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至關重要,小學語文核心素養包括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審美能力。在新課改推進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將語文核心素養作為教育的主要環節,讓核心素養成為學生語文能力提高的基石。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從當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上看,語文教師過于注重知識技能的提高,忽略了“核心素養”的培養理念。語文核心素養能夠幫小學生帶來知識、技能、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提升,并發揮出語文教育的力量,對學生的意識形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國在語文核心素養教育方面仍不成熟,不僅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轉變,教育的手段和方式也應當借鑒世界各國的優秀教學經驗,推動我國教育的發展。本文將主要探討如何在核心素養導向上推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一、 語文核心素養的能力構成
(一) 語言構建與運用能力
在小學階段,需要培養出學生基本的語言積累和運用能力。因為語言作為學生語文學習的基礎,是聽說讀寫的地基,只有地基打好了才能進行閱讀和寫作,理解文本的主旨和風格特征,從而觸動后續的語文學習。
(二) 思維發展能力
對于語文學習來說,思維能力和語言能力密不可分,語言作為思維的表現,進行語文訓練的基礎就是思維訓練。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閱讀是一種聽說讀寫的訓練方式,而且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獲得想象力和聯想能力的提升,同時在和老師同學的交流過程中,學生的思考維度以及深度也會有相應提升。
(三) 審美鑒賞能力
我國傳統的小學教育對于審美鑒賞能力的塑造較為欠缺,也不夠重視,小學語文教育的美育功能能夠塑造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而閱讀正是審美能力提高的有效方法。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一定的審美意識以及思想道德修養,進而形成完善的個性和人格。
(四) 文化判斷能力
文字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一環,也是小學開展語文核心素養教育的重點。一個人的文化底蘊與其對母語的掌握程度有很大的關系,然而在當下的小學教育中,學生雖然獲得了一定的知識儲備,但是對于傳統文化仍然了解甚少,而閱讀無疑是實現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途徑。在文本閱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吸收有價值的文化營養、拓展視野。教師也可以推薦學生閱讀課外資料,幫助學生形成中華文化的自豪感和學習興趣,同時在紛雜的互聯網信息影響下,學生也需要形成一定的文化判斷力,自覺抵御不良信息,這也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
二、 語文核心素養對閱讀教學的要求
(一) 注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運用
語文和其他學科不同之處在于語文更強調感性的非邏輯思維,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閱讀到的文字轉換為自己的理解,并通過不斷的積累形成自己的文學審美和鑒賞風格。所以,從語文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應當注重對語言知識的積累和理解,只有懂得積累和理解才能更好地運用語言。
(二) 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相比傳統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的閱讀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說出自己的想法,并將文學作品和現實生活進行差異性比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 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審美能力
語文也是一種具備藝術學科特征的教育學科,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當幫助學生樹立一定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能力,讓學生不再把閱讀當作一項學習任務,而是將之作為熏陶審美意識的路徑,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建立起和作者之間的思想溝通橋梁,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
三、 構建提高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體路徑
(一) 明確閱讀教學內容,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教科書是開展閱讀的重要載體,教師應當從教材出發,圍繞核心素養展開教學。在教學之前,教師需要確定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選擇教材之外的配套閱讀資料,新課標明確提出通過閱讀學習學生應當掌握閱讀的方法、標點使用等知識性內容,并做到閱讀素材的積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語文閱讀應當注重理解內容,高年級學生則需要在理解內容的同時,能夠體會文章的表達主旨和方法,并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見??傊挥薪處熋鞔_教學目標,才能夠更好地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二) 圍繞語言架構與運用展開教學
文本的閱讀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鑒賞以及品味能力,語言的品位指的是教師應當多引導學生揣摩閱讀材料,反復總結作者的語言表達方式以及特點。對于閱讀材料來說,教師也要做到對文本的大膽取舍,挑揀精煉的內容,引導學生對必要的部分進行精讀,也可以要求學生背誦下來,在點滴的積累過程中形成學生語言架構和運用能力的提高。例如在教學《鳥的天堂》這一課時,當學生讀到“每一片綠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時,教師可以在此停下并展開提問,讓學生嘗試回答為何作者會有這樣的感受,幫助學生提高語言組織能力。
(三) 圍繞思維發展與提升展開教學
閱讀作為一種思維活動,也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基礎。思維能力可以在閱讀中慢慢培養起來,這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多建立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互動,采用對話教學的方式,讓學生能夠參與到文本探究的過程中,并運用小組討論和演講的方式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也包括想象力,很多優秀的文本都為讀者留下了廣闊的遐想空間,小學生具有好奇心強、接受能力快的特征,所以語文教師應當合理利用這一特性,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形成自己獨有的觀點。例如在教讀《巨人的花園》這一課時,教師可以一邊引導學生配樂朗讀,一邊讓學生想象巨人砌墻與拆墻的情景,并鼓勵學生用語言將之表述出來。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的教育過程中,教師基于核心素養開展教學實際上是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和思維習慣,并將在閱讀中領悟到的人生道理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和標準。小學語文閱讀教育應當承擔起美育和智育的重任,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池達連.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吉林教育,2017(41):152-153.
[2]高樹芹,張樹紅.關注閱讀,踐行核心素養——基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中華少年,2017(35):255.
[3]李荔.如何基于學生核心素養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J].教師,2018(10):33.
[4]朱鵬宇.基于語文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分析[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9):16.
作者簡介:
吳小英,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三明市尤溪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