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榮
[摘 ? ? ? ? ? 要] ?目前,隨著新課改革在中職教學中的不斷推進,德育越來越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重視,“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成為現如今教師秉承的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隨之出現更多新型的教學方法,提升了中職德育質量。但是,中職學生在道德觀念和思想品德上又普遍存在諸多問題,這為中職德育的改革帶來了諸多困難。中職學校通過采用針對性的措施,注重學生思想品德素養的提升,對其學習以及將來的職業規劃具有重要意義。針對新時期中職德育問題與策略展開了研究。
[關 ? ?鍵 ? 詞] ?新時期;中職德育;問題與策略
[中圖分類號] ?G711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2-0156-02
新時期下的中職德育機遇與挑戰并存,這是中職新課改背景下面臨的客觀問題。中職學校需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并積極尋找新的德育方法,將德育作為教學與辦學的重點目標,這是每一位德育工作者應該堅持的基本態度。新課改環境為中職學校開展德育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權力,教師應走在新課改的最前沿,為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提供動力和支撐。但是隨著我國社會意識形態的發展,如今正處于新舊價值觀重新構建的過程中,中職德育工作面臨著很多困難與困惑,需要我們進行深入研究并找出相應對策。
一、新時期中職德育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傳統道德觀念和意識比較淡薄
由于現如今的中職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受家庭長輩的溺愛比較嚴重,很多學生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在學習和生活中不顧及他人的感受,只考慮自己的利益。無論是在班級還是在家庭里,只顧及自己的權利,不承擔相應的義務,不懂得付出。他們缺乏傳統道德觀念和意識,希望受到他人的尊重,卻不懂得以禮待人,不知道尊老愛幼,不懂得感恩。總體來說,他們情感上比較冷漠,缺乏社會責任感。
(二)日常學習和處世行為自由散漫
中職學生很多都說臟話、怪話,甚至有些學生整天沉迷游戲,吵架斗毆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另外就是個人行為問題,隨地吐痰、亂扔垃圾、踐踏花草、損壞公物等不文明行為。還有一些學生在網上傳播淫穢視頻,甚至養成抽煙喝酒的習慣,嚴重缺乏自制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三)極易出現厭學情緒
很多中職學生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缺乏學習的動力,對學習產生不了興趣,認為只要有錢便可以為所欲為。他們認為學習不學習無所謂,整天只顧玩游戲,上課時間卻昏昏欲睡,更不會認真對待教師布置的課后作業。正所謂“荒于嬉,毀于隨”,中職學生厭學情緒的日漸擴大,導致他們荒廢學業。
(四)誠實守信意識較為薄弱
很多中職學生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輕易說謊騙人,做人做事不夠誠實,嚴重缺乏守信觀念。小小年紀看起來卻很圓滑、老練,早熟中又帶著一絲濁氣,違背了做人的基本準則。
(五)一味貪求享受、玩樂
還有一部分學生胸無大志,整天就知道貪圖享樂,花著家里給的錢,攀比、奢侈心理特別嚴重,上學遲到、早退、逃學等現象屢屢發生。由于他們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易受外界影響,又有著強烈的功利心,在學習和生活上也比較懶惰、散漫,渾渾噩噩地度日,人生沒有明確的目標和方向,手機上網占據每天的絕大多數時間。中職學生缺乏理想或是有著庸俗的理想,沒有人生追求,整天無所事事,道德素質低下,嚴重導致其人格的缺失。
(六)心理承受能力弱,缺乏抗挫能力
主要表現為以下三種心理:(1)自卑或是自負極端心理:很多學生認為自己沒有較好的知識基礎,或是認為自己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極易產生自卑心理,沒有心情參加班級舉辦的集體活動,或者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不夠積極,垂頭喪氣。還有一類學生自我優越感非常強,有著嚴重的自負心理,在語言上重傷他人,不尊重他人,或是拉幫結派,不利于良好生生關系和師生關系的建立。(2)焦慮心理:很多學生會因為自己沒有掌握學習內容或是沒有將人際關系處理好,產生嚴重的焦慮心理,會埋怨自己腦子笨、能力差,也會常常因為沒有做好某一件事情而輕易發脾氣。焦慮心理使得這些學生經常陷入一件小事中無法自拔,情緒不穩定,逐漸變得沉默寡言,甚至會產生抑郁心理。(3)報復和破壞心理:有些學生在受到教師的批評和指責之后,對教師采取對立的態度,并暗中伺機報復,甚至以破壞公物或介入教師私人生活等方式采取報復行為,產生嚴重的極端心理。他們價值觀的不正確和對生命的漠視,使得違法亂紀現象時有發生。
二、新時期中職德育優化的有效策略
中職教師在開展德育工作的過程中,應堅持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著眼于新課改素質教育中的問題,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學性、針對性與有效性。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德育方法,拓寬德育渠道,在改善學生不良習慣和心理的基礎上,為國家培養集技術型與創新型于一身的中職復合型人才。
(一)加強對“問題學生”的管理
德育工作者針對學生在心理、思想和行為上的不良習慣,可以開展陽光教育、青春期心理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思想和健康的心理,幫助他們解決青春期遇到的各種困惑,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網癮、早戀、打架斗毆等問題,優化“問題學生”的管理方法,加強對他們的引導。另外,也可以對他們開展法制教育,強化學生的法制觀念,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壓制他們在違法亂紀上的苗頭。
(二)舉辦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
