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玲
摘 要:新課改給原本沉寂的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課程改革的初期,我們曾經追求過形式的浮華與喧鬧,各種非語文現象、非語文活動占據了課堂。我們曾經“課件滿堂飛”,用多媒體的演示來代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我們也曾經以犧牲工具性為代價的所謂張揚人文性,成了課堂上另一道風景。我們在為取得的成績感到欣喜的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現象。
關鍵詞:激發興趣;合作探索;因材施教;語文教學
但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老一套的教學理論和方法已被遺棄和淘汰。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課堂教學異彩紛呈。這就要求教師更新理念、轉變角色、提高素質,必然也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相應的變化,使之適應形勢的需求。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教學的主體是學生,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大力倡導學生自主合作、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師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心靈溝通。現從以下幾方面來談談新課改下的小學語文教學。
一、激發興趣,讓學生喜歡學習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學生對于知識的接收能力就會大大提高。在平時教學中,老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創設問題情境”。有經驗的老師,是非常重視導課的,多樣的導課方法能極大激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平時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用生動的故事或是深含哲理的故事作導語,喚起學生的注意;或以疑問誘趣,古人云“學起于思,思起于疑”求知欲往往是從疑問引起的。對故事性強的記敘文,教師可以盡力設置疑點,提出問題,制造懸念;也可以用佳句調趣,語文應該有其強大的文化內涵,它不同數學或外語,因此,精選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名篇佳句,貼切自然地引出所要學的課文,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學生們的情緒就容易受到課文的感染,很容易產生情感的共鳴。
二、合作探究,讓學生自主學習
新理念強調學生應該由“單一、被動”的學習轉變為“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變以“教”為中心為以輔導學生的“學”為中心。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改下教學活動的組織形式之一。它是在班級授課的基礎上,教師根據班內的實際,按均衡編組的原則,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分為若干學生組。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習困難的學生在互相幫助中不斷提升,讓學習優良的學生也能獲得自信。
三、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古人云:“人有人不同,花有幾樣紅,”由于學生受到先天遺傳、后天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同一個班級的學生之間生理發育、心理特征、興趣愛好、智力水平、潛在能力、學習方法等方面存在很大差異。有一少部分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所以教師必須從實際出發,因人制宜,才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
1.教學目標分層
教學要適應個體差異,在教學目標的設置上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對相近的學生進行共同的教學。在語文教學中,針對特長生進行個別輔導,讓他們多做一些綜合運用知識和富有思考性的題目,完成難度較大的題目,以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對于后進生對他們要求低一點,掌握基本的知識和基本方法,多輔導,多啟發他們,多讓他們做一些基礎性題目以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并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表揚每一位學生,因為表揚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2.作業布置分層
由于個體差異的存在,學生會在發展的某些方面區分為不同的層次,教師則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作業布置的分層。作業的不同層次,不僅體現在量的方面,諸如知識的多少,思維成份的多少等,而且也包含在質的方面,諸如知識的深淺,思維水平的高低等。全體學生在完成基本題的基礎上,可自由選做探索性、開放性習題,同樣予以加分鼓勵。這樣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發展區”前進,學困生必須基本上達到大綱的要求,讓優生盡其所能拔尖提高,使后進生盡可能進步到中等生。從而盡量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愛好,調動全體學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積極作用。
四、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對于小學生而言,習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時刻重視小學生各種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培養。不論人格上還是學習方法都要嚴格要求,從各個方面進行引導,點點滴滴不能放松。新課程改革倡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快樂地去學習,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習慣的養成不僅僅需要正面引導,還需要帶有一些強制性。筆者認為,小學生有八個方面的習慣需要教師著重培養:①培養他們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②認真謹慎的學習習慣;③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習慣;④說話規范的習慣;⑤愛惜書本的習慣;⑥勤于發問的習慣;⑦互助合作的習慣;⑧寫字規范的習慣。這些習慣的培養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僅僅要求學生有培養好習慣的意識,還需要教師能為學生做好示范,嚴格要求學生養成習慣。
總之,語文又是一門基礎性強,融入知識、思想教育等綜合性于一體的學科,新課程理念的實施,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思想素質、業務素質、課程整合能力的提高,是新課程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點。而我們作為當代語文教師就要不斷豐富自己、充實自己、完善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觀念適應新時代的需要,在工作中認真總結經驗教訓,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優秀的教師。
參考文獻
[1]陳寶珍.新課改指導下關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
[2]崔曉東.談談新課改下小學語文寫字教學[J].新課程·小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