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陽
摘 要:本研究對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市場行的現狀進行了分析,梳理出了我國物流信用評價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的提出了意見建議,供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及信用評級機構做決策參考。
關鍵詞:第三方物流 信用評價 信用評價市場
1.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市場現狀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作為主角的各級企、事業單位對展現自己的渴望在逐漸加劇,從而促進了我國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對自身機制的完善步伐。然而,受傳統小農經濟等因素的影響,千百年來中國封建社會一直存在有強烈的閉關自守傾向,這種情況不僅影響著過去國際間的交往,也影響著今天信用信息時代的交流,并導致國內、國際信息交流不順暢。由于目前我國尚無健全的法律和信用信息數據開放環境,這一來,就造成了第三方中介機構工作中的尷尬和缺憾。雖然我國不限制投資人建立和經營信用服務和信用信息數據庫,但就目前來講,“第三方”的信用評價工作無疑是“前途光明,道路崎嶇”。
中國目前的信用信息資源主要由三部分組成:一是分散在政府有關部門的信用信息資源;二是中國人民銀行于1998年啟動的銀行信用注冊咨詢系統;三是工商登記年檢制度。 雖然都已納入“信用中國”體系內,但信息源來自三個不同的系統,并且是基于各自業務范圍,因此缺乏統一標準,局限性較大。 同時,信息的三個主要來源只是進行內部交流,相互屏蔽,缺乏交流及資源共享。而各金融機構對借款企業的信用評級結果只能在系統內部使用,不得公開發布或向企業出具書面證明,因為銀行對貸款人這種缺少第三方的評判具有較大的主觀性;工商、稅務、公安、教育等信息源的信息也僅供內部監管使用,第三方根本得不到共享,即使少量信息出讓,也加大了“第三方”的經營成本,不利于信用信息的征集,從根本上講也拖延了國家信用信息數據庫的建立。
現有信用信息資源分散、透明度低、獲取信息的難度大、成本高,構成信用評級業務發展的資源約束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依據當前我國現狀,根據中國目前的國情,與企業信用有關的信息中有90%集中在政府的職能部門中,這些信息和數據不開放,大量信息資源無法被第三方信用評價機構拿到。隨著與國際的接軌、大量的外資進入國內參與市場經濟的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信息的采集困難已成為阻礙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一方面,政府及有關部門對企業的信用等級評級不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另一方面,由于種種原因造成的信用信息征集量的不足也影響了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機構信用信息評價的客觀公正,使其自身營運、發展受到了限制。
根據我國國情,現階段物流市場評價運營中信用信息征集、信用評級、信用認證只有采用政府推動、行業自律、第三方評價、社會監督的模式。如果我國具備數據開放環境和高效率的市場,或者信用信息數據經協調或整合后有一個大型公共信用信息平臺存在,則基本可以滿足一般性的企業信用服務,這對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建設當然是有益無害的。目前物流信用評估主要是A級物流企業評估,主要是以政府評估為主,是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成立了全國物流企業綜合評估委員會和全國物流企業綜合評估辦公室,并在各地設立了地方物流企業綜合考核辦公室及地方物流企業綜合考核委員會,分別開展評估工作。它針對在中國注冊的各種形式的物流企業。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集團公司的子公司不能同時享受集團公司授予的等級,必須根據評估程序分別申報企業等級。各級物流企業綜合評價委員會由各級政府部門,行業組織,研究機構,大學和企業組成。當地的評估辦公室設立于各地物流行業協會中。
這個評估結果是政府認可的,地方政府會對5A物流企業給予獎勵或補貼,部分省市會將重點物流項目作為優質物流企業提供資金支持,有的會直接給予經濟獎勵,有的會給予稅收、融資、土地、水煤氣等方面的優惠,有的提供交通便利,有的會提供設備購置補貼等等。
