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作為語言性傳播類學科,它主要幫助我們平常瀏覽文字,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獨立創新能力,并且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對世界事物的思維和對事物認知的發展的重要階段。本文對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進行分析,主要涉及教學問題以及具體的教學策略兩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策略研究
近年來,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認知、知識水平也不斷提高。“少年智則國智”,在如今,判斷一個國家的水平,教育發展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話題,因為教育實例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整體知識水平。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進,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跟隨時代的步伐同樣改進,在學生學到知識之后使用先進的教學模式,不能一味地枯燥乏味,必須確保學生可以自主地參與教師的講解中,從中學到知識。
一、 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模式出現的問題并對其分析以及改進措施
(一) 小學語文閱讀模式出現的問題和對問題的分析
在新課標改革之前,在我們慢慢傳過來的思想中,有時候會有“打出來”的好學生。由于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老師的教育方式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沒有認識到學生的感受,只是站在了自身的角度上,只是機械化地傳授知識,這樣不僅會使課堂枯燥乏味沒有帶動出學生的積極性,還會教育出來的學生思想單一,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較死板。
以實踐中的教學案例來展開,就比如在上課的時候,有時候老師會說大家一起閱讀以下這篇文章,讀完之后我給大家講解一下這個文章的意思,畫一下背誦的段落,這樣就造成了學生對學習的不感興趣。這種教學情況普遍存在于大量的教學實踐中,大部分語文教師都會采用這種教學形式來展開閱讀教學。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造成這種現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歸結于老師,教師應該適當地轉變自己的教育方式。
(二) 小學語文閱讀模式的改進措施
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生的思維發展不是很全面,年齡也有些偏低,很多文章都無法理解,需要有人帶領著他們講解,所以我們要為學生創設語文閱讀教學情境設置,這個設定對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的提升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和學生一同進入到情景設置中去,教師應該有感情地講解從而更加生動地讓學生接受。老師還可以讓大家閉上眼睛想象一下畫面,可以隨便跟老師說,跟老師交流。但是在小學語文教材中,課本上的文章大多使學生的閱讀水平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教育部選出的課文是非常優秀的作品,包括人物的語言、神態,同時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生活場景也比較生活化。
因此,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的內容,提升小學語文閱讀的整體質量和效率。同時我們還可以提升師生互動模式,多多讓老師和學生們交流,讓同學們高效地完成。老師提出問題,例如,當老師說出這個像什么的時候,老師會讓大家先來說一下自己的想法,讀書時也是先讓學生們說一下感受,然后再循序漸進地講解課文的內容。這種教學方式的推進不僅可以減少語文教師對于課堂的主導作用,還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參與到語文閱讀課堂中來,從而進一步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教學的展開。
二、 正確提升小學生閱讀質量和效率的策略
(一) 教師應該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如何正確提升小學生的閱讀質量和效率這是我們都為重視的問題,在生理學上,學生們一般都會喜歡更為活潑有趣的教學活動,所以我們在制訂教學內容時要遵循這個原則。首先我們應該合理地確定老師們的教學要求和目標,要做一下對學生有一針見血功效的計劃,制訂合理、科學的學計劃,給予學生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建議,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習效率。其次,在實際教學展開時要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公,幫助學生發表自身的見解和想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以具體的教學實例展開,比如在講《驚弓之鳥》這一課時,可以制訂兩節課。第一節課是基礎知識,就是會認會寫生字,大概了解文章的意思,摘抄記憶中的好詞好句,第二節課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升華課文主旨,在這個方面的引導下,學生就會從中有所收獲,讓學生們真正愛上閱讀。在課文開始時我們可以先用幻燈片展示一下圖片,用情境設置把學生們帶入到課文的世界中,讓他們似乎可以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場景,我們還可以在講課中間找一些視頻來印證,從而讓學生對上課,對閱讀更有興趣。
而且,在此過程中要不斷地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和積極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逐步跟隨教師的步伐進行學習和分析,從而不斷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在小學階段教師對于學生的培養還處于一種十分順利的階段,教師可以看見對于學生的培養效果。由此,教師要不斷地轉變其教學方法,推動學生的進步和全面發展。
(二) 營造閱讀氛圍
氛圍的營造不僅僅需要學校,學生的家庭也很重要。在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環境的影響也是很重要的,學生在家也需要閱讀氛圍,濃濃的閱讀氛圍會讓學生自己也開始學習閱讀。在家長和學校的配合下,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得到了提高,經常交流的話還可以增進雙方的關系,家校有了交流,才可以提升孩子的學習質量和水平。
我們還可以設置學校讀書日,在讀書日當天學校可以舉辦一些活動,可以設置比賽看哪個學生讀書讀的多,或者學生的家庭可以有一個專門的閱讀屋,只要一進去自然就開始閱讀等等。這不僅僅豐富了學生的日常生活,最主要的是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更好的促進。
而且,這種活動的舉行也加強了學校和家長之間的聯系,促使學校和家長同心協力,引導并幫助學生的發展。家長參與到實際的讀書活動中不僅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而其也能夠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學生對于閱讀的態度和閱讀行為上,最終實現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學校通過舉辦閱讀活動也使得學生逐漸認識閱讀的重要性,從而能夠有效地參與到閱讀學習中來,實現學習進步。
(三) 發揮激勵作用
就小學階段學生的發展特點而言,學生對于老師的態度還是處于比較敬畏的階段,就導致學生對于教師對自我表現的評價十分關注和在乎,并由此影響到學生的發展。由此,在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在展開閱讀教學時,可以對學生多加鼓勵和激勵,促使學生逐漸地參與到閱讀課堂中來,減少其對教師的過重的敬畏心。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積極地參與到閱讀教學課堂中,而且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教學效果上具有重要意義。
就實踐的教學經驗而言,當教師在講授某一篇課文時,可以要求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和學習,然后在課堂進行統一的帶讀和分析,并通過制定一些具有開放性的題目:從中學習到了什么,這篇課文告訴我們什么道理或者如果是你,將會怎么做等問題,來提高學生對于閱讀課堂的參與度,最終提高教學效率并進一步加強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小學生閱讀是很重要的,雖說我們了解到了小學生教育的問題,但是每個老師和每個老師的教育方法不一樣,教育方法也隨著時代的變化也不斷地發展著,但是我們要符合時代的發展而變化,在使用著普遍大眾的教育方法時我們還要不斷地去探索學習新的教育方式,讓學生可以在舒心的學習環境中學習,這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們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們的閱讀水平,通過實踐課和理論課的結合改善教育方式,從而還可以提升教師的教育質量水平。
參考文獻:
[1]陳怡君.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8(45).
[2]陸黎明.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語文課內外,2018(4).
作者簡介:
馬曉芳,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白銀市靖遠縣烏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