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楓吶
摘 要:1992年,河南大學會計專業獲教育部批準建立,《經濟法》課程是會計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對于學生提高法律素養及通過職業資格考試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該課程教學還存在課時安排不夠、教材契合度差、實踐環節缺失、考核形式單一等問題。因此,筆者提出應以明晰教學目標為前提,應從增加課時、豐富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形式、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入手,將翻轉課堂引入課程教學,以提高教學效益、增強學生綜合素質。
關鍵詞:會計專業;經濟法;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河南大學民生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資助計劃(項目編號:MSJG2015023)
1 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開設情況及存在的問題
1992年,河南大學會計專業獲教育部批準建立,專業建立之初即開設了《經濟法》課程;2014年在本科會計學專業下新增了注冊會計師方向,同樣要求學生學習《經濟法》課程。實踐證明,該課程的開設,對于提高學生的法律素養、培養復合型會計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實踐中,該課程教學也曝露出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效果。主要包括:
1)學生法律基礎薄弱,課時安排不足。商學院的學生特別是注冊會計師方向的學生是以超出一本分數線20分以上招入的,可以說是成績優異、基礎牢固。但美中不足的是,學生在高中階段基本沒有涉獵過法學方面的知識。另外,按照相關規定,高等學校非法學專業不再單獨開設法律基礎課程,學生在前三學期的大學學習中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機會再次喪失。因此,學生缺少必要的法律基礎知識的積累,對一些法學基本問題和基本概念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例如,“法律行為”、“代理制度”就要用3個課時才能介紹清楚;盡管如此,學生的掌握程度也還不盡人意。當前,會計專業學生的專業課只開設了《基礎會計》、《財務管理》、《成本會計》,其側重點是會計核算、會計監督的技術規范,在專業知識方面也比較欠缺,更增加了學習《經濟法》的難度。可見,目前教學大綱規定的48個課時遠遠不能滿足《經濟法》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學內容多與實際課少之間的矛盾已成為制約《經濟法》課程教學效益的首要因素。
2)過度關注理論,考核形式單調。《經濟法》課程開設的目的不僅僅是使會計專業的學生掌握相關的法律知識,更重要的是使其具備良好的法律素養,以及運營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法律應用能力。然而,現行的課程考核方式主要是以閉卷、或者開閉卷相結合的筆試為主,重在考查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體系的了解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這種以一張試卷定高低的“課終開閉卷”為主的單一考核模式的優點在于形式規范、尺度統一,能夠較為全面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但其最大弊端則在于考核方式單調,考核目的過于強調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能力,而忽視了學生究竟對所學知識理解的理解程度,使得“課上記筆記、考前背筆記、考后全忘記”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顯然,這種考核方式是單維的、淺層的知識性考核,并未真正將《經濟法》課程的精華——法律意識、法律思維、實踐能力傳遞給學生。
2 翻轉課堂的內涵及其應用于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的著眼點
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既要依靠教師不斷提高理論修養和教學能力,又要從學生的主體角度出發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而翻轉課堂正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全新教學模式。
提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在教學中,要通過鮮活的教學情境、手段、方法等,激發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造力,使其在快樂學習中有所收獲。教學方式要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其主動地對所學知識進行再理解和再創造。可以鼓勵學生將所學、所思、所得用論文、幻燈、視頻等形式展現出來,將所學理論與個人能力結合起來,并在這一過程中獲得實踐認知和愉悅感受。
3 基于翻轉課堂的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的實施建議
《經濟法》本身的內容涉及法學基本理論、《民法》、《商法》、市場規制法律制度、宏觀調控法律制度,內容繁雜。因此,在教學實施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確保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和良好的課堂教學組織。
1)精心制作微課,創新教學形式。翻轉課堂有別于傳統課堂,其課程傳授是以知識點為單位,每個知識點以微課的形式表現,一個微課解決一個問題。翻轉課堂的課程分為傳授知識為主的視頻教程、知識鞏固強化的針對性練習和用于課堂知識內化的學習活動等,微課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課件的制作中要求精美流暢,知識點的展示要清晰明了,易于接受。在視頻的錄制中可以適當提供一些測試題目提高交互性增加學生的參與感。微課的制作從技術上講沒有什么難度,難的是如何設計出體量小、易傳播、內容準的微課。
2)改革考核方式,激發學習熱情。針對以往課程考核以知識點記憶為主的弊端,本著“全面檢驗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客觀真實評價教學效果”的指導思想,應加大形成性考核比重,減少終結性考核比重,以能力測評為核心,以過程考核為重點,采取多元綜合考評方式,即著眼于課程教學全過程,采用“課終考試、調查報告、小組匯報、平時作業、課程論文”等多種考核形式相結合,多角度全面檢驗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這種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讓學生真正參與考核過程,不僅在考核過程中展現個性化的能力素質,更重要的是學會表達和運用其接受與認可的理論思維能力,切實培養法律素養。這種考核方式更重視實踐運用,更重視自我體驗的深化與升華,可以徹底扭轉長期以來課程考核方式單一、考核內容涉及面窄、考核結果不足以全面檢驗教學質量、考核方式無助于學生思維和實踐能力提升的狀況。
參考文獻
[1]楊紫煊,經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陳新玲,經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張帆.翻轉課堂在高職經濟法課程教學中的探索[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7).
[4]齊晉.會計專業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模式構建[J].高等財經教育研究,2012(3).
[5]孫桂娟,時萬青.高等院校會計專業開設《經濟法概論》課程相關問題的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01(10):85-86.
[6]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
[7]張新明,何文濤.支持翻轉課堂的網絡教學系統模型探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