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對于課程的學習要求也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因此對于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也提出新的思考和要求,舊的高中地理教學思路和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當前社會和教育發展的實際需要了。筆者在總結近幾年的實際教學過程當中,可以清晰地認識到很多高中地理教師和高中文科學校仍然在使用以前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沒有將最新的發展變化運用到當前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當中,因此本文就這一背景下的新要求提出高中地理教學的全新的策略,即五個優點化的教學建議和策略。豐富當前的高中地理教學課程和質量要求。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地理;教學策略
一、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需要優質的教學策略來指引
學生應該是實際教學過程當中的主體學習者,應該在當前的地理課堂上發揮學習的主體作用,為了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學習的效果和氣氛,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應該更加積極主動地引導學生,讓學生感受到課堂主體的感覺。以最高的熱情和最快的速度融入當前地理課程當中來,因此高中地理教師課程導入顯得特別重要,實際上高中地理教師在導入當中可以加入一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東西進行導入,比如加入一些生活小故事、新聞上的熱點地區探討以及一些相關的生活視頻,引起學生注意,順利將學生帶入地理奇妙課程當中,讓學生在一個較為輕松的狀態下學習,提高了實際的教學效果和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提高。
二、 地理知識的傳遞和交流在課程教學當中越來越重要
當前高中地理實際課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有效地將學科知識傳授給學生。然而,知識的獲取和吸收必須與學生的認知相一致。借助學生的現有經驗以及學生當前的心理接受能力,構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改變地理教學策略要求教師重視地理知識的轉移。在地理課堂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在學生上積極主動,準確無誤的理解和明白,幫助學生對知識和材料進行整理和加工,尤其是幫助學生對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和論述,此外就是將地理學書本知識運用到學生的實際生活當中,讓地理學的知識進行激活,讓教材內容和知識服務學生的生活。在新課改當中也明確指出“學習一些有益于生活的地理”。因此為了讓學生更加充實地理解和把握知識的本質,要求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書本知識進行拓展、重復和還原,最終讓學生“從書本中走出來”“進入生活”。在地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從日常生活中更直觀地在學生面前展示地理知識。方便學生理解記憶和記憶。學生們從枯燥的書本知識中學習如何使用它。例如,在“危害和防治荒漠化”一節中,作者以桂林市為例,介紹了桂林市石漠化的形式。重視地理知識,有助于學生掌握知識,記憶知識,糾正應試教育的內容。糾正一些錯誤的師生觀念,從正確的學習觀出發,熱愛地理學習。
三、 自主學習地理知識在當前地理教學改革當中是主要方式
地理能力的獲取不單單學會簡單的地理學知識,此外還包括對地理基本原理的運用和闡釋描述。更包括熟練運用和獲取地理信息,如科學圖例、地圖繪制、解譯地理現象、地理信息分析、歸納等。雖然當前地理學被歸類為文科,但從記憶上看,它與政治和歷史是不同的。它不僅需要更多的記憶,而且更需要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例如,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課是整個高中最難的部分之一,不管是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階段感覺很難教授,其實對學生來講也是存在著許多抽象概念。因此高中地理教師在實際教學當中必須主動對學生進行空間的引導和思維方式的進行轉變輔導,讓學生在大腦當中生成一個地球主觀形象,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對時區、區時、行星以及恒星等概念進行記憶,此外如果學生遇到計算題還是不會的話,那就更要加強對計算進行訓練,讓學生充分了解整個地球運行的計算問題,進一步了解相關問題。
四、 地理課堂活動應該在今后的地理課堂教學當中占據更多課時
在高中地理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當然原有的教學方式可能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需要進行新的教學模式改進和運用。因此實際地理課堂教學當中,就需要地理老師進行科學合理的組織教學,開展新模式的教學活動,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學習,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環節,主動生成問題,有序的教學可以帶來良好的教學效果,促進整個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產生,因此地理課堂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實際教學活動類型。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知識競爭、情境表現等。例如,在“美國田納西河流域的綜合管理和開發”一節中,這是一門高中地理必修課程,學生可以參加。高中地理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小組,每組分別扮演水利組、工業組、農業組、TVA特派員的角色,開展對田納西河的綜合治理與開發進行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實際地理在生活生產當中運用,調動和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地理其實很貼近生活,也對自己今后生活是有益的,課堂氛圍得到了活躍,對于河流的學習也讓學生掌握得很好。
五、 構建學生地理學學習思維在當前地理教學課程當中越顯重要
在助推學生學習的方面,提高學生思維和活躍學生思想的主要有欲望、興趣和愛好。這里首當其沖的就是興趣,興趣是最重要的活躍源泉在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當中,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提問這一要素。在實際的高中教學課堂當中,尤其是地理學的教學課堂當中,教師要學會善于引導學生,如何進行引導,最好的方法就屬于提問了,通過提問學生可以思考問題,提高自己的興趣和學習習慣,此外就是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引導學生主動生成問題進行作答。此外需要推動的就是學生動手和動腦等兩方面的能力,這就需要地理學老師在課堂當中進行實驗和練習的操作環節,讓學生學習獨立的運用知識和整合知識,在實踐當中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最重要的還是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學習,自我練習,同時利用好教材的案例進行自我學習,這樣才能發揮新課改的要求,構建一堂有效生動的地理學學科思維課堂。
參考文獻:
[1]劉昱萱,翟祿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N].科技創新導報,2014,11(7):127.
[2]聶惠玲.新課改背景下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5(31):86.
[3]王卓.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災害教育的實施現狀及改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
[4]包塔娜.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地理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青年時代,2016(5):218.
作者簡介:
曹文華,福建省福州市,福清融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