以往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過程中,往往采用單純的語言說教,這樣學生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各種形式的德育活動,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規范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中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念。例如,中職學校可以舉辦班級形象活動,真正將德育化虛為實,針對性地改變班級內的不良風氣,提高班級凝聚力。此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去敬老院、做志愿者服務等等,使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強化自身的誠信意識與責任意識,學會感恩和吃苦耐勞,懂得尊重他們、以禮待人,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學習。中職學校通過舉辦多種形式的德育活動,能夠讓學生在切實的體驗中規范自身的行為,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監督、共同進步,為中職德育工作建立長效機制。
(三)遠離形式主義和功利心
新時期德育的形式主義主要體現為德育量化的濫用,目前不少中職學校把德育量化作為工作的“操行評定”大用特用。做好事加分,做錯事扣分。至于在這些“加與扣”的背后,學生是否養成自覺的行為,以及平時如何在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做好細致的思想工作,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有的教師就考慮得很少,甚至不考慮。在德育工作中努力克服急功近利、追求形式等不良傾向,切實解決德育工作“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問題。確立正確的德育方向,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深入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要學”“會學”“善學”,讓德育成為提高教育教學成果的有效途徑。
(四)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
德育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讓學生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起,使其形成正確的思想道德觀念,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他人。此外,教師也可以組織課外實踐教學活動,讓他們在認識社會的過程中磨煉自己,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與發展。另外,教師還應培養學生學習和生活的自主性,強化自我教育,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其自覺塑造自身健全的人格。
(五)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行為習慣
為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教師可以開展主題班會活動,讓學生簡述自身的情感故事,在演講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運用引用名人名言,故事要真情實感,有自己的觀點和見解。教師演講完之后,教師要給予肯定的評價,鼓勵學生主動與同學以及教師袒露心聲,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建立和諧友好的同學關系。還要引導學生“三省吾身”,激勵自己不斷進步,通過強化他們的道德觀念,使其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此外,學校可以發揮榜樣的力量,在學校挑選道德觀念和思想品德優秀的學生作為榜樣,鼓勵學生向他們學習,并為自己制訂一個實現目標的計劃,在教師和同學幫助下落實。這樣能夠糾正學生的不當行為,有效改進他們的行為習慣,使其養成優良品行,提升學生的道德境界。
(六)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
新時期下,中職學校應構建完善的德育體系,首先,在人員和格局上進行調整。中職學校應充分調動全體教職工人員參與德育工作中,還要取得家長和社會對學校德育工作的支持與配合,加強與家長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建立學校、家庭、社會相互合作的良好機制,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建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形成無縫隙德育網絡;其次,建立多元化的學生獎勵體系,這是調動學生主動性的有效有段,是開展德育的指揮棒。因此,在學生激勵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獎勵體系對學生品格發展的促進作用。在學生獎勵設置上要體現多層化、多元化和個性化,既要注重對學生個體的激勵引導,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也要加強對全班整體學生大方向的激勵和引導。除了要求學生的學業成績以外,還要注重學生道德品質、行為規范等方面的養成,尤其要突出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其素質進行拓展教育。在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教師也應根據學生自身的成長變化和教學目標的完善,相應地調整和改革獎勵評定方式,讓學生能夠從不同層面、多種角度地體驗成功的快樂,實現激勵機制的效果。
總之,中職學校在開展德育的工作中,應對學生存在的道德思想和道德行為進行針對性指導,通過完善德育方法,著力提升德育質量。教師要主動了解中職學生的身心成長動態,制訂針對性的德育計劃。另外,中職教師還應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滲透德育內容,以情感教育帶動學生專業知識的學習,為國家培養更多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張艷華.對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認識與思考[J].西江月,2013,42(32).
[2]吳文林.加強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思考[J].中外健康文摘,2009.
[3]張偉.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職業道德與法律(修訂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