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環境污染問題越發嚴重,因此提升人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十分重要。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要從環保知識與利害關系入手。借此,本人從初中生物課堂角度著手,闡述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的方式,使學生理解豐富的環保知識進而養成熱愛大自然環境的習慣,在充分滲透初中生的環保意識后為我國生態環境的改觀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生物;環保教育;滲透
一、 引言
隨著全球經濟的不斷發展,地球的生態環境受到了嚴重的破壞,在環境惡化的同時人們的環保意識愈發高漲,生態可持續性發展成為當今主要的發展趨勢,生態可持續發展是基于環保基礎上的發展模式。為了更好地增強生態文明建設,教育課程中普及環保知識成為重要的一環,生物學科作為與自然環境最為貼合的學科,因此在生物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勢在必行。
二、 初中生物課堂滲透環保教育的重要性
從環保層次講,在社會經濟飛速發展的前提下為自然環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的破壞。經濟發展影響著生態環境,環境惡化阻礙著經濟發展,如今,我國環境問題十分嚴重,主要體現在環保與發展難以持平,進而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與和諧,環境惡化是在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對國民的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威脅。當前國際生態環境的破壞程度已經到了影響人們正常生活的地步,環保的推行既是出于本意的保護也是基于自保的妥協。所以在初中生物課堂中滲透環保教育勢在必行,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學生的環保知識以及提升學生的環保實踐能力十分重要。
從初中生與學科特點來看,初中生是各方面思維形成定式的時期,滲透環保教育可實現高效的教育目的,同時初中生的好奇心比較旺盛,接受能力也比較強,因此在初中階段滲透環保教育十分必要。除此之外,初中階段生物學科與環境接軌的程度較大,為環保滲透提供了有效途徑。在生物學科學習時,生物本為一個整體,每個生物源于自然,生物學科與生態環境的聯系程度最大,生物的生存與否與自然環境有很大的關系,因此生物學科為環保教育提供了理論基礎與實際知識。
三、 初中生物課堂環保教育現狀
以我國目前初中生物課堂環保教育現狀來看,有關初中生物課堂環保教育的研究僅僅是對環保教育提出幾點理論基礎,因此教育中缺少實踐支持,有關初中生物環保教育的教學案例較少,導致教師的教育目標模糊不定,實效性不足。初中生物課堂環保教育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相關的教育經驗借鑒,所以當今初中生物課堂環保滲透教育缺少針對性與實效性,教育經驗的不足以及教學案例較少導致的教師教學的參考資料稀缺。其次,基于成績與升學影響,課堂滲透環保知識雖說比較容易,但大部分教師只做好自己分內的工作,也就是書本教授,教學中與課堂無關的知識滲透不足。同時,傳統教學以灌輸為主,環保知識僅是環保意識與實踐的理論基礎,學習環保知識是為了促進環保實踐,灌輸教學不利于環保知識的學習。
四、 初中生物課堂如何滲透環保教育
(一) 從生物知識中滲透環保教育
初中生物學科里,有很大一部分知識都與環保相聯系,因此挖掘生物教材里的環保知識十分重要。初中生物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合理有效地把教材中的環保知識帶到課堂中去,仔細揣摩課堂環保教學方式。同時也要合理地進行課堂環保知識滲透,使環保教育順理成章地施行。在課堂中要秉持挖掘的同時合理地滲透原則。比方說在“食物鏈”這節課中,每條食物鏈的起點大多為綠色植物。借此講述綠色植物的一系列作用與重要性,使學生明白綠色植物是整條食物鏈持續生存的基礎,在教學完重要性后,也要講授破壞綠色植物生存環境所產的生的一系列后果,以人類所處鏈條位置作比,使學生明白利害關系,讓學生明白食物鏈中每個物種都是平等的,愛護食物鏈有序進行的環境是十分重要的,進而使學生明白環境的重要性,達到培養初中生環保意識的目標。
(二) 教師引導教學,學生感悟環保
知識的學習與否取決于學生,環保教育的效用主要體現在實踐能力,因此,在環保知識的教授后,教師應加以引導。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避免傳統的灌輸式教學,由獨白轉變成探討與互助引導型教學。
在生物課堂中,雖然課堂有一定的實踐限制因素,但課前課后是學生自主活動的時間,如此便可以采用課前課后收集環保素材,課堂上進行探討式引導教學,建立在學生興趣上進行有效的環保知識滲透。具體方法可以采用學生角色表演的方式,學生在扮演小動物的時候可以近距離地體會到生物平等,從而使學生保護小動物,環境作為動物生存的基礎,從保護動物的心境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這樣一來環保意識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三) 利用開放式教育觀念滲透環境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應遵循知識性與思想性相統一原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原則和研究性原則,充分利用各種教科書以外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信息渠道,實際教學既要符合教學目標又要合理地滲透環保意識,其中的尺度教師要細細拿捏。具體可以結合實際典型案例,引導學生對環境知識的探求。另一方面還可以在實際要求內帶領學生到野外進行調查,通過把學生帶向社會,激發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如果要求學生通過積極主動地獲取環境科學知識,關注與環境有關的問題,就要開展探究性學習,多提供一些讓學生親自嘗試的機會,從而加強學生自覺保護環境的意識,增加了自身保護的知識,增強改善環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開展并采用適當方式進行環保教學,提高課堂滲透環保教育的效用。
五、 結束語
初中生物學科是基于生態自然的學科,對初中生掌握學科科學素養與培養生態環保意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把環保教育作為生物學科的基礎內容,讓環保教育成為教育的一部分。初中生物教師要積極挖掘生物學科的環保知識,結合生物學科的特點發揮自身學科優勢,使學生養成熱愛自然與生態環保的思想,為改善我國生態環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浩蔭.在生物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需要[N].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
[2]方淑榮.中學生物教學中進行環境教育的教學模式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4.
作者簡介:
朱明磊,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甘肅省永靖縣太極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