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偉成
摘 要:在我國社會快速發展,對人才綜合素質要求不斷提高的背景下,德育教育開始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并逐步滲透到了各個學段以及不同學科的日常教育當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品質、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體育教學跟隨改革的潮流不斷向前發展的背景下,與德育教育相融合也成為了核心任務。一線教師都在積極探索這樣一種新的教學渠道。基于此,本文將闡述有關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體育;德育教育
一、引言
體育訓練能夠磨練學生的意志,培養他們堅強的品質,其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德育色彩。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將德育教育與體育教學相融合,不僅是教學改革的要求,更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舉措。生理上的感受能夠帶動心理,教師要發揮出體育教育的綜合性教育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初中這一重要的成長和轉折階段獲得身心素質的同步提高。
二、借助體育典型事跡,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增強,體育事業也在不斷發展,在各項體育競技中都取得了優秀的成績,一些體育“明星”和榜樣也成為了國人的驕傲。無論是我國在追求體育發展的道路上發生的無數件感人事跡,還是體育運動員們的拼搏精神,都可以作為德育教育的優良素材,激勵學生。教學中,教師不必一味關注訓練,適當的在室內展開一次德育教育,并不是浪費時間,能夠對學生學習動力的增強起到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一是可以介紹我國的強國地位。1979年10月25日,國際奧委會執委會通過了“名古屋決議”,中國正式返回奧運大家庭,30年來,中國體育事業不斷發展,引起了世界矚目,從1984年第23屆奧運會許海峰成為我國奧運會首位冠軍,到2008年北京奧運會我國取得了51金21銀28銅的驕人成績,引導學生通過詳實的資料了解中國的體育強國之路。二是可以介紹為我國體育事業做出過杰出貢獻的運動員。在中國體育發展史上,許多優秀運動員的名字、事跡家喻戶曉,例如20世紀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鐵榔頭”之稱的郎平,曾經獲得過18個世界冠軍、連續2屆4次奧運會冠軍的世界著名乒乓球運動員鄧亞萍等。還可以向學生介紹我國承辦的奧運會、亞運會以及各項世錦賽等,體會到體育的發展與祖國實力的壯大密切相關,增強愛國情感。
三、開展耐力項目訓練,培養堅忍不拔意志
如今的初中生,從小參與的體育勞動較少,身體素質普遍較差。且無憂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驕縱的性格,在高強度的體育訓練中很難堅持,缺乏吃苦耐勞的品質。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如不能及時處理,強制要求學生訓練,在情緒的抵觸下很可能導致他們機體受傷。教師要抓住訓練的契機,通過鞭策和激勵,培養學生耐力以及堅忍不拔的優秀品質。例如在開展仰臥起坐訓練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當仰臥起坐訓練次數達到40次左右時,身體的肌肉會有酸痛的感覺,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定要堅持下去,勇于突破自我,否則體育訓練的成績只能夠在原地徘徊,在訓練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吃苦耐勞精神與頑強意志。再比如進行中長跑訓練時,教師要向學生詳細介紹運動“極點”現象的表現與原理,鼓勵他們在面臨“極點”問題時,以頑強的毅力要求自己克服“極點”現象,培養學生勇敢、堅強的優良品質,促進身心全面發展。
四、結合課堂常規練習,監督學生行為規范
常規是對師生提出基本要求,貫穿在課前熱身、課中實踐、課后應用之中。教師應這些常規內容和講文明禮貌、講思想品德、組織紀律、安全教育結合在一起,并使之制度化。例如通過任務、要求的下達,以及講解動作,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的教育;通過整隊、隊形變換與調動,培養迅速整齊、集體協作和遵守紀律的作風;在分組練習時,對學生進行加強組織紀律性教育;在引導學生進行練習時,對學生進行互相幫助、發揚集體主義精神、互相關心教育。也可以在常規和練習中通過學生的行為表現進行德育教育。學生課堂上表現的良好思想行為和拼搏精神,教師要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及時鼓勵學生奮發向上,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此外,教師要善于依靠班集體的力量,對違紀現象進行監督和制約,及時進行引導,把不良風氣消除在萌芽狀態下。
五、借助體育文化教育,增強學生民族榮譽感
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對象、季節天氣情況,合理地選擇教法。在室內課中,可介紹我國悠久的體育發展史,古代勞動人民創造了燦爛的體育文化,形成了中華民族輝煌的體育發展史。要在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內容,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愛國熱情。二是從舊中國國力衰敗,蒙受“東亞病夫”之辱,到新中國成立后,國富民強,積極倡導和大力發展體育運動,各個競技運動項目都在向世界頂峰沖擊,使得我國在國際各項體育大賽中日益顯示出東方巨人的崛起。
六、結語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德育教育,可以從多方面著手,學生在課堂練習中的一些表現,有時看起來似乎是些無關緊要的瑣碎小事,若處理的好可以成為教育學生的最好“利器”,但若處理不好,既會影響課堂教學,也會影響學生良好思想品質的形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活動規律,言教身傳,循循誘導,正確利用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隨時加強德育教育的滲透,使學生在掌握運動技能的同時,陶冶道德情操,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使學生發展成為真正的“健康”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權.初中體育教學應滲透德育教育[J].成功(教育),2013(22):244-244.
[2]梁奕輝.淺談如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南方論刊,2015(8):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