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豐富地理課堂、提高學習能力。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有趣的教學情境、演示地理現(xiàn)象、構建翻轉課堂,促使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革創(chuàng)新。
關鍵詞:高中地理;信息技術;作用;整合對策
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要求教師不斷改變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模式,立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教育目標,構建高效的現(xiàn)代化教學課堂,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地理作為高中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具有知識點繁多、內容復雜、地理圖形深奧難懂的特點。因此,就高中地理的教學而言,唯有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方能取得好的教學效果。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改變過去單一的、靜態(tài)化的地理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習興趣,將抽象化的知識直觀化、具體化,全面提高高中地理的教學效果。本文立足教育信息化的目標,探索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對策。
一、 信息技術手段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作用
在教育領域,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運用,以多媒體系統(tǒng)為主要代表,具有科技性、現(xiàn)代性和高效性的特點。在一些經濟發(fā)達的地區(qū),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已經擺脫了單一的多媒體演示手段,而是通過功能更為強大的交互式電子白板等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提高教育效果,促進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就高中地理的教學而言,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運用,具有如下作用:
(一) 有利于拓展教學內容
鼠標雖小,卻知天下事。這是信息技術迅猛發(fā)展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的真實寫照。當前,我國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尤其是近年來的“大數據、大產業(yè)”發(fā)展,更為信息高速公路的飛躍奠定了基礎。在高中地理的教學中,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教師只能依托于教學參考書進行教學內容的拓展,難以實現(xiàn)好的資源拓展效果。信息技術手段的整合運用,海量的信息資源為教師教學內容的拓展和補充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資源、借助遠程教育資源等,通過豐富多樣的手段,給學生呈現(xiàn)不一樣的高中地理教學課堂,為全面提高教學的效果奠定基礎。
(二) 有利于豐富高中地理教學課堂
高中地理的教學,知識點多,且很多都深奧、難懂。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對于不懂的知識點,只能通過機械記憶的方式達到學習效果。例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氣候類型及分布圖時,很多學生被各種季風氣候類型、分布圖等攪得頭昏眼花,并且不能很好地區(qū)分各種氣候類型。在此背景下,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為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把握,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奠定了基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動態(tài)演示功能,通過動態(tài)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各種氣候類型及分布圖,了解其特點,通過這種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豐富地理教學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三)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現(xiàn)代教育格外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核心素養(yǎng)理念提出以來,關于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不懂的問題,不僅可以問老師,還可以自主借助互聯(lián)網信息技術查閱資料,把握學習要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構建地理“翻轉課堂”,讓學生借助教師的教學資源開展課前自主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 高中地理教學中信息技術手段整合的對策
(一) 創(chuàng)設地理教學情境
情境教學法是時下比較常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應當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地理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構建高效的地理教學課堂。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解《火山》的相關知識點時,首先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給學生展示題本富士山的圖片,然后通過多媒體演示實驗,模擬火山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充分把握火山形成的原理,在此過程中給學生介紹活火山、死火山以及休眠火山的相關知識。這種立足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模式,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改變過去機械記憶的學習現(xiàn)狀,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又如,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地震》的相關知識時,首先通過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的一些視頻資源,讓學生直觀地看到自然災害為人類產生的影響,然后導入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把握地震的相關知識,如產生的原因、造成的影響,同時指導學生一些安全知識,讓學生知道在遭遇地震時如何自我保護等。這種立足信息技術手段教學的模式,有利于構建高效的地理課堂,提高教學效果。
(二) 演示地理現(xiàn)象,提高教學效果
地理學上的很多知識點,雖然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但卻具有較強的抽象性。正是因為地理知識的抽象性,使得學生學習起來相對困難。筆者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手段的科學合理運用,演示地理現(xiàn)象,有效地將復雜的知識點直觀、具體化,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效果。例如,筆者在指導學生學習“冷熱不均引起大氣流動”的知識點時,就通過flash動畫模擬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地看到冷熱不均引起大氣流動的整個過程,了解其產生的規(guī)律以及現(xiàn)象,有效地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化,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果。
(三) 構建翻轉課堂,提高學習能力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教學模式,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有效手段。高中地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的支持,積極構建翻轉學習課堂,讓學生在課前借助教師的教學視頻開展自主學習,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全面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手段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對于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優(yōu)化地理教學效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具有積極的作用。教師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可以科學整合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演示地理現(xiàn)象,構建翻轉課堂,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改革。
參考文獻:
[1]隋燕.淺談信息技術與高中地理教學的整合[N].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9(5):23.
作者簡介:
游龍香,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第二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