課堂。換言之,大多數語文教師基本上只在課堂上使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很少通過教育信息技術給學生提供課后指導或者其他的課外活動,導致教育信息技術的價值流失,教育信息化程度普遍較低[2]。
(三)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
就目前初中語文教學情況來看,教師普遍缺少創新意識,很多教師在使用教育信息技術的時候僅僅是將課本上的內容照搬到大屏幕上,學生通過大屏幕上獲得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教材上的知識。這種只更新教學方式沒有更新教學內容的語文課堂,與傳統課堂教學差別不大,尤其是長期使用教育信息技術之后,對學生來說,利用多媒體學習與利用課本學習并無多大差別,教育信息技術的應用流于形式。
二、教育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創新應用
(一)合理地使用教育信息技術
任何事物、行為都有過猶不及的特點,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也是如此。合理的使用能夠起到優化教學的作用,過度使用反而有害無益。初中語文教師要清楚認識到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要合理地使用教育信息技術,不可過度使用。從本質上來說,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教學是“教”與“學”的互動過程[3]。如果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互動,僅僅是利用教育信息技術不斷地給學生展示圖片、視頻,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這樣的課堂必然低效。在筆者看來,初中語文教師在使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基于生本教育理念搭配著其他的教學模式共同使用,通過這種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讓語文課堂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學生在課堂上始終有興趣和激情。例如,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學生的性格特點,在使用教育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時候,搭配著游戲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情境教學法、課堂提問等多種方式,通過不斷變換形式的方式保持語文課堂的活力和生機[4]。舉個簡單的例子,在講解《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一首有關于父愛、親情的歌曲,如《時間都去哪兒了》《父親》等,營造出濃郁的情感氛圍。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可以聯系實際生活,讓學生說一說自己與父親之間發生的幾件感人的事情,以此喚醒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這種先利用多媒體喚醒學生情感,再利用生活情境教學法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的教學方式,既可以發揮教育信息技術的價值,又能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從而實現教學效益最優化。
(二)拓寬信息技術的使用范圍
教育信息技術的使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要適當地向課外拓展延伸,這樣才能將教育信息技術的價值更大限度地發揮出來,有利于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例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具體來說,在上課之前,初中語文教師可以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利用教育信息技術給學生制作微視頻,或者直接從網絡上篩選合適的視頻,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以及教學目標為學生設計學習任務。在準備好這些素材之后,語文教師再將電子學習任務單以及微視頻上傳到網絡平臺上,如雨課堂等,然后鼓勵學生課前自主觀看視頻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提前做好準備,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課堂聽課效率[5]。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尤其是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學生的薄弱環節對教學計劃適當地做出調整,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又如,語文教師可以利用教育信息技術對學生提供課后在線輔導,比如給學生推送一些有價值的學習網站、相關視頻和文章等,還可以和學生建立一個課后學習交流群,經常和學生在群內互動,彼此分享有價值的學習資源,一起在群內討論問題、話題,這樣既可以促進師生、生生情感交流,還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益最優化。
(三)利用信息技術創新教學內容
眾所周知,互聯網是人們獲取信息的有效途徑,網絡上的信息容量大,而且時效性強,幾乎每時每刻都在更新。對教師而言,互聯網是一個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初中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立足課本,利用教育信息技術擴充課堂教學內容,在課堂上引進與課本內容有關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點,以此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課堂教學水平。簡言之,語文教師除了給學生講解課本上的知識,還可以通過教育信息技術引進其他知識,以此豐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期待和新鮮感。例如,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教育信息技術給學生講解作者的生平經歷,讓學生對作者有一個深入的、全面的了解,這有利于學生更好地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除了介紹作者,教師還可以通過影視資源的引進給學生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還可以引進作者的其他作品帶領學生鑒賞,讓學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寫作風格等。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可以喚醒學生學習興趣,又能拓寬學生對文章的閱讀廣度和閱讀深度。
結論:綜上所述,教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優勢有目共睹,已經得到廣大師生的認可,但前提是要有效使用。為了發揮出教育信息技術的價值,初中語文教師要合理地使用教育信息技術,把握好使用的頻率,此外還要打破課堂局限,讓教育信息技術成為師生、生生的課外互動橋梁,而且要學會利用信息技術開發課程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和優化,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和高效化,為學生打造精彩的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吳元元.新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多元化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4):11-13.
[2]王曉丹.核心素養下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整合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8(25):47.
[3]潘艷明,李大孟.關于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初中語文有效教學的實踐探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02):140-142.
[4]劉伯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貧困地區初中語文教學認識與研究[J].學周刊,2019(27):139.
[5]周虹.初中語文智慧課堂的構建——以杭州二中白馬湖學校為例[J].中國教師,2019(07):99-102.
(作者單位:甘肅省定西市隴西縣寶鳳初級中學,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