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曦
摘 要:工匠精神時代背景及內涵的剖析,指出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必要性和不同對象視角下的“工匠精神”價值標準,重點分析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的研究內容,包括校企合作協同辦學機制研究、以“混合所有制辦學”為突破口探索職業院校新的體制形式等,提出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構建與運行途徑。本文介紹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分析了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
關鍵詞: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協同培育;機制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選擇、制造業強國戰略,對職業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提出了強烈要求,要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我國職業教育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工作,理論研究眾多,成熟模式缺乏。當前,我國知識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缺口很大,尤其是高級技工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新形勢下,如何創新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和運行機制,使職業教育培養的技術技能人才具有“工匠精神”,成為職教領域持續研究的問題。
1 “工匠精神”的內涵
在傳統文化中,工匠始終是與時俱進的一種文化符號,隨著時代的變遷,工匠的時代內涵隨著各種職業屬性及類型的增加而有了新的內容。而當代工匠的稱謂已經泛化至各行各業的技術領域精英,即技術能手、技能大師、技術應用型、創新型技術技能人才等。在當今時代發展中,工匠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深層次的文化形態、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社會發展過程中融合文化要素、制度要素、經濟要素、社會要素、教育要素等共同作用的一種時代精神。通過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對比企業人才發展需求,結合行業發展形勢,分析了現有的校企合作保障機制、運行過程、培養效果、運行效率、優勢和存在的問題,研究開辟了校企合作協同辦學的新形式、新模式,提出職業教育應以建立健全“工匠精神”為中心,融民族文化、社會文化、自然文化、企業文化、行業文化、校園文化等為一體的文化育人模式,培養技術嫻熟、工作嚴謹、精益求精、敬業守信、品德高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 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機制的內容
2.1 “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協同辦學機制研究
1)尋求優化和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機制的方法。通過對高等職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人才培養質量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對比企業發展對“工匠精神”的內涵需求,結合行業發展趨勢,分析各院校現有人才培養模式的保障機制、運行過程、培養效果、運行效率、優勢,以及高等職業院校面向“工匠精神”的人才培養機制中存在的共性和個性問題,揚長避短,分析問題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從根源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尋求優化和完善現有人才培養機制的方法和途徑,創新教師考核評價機制,將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專業社團活動、專業技能比賽的工作量和成績,作為教師績效工資考核和職稱評定的重要指標。
2)完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繼續探索完善校企合作政策保障體系的具體途徑,充分發揮行業組織牽頭成立的校企合作指導委員會作用,搭建校企合作平臺,制定育人標準,共享社會資源,通過建立千企百校人才戰略聯盟,激活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院校培養人才的標準;建立適應校企合作要求的服務體系,建立開放的運行保障機制;繼續探索“引企入校、進廠辦校、訂單培養、頂崗實習、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校園對話或對接機制。試點由學校和企業結合區域產業發展共建二級學院,為企業提供技術咨詢、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新產品開發和職工培養等服務,不斷提升職業院校辦學活力和內涵建設水平,從而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持續健康發展。
2.2 高職院?;旌纤兄坪献鞯男峦緩?/p>
以“混合所有制辦學”為突破口,探索職業院校新的體制形式圍繞“工匠精神”,以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為重點,主要探索公辦職業院校引入社會資本及職業院校與境外職業教育機構開展混合辦學的新模式,研究探索高職院?;旌纤兄坪献鞯男峦緩?。
1)探索混合所有制職業院校的主要實現形式。通過調動企業等社會力量辦學的積極主動性,鼓勵企業在企業文化和企業文化培養中深度參與,使“工匠精神”的培養內容和企業發展需求始終保持實時同步,探索公辦職業院校引入社會資本和職業院校與境外職業教育機構開展混合辦學的新模式。依托國家“一帶一路”倡儀,加強職業院校與境外職業教育機構開展混合辦學,加強職業院校與境外職業教育機構、應用技術型大學或行業企業的戰略合作,從而培養出具備“工匠精神”的國際化技術技能人才,建設一批國際化高水平的職業院校。
(2)搭建校企合作辦學新載體。以需求為導向,創新性地推動辦學體制機制改革,促使各項工作有突破性進展??梢詮脑瓉淼男F蠛献鲗嵱柺医ㄔO及頂崗實習向產業基地及創新創業基地過渡,構建“校企協同育人專家庫,有效搭建校企合作的便捷通道,緊跟區域經濟發展,以專業群服務產業圈,專業發展融入產業發展,在行業背景下綜合考慮專業布局與發展,將產業基地及創新創業基地作為學生崗位認知及實訓、技術研發及創業孵化、社會培訓及技能提升的協同育人合作平臺。
3 基于“工匠精神”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的構建和運行
以“工匠精神”作為切入點,在進行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的同時,將“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構建職業院校文化軟實力,為大學的文化傳承功能賦予新的內涵。
3.1 打造環境傳承工匠精神文化
依據區域經濟發展現狀和產業轉型升級對人才類型和素養的新要求,探索以“工匠精神”為中心,融民族文化、社會文化、自然文化、企業文化、行業文化、校園文化等為一體的文化育人模式,提高人才的綜合素質,特別是文化水平和人文素質,以培養尚德敬業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當前,高等職業教育文化教育結構基本趨于完善,但在進行企業文化和職業文化培養具有“工匠精神”的文化育人模式上還需要進一步探索。文化育人需要校企之間加強交流,共建共贏。校企聯合打造企業文化長廊、科技館、企業家風采、文化大講堂等具有特色的文化活動和實體,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校園環境中,得到文化熏陶。
3.2 典型示范引領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傳遞的是精益求精,是吃苦耐勞,是勇于創新,是敬業執著。新時代社會主義高等職業院校發展中,學生的價值追求和時代標桿應該以“工匠精神”為引領,應該樹立個人對職業的一種責任感和使命感。高等職業院校要充分利用新時代背景下的精神文化,通過典型示范引領,弘揚工匠精神。比如技能大師走進校園,職業技能大賽走出國門等,展示工匠精神,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使其成為工匠精神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通過企業文化長廊、文化大講堂、文化廣場、企業實訓車間等,建設具有傳播工匠精神的校園文化,探索培育工匠精神的教學模式,打造崇尚工匠精神的師資隊伍,構建弘揚工匠精神的教學體系。
4 結束語
培育工匠精神是新時代對高等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是現代職業教育必須持續關注并提倡的一種精神,工匠精神是高等職業教育發展過程中強化校企合作,提升師資團隊能力和學生技術技能的重要內容。只有通過校企合作,強化產教融合,只有使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具有“工匠精神”,才能將高等職業教育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何偉,李麗.新常態下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7(4):24-29.
[2]葉美蘭,陳桂香.工匠精神的當代價值意蘊及其實現路徑的選擇[J].高教探索,2016(10):27-31.
[3]成海濤.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J].職教論壇,2016(22):7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