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守科
摘 要:人文素養在教師整體素養中處于核心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教師自身素養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的素養起著關鍵作用。作為教師要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才能由知識的傳播者走向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者。
關鍵詞:人文素養;教師;提高
所謂“教師的人文素養”,就是教師自身所具有的人文精神及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活動中所體現出來的思想、道德、情感、心理、性格、思維模式等方面的氣質和修養。人文素養在教師整體素養中處于核心位置,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職業的意義和價值。教師自身素養水平的高低,對于學生的素養起著關鍵作用。由于教師擔負著培育學生的重任,隨著社會的發展,對教師人文素養有了更高的要求,作為教師應自覺順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全面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才能由知識的傳播者走向科學與人文精神的培養者。下面,結合本人多年來的教學實踐和教學經驗,就如何提升教師的人文素養略陳管見。
1 要熱愛教育事業,具有強烈的事業心
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的立業之基,也是教師人文素養構成中最重要的一點。只有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才有可能視教書育人為己任,自覺地成為一個師德高尚、責任心強、知識淵博、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將科學文化的傳授與人文精神的培育緊密相結合,學生才會“親其師而信其道,尊其師而奉其教,敬其師而效其行”,教師也才能成為一名受學生尊敬的、認可的、信賴的、歡迎的老師。熱愛教育事業是教師認識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前提,教師的人生價值真正體現在為學生的服務之中。教師只有甘于奉獻、服務學生的精神,才不會因為生活清淡、工作平淡就對工作無韌勁、做事無干勁,而會把自己的精神融入到教育事業中,與學生一起提高、升華,與事業一起成長、成功,學生真有這樣的老師,就會產生一種無比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因而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樣。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自覺地把教書育人這一職業作為探尋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通過不斷探索、實踐和創新,才能真正實現自身價值的升華。
2 要關愛學生,關注學生個性發展
別林斯基說:“愛,是教育的工具和媒介。”愛是情感文化的核心,也是教育獲得成功的基礎。人文素養厚重豐滿的教師,感情豐富,充滿愛心,渾身洋溢著一種親和力、感染力和號召力,很容易博得領導的賞識、同事的好感、學生的愛戴和家長的認可。為此,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以海納百川的胸懷,關心、關愛、關懷每一個學生,引領他們健康、快樂成長;教師要平等地、一視同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學會善解人意,真誠相待,不歧視、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教師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學會角色轉化,注重培養“共情”能力,與學生進行情感對話,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教師要學會欣賞和贊美,滿懷寬容和期待,關注學生個性發展,注意挖掘、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師愛與智慧的陽光。也只有遇見這樣的老師,才會令學生感到可親、可信和可敬。可見,教師的人文素養,本身就是一種最大的教育資源。
3 要有淵博的知識,終身學習的理念
一名優秀的教師,一定是一名文化底蘊深厚的教師,一定是一名具有人文精神的教師。作為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知識功底,而且也應是學生品德、情感、意志的精神導師。當今社會,學生是不會歡迎知識面狹窄的、教學水平低下的教師的。要成為一名受學生歡迎和愛戴的老師,教師除了需具備深厚的知識底蘊和扎實的業務基本功之外,必須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給自己“充電”接受新知識,在博覽群書與閱讀經典中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拓寬自己的文化視野,提高自己的思想高度,升華自己的思維深度和廣度,從中積累、思考、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不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尤其是人文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用全新的知識和理念教育富有時代精神的學生,用平和而又樂觀的人生態度感染和熏陶著學生,在教學中才能厚積薄發、觸類旁通、旁征博引,在潤物無聲、潛移默化中學生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才能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科學的殿堂里探秘。試想,有著這么一位知識淵博,把課上得又有趣、有味、有理的老師,學生對他所教授的知識必然很感興趣并且易于接受,可以想象他是一位多么受學生愛戴、歡迎的教師啊!可見,只有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教師才可能從教書匠成長為能師、名師乃至大師。
4 要有以德立身,求真務實的形象
崇高的師德是教師人文素養的重要內涵,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師人格魅力的重要體現。教師作為學生文化的傳授者和引導著,其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著豐厚底蘊的人文素養的教師,率先垂范,以身作則,嚴于律已,寬以待人,對學生始終懷有愛心、耐心、信心、誠心和善心,情趣高雅,精力充沛,生機勃勃,充滿著工作的熱情,洋溢著生命的激情,閃耀著人性的魅力,時時處處為學生做出榜樣,久而久之,學生不僅把教師當成良師益友,而且他們的人格、內涵也在無形中得以提升。求真務實是教師人文素養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質。求真務實,就是要求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要腳踏實地,實事求是,不浮躁,不虛偽,不惟書,不惟上,不搞“想當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師應誠實為人,誠實為師,名利淡于心,堅持科學,堅持真理,堅持正義,不惟勢,只惟理,只惟實,以嚴父、慈母和良友之心,給學生真誠的關愛和思想的自由,把學生培養成真正的人而不是追名逐利的工具,讓每個學生在學校學習中都能有所學、有所得、有所樂。
5 結束語
教師人文素養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的人文素養應該是厚重豐滿的,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教師只有努力的將知識積淀內化為教師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意識,只有努力的通過文化涵養轉化為教師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懷,直至最終升華為教書育人的能力和對教育事業的奉獻,不斷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教師也才有可能成為教育教學中的智人、能人、善人。
參考文獻
[1]溫世仁.教育的未來[M].北京三聯出版社,2000.
[2]湛蓊才.課堂教學藝術[M].湖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伊記.教師如何成為教學骨干[M].萬卷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