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盈盈
摘要:信息技術以及各種移動設備的日益普及將人類帶入了全新大數據時代。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高職英語寫作課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高職英語教師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思維方式,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寫作評價方式等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切實提高英語寫作水平。
關鍵詞:大數據;高職英語;寫作教學
中圖分類號:H31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01-0250-02
一、大數據時代的特點
現代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高速海量。大數據就是“容量大、種類多、速度快、價值高的海量數據的集合。”(王海嘯2014)。“在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將給外語教學帶來系統性變革,對教師角色、學生角色、學習材料、學習環境以及教學評估和測試等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劉潤清2014)。可見,“大數據時代加速社會的變化和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的外語教學,廣大外語教師應該做好充分思想準備迎接這一新的挑戰和發展機遇”(陳堅林2015)。
因此,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高職英語寫作課程也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海量的信息數據,在教學觀念、教學形式、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方面構建新型的教學模式,從而提高高職學生的英語寫作水平。
二、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所面臨的問題
1.學生基礎比較薄弱,畏懼寫作。高職學生普遍英語基礎比較薄弱,詞匯量有限,句式不熟練,語法不清楚。絕大部分同學面臨寫作時都有畏懼、排斥心理,很難用英語思維進行寫作,經常是用詞單調重復,先漢語思維再英語翻譯進行生搬硬套,結果就是寫作能力普遍低于教學大綱的要求。
2.教學模式單一,缺乏系統性。傳統的英語寫作課教學還是一直遵循著“教師講,學生寫”的教學模式,內容單調乏味,只是教授一些理論技巧,并給出一些類型的范文進行練習,缺乏對寫作技能的系統講解,課堂缺乏互動和生氣,學生總是處于被動寫作的地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對寫作逐漸失去興趣。
3.評價反饋周期過長,不能形成良性循環。英語課堂還是維持了人數眾多的情況,教師在批改寫作作業時往往力不從心,很難面面俱到,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修正一些簡單重復的諸如單詞拼寫、時態等錯誤,卻無法對寫作架構和思維進行系統的講解和訓練,學生也得不到及時、有效的反饋,因此學生的寫作技能無法循序漸進地提高。
三、大數據背景下的高職英語寫作教學方式研究
1.整合網絡資源,引入微課教學模式。與傳統英語寫作的教學資源匱乏不同,大數據為學生提供了海量的網絡寫作資源,既有文本形式的,也有視頻形式的,既有靜態的教學內容介紹,也有學生與學生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互動。
“微課是一種特殊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為支持翻轉學習、混合學習、移動學習、碎片化學習等多種新型個性化學習方式和網絡教研方式,以微型流媒體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精心設計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數字化學習資源包。”(鄭小軍2014)
微課的學習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自由學習,課前微課的學習能夠讓學生有時間,根據自己的學習水平和基礎在網絡上收集相關資料,并進行歸納和整理,降低寫作的焦慮感和挫敗感,逐步體會到學習、掌握知識和成就感,進而激發寫作的興趣。例如:學會簡歷的制作是本單元的應用文寫作教學目標。在課堂學習之前,教師先上傳一系列的微課、PPT、視頻和簡歷案例給學生,學生在正式寫作之前可以先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簡歷寫作的各要素,格式布局,語言修辭等,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會有更大的自信也更能領會老師的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掌握寫作技能。
2.利用在線平臺,豐富寫作形式。互聯網的普及以及費用的降低使得學生能夠反復利用資源,進行多角度和重復性學習,加深了對學習內容的掌握。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設備也更加智能化,學生可以應用各種軟件,對學習資料進行整理、編輯、歸納和總結。“寫作輔助手段和工具的日益豐富,以及寫作目的的不斷變化,破除了傳統寫作教學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寫作活動只要能夠滿足教學活動所設計的交際目的,就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任何地點展開。”(王海嘯2014)
這些便利條件對于傳統課堂上老師講解、作文點評、課堂討論等方式是一個極大的補充。教師可以依據寫作的教學框架和理論基礎對教學內容進行分解,將單元重點安排給不同的學生或者學習小組,形成較為完整的學習目標。例如,上文講到的簡歷寫作,在完成微課學習任務后,學生可以利用在線寫作平臺進行寫作,“句酷寫作批改網”就是基于語料庫和云計算技術提供英語作文在線批改服務的平臺。該網分別從語法、搭配、連貫和銜接和篇章結構等方面進行點評并針對單個作文分析薄弱點,這樣的平臺對學生作文有效地給出診斷性反饋和評分,并且將數據予以保存,學生在下次寫作之前可以參照前面的習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3.改變單一評價方式,設計多元評價。人工智能的日新月異為大數據時代提供了技術保障,這對網絡平臺英語寫作教學來說是個福音。這對評價主體的改變,評價手段的調整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起到積極的作用。原先的教師占據了評價主體,學生由于課堂行為習慣的問題,或是因為課堂教師講解時教學內容灌輸不到位的問題,都能通過平臺專業的評價予以補充;評價手段也有單一的教師批閱轉變為平臺系統先導,教師指導相結合的形態,這極大地節省了教師的工作量,也避免了人工評價有疏漏的地方;教師指導為補充的符合認知規律的途徑,評價方式由一次性書面測試演變為循序漸進、逐步發展的路徑,這樣就形成了將計算機自動評分和教師批改相結合,教師評閱、同伴互評與學生自評相結合,探索多元化的寫作評價模式。“大數據時代,依托互聯網和云計算可以對學生英語寫作的過程進行評估,獲得不同時間寫作能力的歷時變化,在此基礎上建立學生學習軌跡的電子檔案。這種評價方式有助于發掘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并為教師提供反饋,幫助教師隨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劉君顯2007)
4.加強高職教師的培訓,提升其信息技術能力。在大數據的環境下,信息化處理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讓教師適應目前時代和形勢的發展,積極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盡快體驗新的教學方式所帶來的喜悅教學成果;二是加強英語教師基本的信息處理技術的培訓,使其快速有效地搜索教學所運用到的信息,形成符合語言教學規律的教學方案。最后,“信息技術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要取得成功,還需要英語教師與信息工作者的跨界合作。事實上,計算語言學、語料庫語言學都是跨界合作的結果。就英語寫作教學而言,英語教師懂得教學規律,他們應在了解信息技術特點的基礎上,向技術人員提出開發新系統、新應用或新功能的具體要求。”(王海嘯2014)
總之,英語教師應該利用網絡資源庫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資源庫,形成體系的教學方案和評價體系,使教學目標更加明確,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樣,以符合這個時代學習的特點。同時,這些舉措對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也是極好的方式。教師在提升自身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團隊合作,形成優質的教學資源,避免過多的重復性勞動。
參考文獻:
[1]蔡剛基.中國大學生英語寫作在線同伴反饋和教師反饋對比研究[J].外語界,2011,(2):65-72.
[2]王海嘯.大數據時代的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J].外語教學,2014,(3):66-72.
[3]陳堅林.大數據時代的慕課與外語教學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5,(1):3-8.
[4]趙樹立.大學英語網絡資源建設與共享的趨勢研究[J].教育研究,2015,(4):89-90.
[5]鄭小軍,張霞.微課的六點質疑及回應[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6]王淑雯.利用自動評分系統進行在線英語寫作反饋[J].成人教育,2011,(8):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