2.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市場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國物流信用評價市場雖然經過2007年開始A級物流企業評估開始已逐步開始合規化,但是仍存在部分數據的缺失及評價方法的不成熟等問題。
(1)信用評價數據來源分散,獲取難度大。當前,我國物流企業涉及的財務數據主要來自線下金融信用系統,行政管理信用系統和商業信用系統以及在線互聯網金融和社會系統。線下數據主要基于央行信用信息系統的信用數據、工商、司法和行業協會數據,而線上則是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例如電子支付和P2P貸款,兩者之間很難實現數據共享。
(2)信用評價體系和標準仍需提高科學性、嚴密性。信用評價時,至少必須做三件事,以確保信用評估的準確性。一是認真開展行業和宏觀經濟初步研究。二是在物流企業信用評估中,做好企業調查研究及相關問題。三是評價后的后續跟蹤研究。目前,我國在物流企業評估過程中更加重視評估中調查研究,其他工作還遠遠不夠。在信用評估結果的有效期內,評估機構的評估系統應定期跟蹤和監控經濟周期,國際市場和政治環境等被評估對象的經營狀況和信用水平。中國的信用指標體系目前做的還不夠。
(3)信用評價的研究和應用還很不充分。從我國信用評價的研究與應用來看,我國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的研究與應用還遠遠不夠。盡管近年來中國一直在大力發展信用體系建設,但目前涵蓋的行業還不夠廣泛。中國的企業信用評估研究主要集中在銀行研究和信用評估上。因此,需要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信用評級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對第三方物流企業信用評價市場未來發展進行系統研究。
3.對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市場的意見建議
對著我國信用評價市場化程度不斷提高,民營的物流企業信用評價機構將不斷涌現,政府以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進行委托。為物流信用評價市場能夠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建議。
(1)推動各大信用平臺的信息共享。首先,在保證信息安全的前提下,物流信用評估機構應當同傳統信用報告機構如中國人民銀行、工商總局,盡可能獲取與物流企業信用評價高度相關的數據;其次,對于社會信息,可操作的非結構化數據,物流信用評估機構必須與民營征信機構如阿里合作以收集信息并獲得更全面和客觀的數據。通過整合在線和離線數據源,并考慮頭尾數據和長尾數據,提高信用評估的準確性、可靠性。
(2)加強與國外信用評價機構的合作。我國的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還處于起步階段,相關的研究尚不系統,人才也相對缺乏。且與歐美發達國家相比,其數據挖掘能力,機器學習技術和模型設計有一定差距。因此,應加強與國外信用評估企業合作,依靠其先進的信用評價技術,不斷完善第三方物流信用評價的模型,以此來提高物流企業信用評價的可靠性。
(3)加強與其他行業間的協作與交流。物流行業信用評價機構要加強同其他行業如銀行等的協作與交流,我國的金融信用評價體系在我國屬于發展較成熟的信用評價體系,互相借鑒及學習,為了規范物流行業秩序,完善考核體系,提高對業務水平的考核,加強物流行業自律,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的溝通,不斷提高自身業務水平和競爭力,才能夠持續保持物流行業平穩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新海,丁偉.大數據征信應用與啟示—以美國互聯網金融公司ZestFinance為例[J].清華金融評論,2014.
[2]李辰.我國大數據征信發展的現狀、困境和經驗借鑒[J].征信,2016.
[3]劉新海,丁偉.美國ZestFinance公司大數據征信實踐[J].征信,2015.
[4]黃英婷.我國商業銀行的中小企業信用評級研究[D].暨南大學,2006..
[5]ZestFinance Seeks Growth in‘Huge Chinese Market auto fianance news.
[6]鄧愛民,王珂.中小企業在供應鏈金融業務中信用風險評估的實證研究[J].征信,2015,(9).
[7]葉芬芳,廖茂珍.運輸型物流企業信用評估指標體系的研究.物流科技,2011(8).
[8]樊子琦,楊青青.大數據背景下我國民營征信機構發展現狀及改進研究—基于個人征信視角[J].時代金融,2018(23).
[9]A級企業評估指南.互聯網文檔資源-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