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是提高學生生活實踐能力,促進小學數學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新課程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創設生活教學情境、融入生活案例、開展生活實踐活動,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意義;對策
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教師通過創設與學生生活相適宜的情境,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內容,對于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等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和傳統的教育模式相比,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運用,是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生活實踐能力提升的重要舉措。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教師應當結合新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積極落實數學生活化教育,構建現代化的、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一、 生活化教育的內涵
所謂生活化教育,是指在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的內容,將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案例等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利用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培養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
二、 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的意義
(一) 有利于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
一直以來,在傳統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之下,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傳統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普遍存在。以知識灌輸為核心的教育模式,忽視了學生的能力成長,背離了新課程改革的初衷。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有利于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首先,生活化教育是一種立足學生生活經驗的教育模式,在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會改變過去固有的應試教育思維,結合生活問題探索數學知識,或者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這樣的教學,一方面有利于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次,和傳統的機械記憶學習模式相比,生活化教育理念的運用,對拓展學生的數學知識面,拓展學生數學學習思維,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生活化教育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有利于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
(二)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
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之下,培養學生適應于未來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關鍵能力,是教師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落實“知識技能”的教育思想,在夯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的同時,強化學生的能力培養,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提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師通過生活場景、生活案例的融入,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的開展,有利于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指導生活實踐,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發展學生數學核心素養。例如,在學習了數學計算之后,教師給學生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去超市購物,通過計算單價、總價、找零等,進一步夯實學生的數學運算,提升學生計算能力。這種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活動,是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
三、 新課改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對策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立足“知識與技能”的教育思想,以生活化教育為核心,不斷創新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構建高效的數學教學課堂。
(一) 以實物為基礎,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數學中的很多知識都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實物、場景等,創設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教學情境,促使小學數學的教學與生活密切關聯,提高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例如,在小學數學“認識人民幣”的教學時,對于當前的小學生,絕大部分是認識人民幣的。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這個章節的內容時,將不同幣值的人民幣實物直接展現在學生面前,如硬幣、不同面值的紙幣等,讓學生可以直接觸摸、觀察人民幣。同時,在教學中,為了讓學生對人民幣有更加全面的了解,筆者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將不同時代的人民幣樣式通過多媒體圖片的方式,直觀地展現在學生面前,并給學生介紹不同人民幣源于什么年代。這樣的教學模式,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又如,在“時、分、秒”的教學中,由于現代社會流行智能手機,學生家庭使用時鐘的較少。筆者在教學中,將一個真正的時鐘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直觀地學習時分秒,提高了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
(二) 融入生活化案例,促使教學內容生活化發展
小學數學教學中落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教學案例的融入,實現生活化的教學目標。生活化的教學案例,與學生的生活實踐密切相關,有助于讓學生找到數學與生活的關聯點,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小數的初步認識”時,教師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學生能夠識別小數,能讀、會寫。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該章節的內容時,首先通過多媒體圖片展示的方式,給學生營造了一個學習情境:要開學了,小明要和媽媽去超市買文具,同學們請看一看,不同的文具價格是多少呢?然后通過多媒體圖片給學生展示不同文具的價格,如鉛筆0.5元/支、圓珠筆2.5元/支、書包49.9/個、文具盒5元/個等。教師展示完畢以后,然后提問:同學們,你們仔細看一看,這些價格有哪些不同呢?很多同學發現:鉛筆、圓珠筆、書包的價格有“點”,筆者這才引入小數的教學內容,實現了數學教學生活化教學的目的。
(三) 開展生活化的實踐活動,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生活化教學理念運用于小學數學的教學,不僅僅體現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體現在課外實踐活動中。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生活化實踐活動的開展,促使學生生活實踐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了數學計算之后,教師開展“購物”的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購買文具等,計算單價、總價,進一步鞏固所學習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理念的運用,有利于改變過去知識灌輸式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落實生活化教學,構建生活化的數學課堂,全面提升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劉玉清.探尋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途徑和策略[J].青年時代,2015(13):225.
作者簡介:
蔣真海,貴州省畢節市,金沙縣茶園鎮永雙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