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動教學法是在新課改實施以后廣大教學人士結合學生實際學情而制定出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互動教學法,能夠促進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和交流,改善傳統教學模式下沉悶、古板的教學氛圍,通過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實現高效學習,全面發揮英語教學的實際作用。
關鍵詞:小學英語;互動教學;應用探究
根據新課標要求,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首要目標就是激發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引導學生掌握高效學習方法、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等。然而,在開展實際教學活動時,依然有部分教師慣于采取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法,將學生放在被動地位接受知識的灌輸。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思維固化,在日復一日的學習中逐漸喪失學習興趣,給小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帶來不利影響。基于此,小學英語教師在實施教學工作時應嚴格遵守新課標要求,從開展英語教學的實際需求入手,緊密結合小學生學習特點,并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科學合理地應用互動教學法,力求在師生、生生良好互動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根本上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一、 簡析互動教學法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主導者,學生處于被動地位,這并不符合新課標要求,違背了“讓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的教育理念。互動教學法的推廣和應用,改善傳統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將其應用到小學英語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的學習興趣,緊密圍繞教學目標,通過師生、生生進行有效互動的方式,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學習。總的來說,互動教學法具備以下優勢:首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互動教學法的應用轉變了教學主體,真正做到將課堂交給學生,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其次,推動了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進程。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實踐教學活動中,讓教師和學生雙方以互動為前提組織和參與課堂教學,讓原本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最后,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從某方面來說提高了教師的執教水平,真正實現教學相長。根本原因在于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學情制定互動教學方案,深入剖析教學內容,進而采取針對性教學措施。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出不斷反思,積極完善自身教學方式,促使綜合教學能力得到提高。
二、 小學英語互動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 互動形式單一
在新課標明確要求要將課堂歸還給學生,然而,受應試教育嚴重影響,部分數教師并未將新的教學理念貫徹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師生互動普遍局限在“提問—回答—評價”模式下。教師自身就沒有正確理解互動教學的內涵,以至于難以將其有效實施到課堂教學中。總的來說,就是互動教學法的應用流于形式化,普遍是“為了互動而互動”,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難度,學生很輕松就能回答出來,這種互動方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未達成互動教學的真正目的。
(二) 師生互動存在偏向性
小學生年齡尚小,接受能力普遍較差,有部分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由于學不好、學得吃力而產生了心理落差,學習信心遭受打擊,喪失學習積極性,嚴重情況下還會抵觸英語學習,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教學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部分教師出于盡快完成教學任務的目的,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更加偏向于和優等生進行互動,不僅可以加快教學進程,還可以使教師得到成就感、滿足感。而與“學困生”進行互動,會讓教學節奏變慢,教師的積極教學情緒也受到影響。由此可見,師生互動存在一定的偏向性,學生的整體參與度并不高。
(三) 師生互動缺少情感投入
從本質上講,互動的過程是屬于師生靈魂和情感交流的過程。師生互動不單純包括行為互動,還包括認知互動、情感互動等。想要取得理想教育效果,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更加深入研究以及處理好綜合互動相關內容。現階段,部分教師為了讓學生取得令人滿意的學習成績,普遍將首要教學目標定位在知識教育方面,把情感教育當作次要目標,還有些教師甚至會刻意忽略情感教育。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給學生灌輸大量的語法知識、詞匯知識,讓學生多做相關練習題,對于學生來說,這種教學方式枯燥且乏味。再加上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存在非常多的互動、認知元素,情感互動內容嚴重缺失,師生間缺少心靈上的互動和交流,并不利于滲透情感元素,給小學英語教學帶來負面影響。
三、 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
(一) 營造課堂互動氛圍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根本目的在于給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促進課堂學習效率的提高。因此,想要確保有效應用互動教學法,就需要教師采取合理措施給學生營造相應的課堂互動氛圍。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積極應用多媒體技術,給師生互動、交流搭建雙向互通的橋梁,拉近師生、生生距離,為學生構建高效課堂。
例如,在講授“At the zoo”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先給學生播放一段有關動物園的短片,在學生觀看完畢后,教師可給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What is your favorite animal?”學生們積極回答教師提問,如monkey、elephant、tiger、zebra等,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學生熱情高漲,積極參與到和教師的互動當中。然后引導學生利用tall、short等形容詞描述短片中出現的動物,同時靈活掌握和應用相關句型,如look at、It is...等。通過應用這種教學方式,增強師生互動和交流,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 同伴對話,激發學習熱情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教師和學生間的互動,還要重視引導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學生在探究知識時的最佳搭檔就是同伴,生生互動中最重要的環節和構成就是同伴交流和對話。教師在實施教學工作時,應充分利用好學生間親密無比的玩伴關系,并將其轉變為開展課堂教學的優勢資源。總的來說,就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對話、口語表達等環節中,通過合作學習、合作探究的方式,實現共同進步,彰顯學習個性,讓學生更加積極探索英語知識,進而取得理想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Unit 6 At the Snack bar這一單元時,在第二課時的fun time教學中就有設計同伴對話活動。在該活動中,先給學生展現一段充滿生活趣味的視頻,給學生再現在餐廳點餐時的場景,讓學生一邊觀看一邊和同桌進行探討交流,并引導學生在觀看過后,模仿視頻中的人物,設計劇本,展開對話練習。
(三) 應用合作學習增強互動
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在實施互動教學時普遍使用的輔助方法,通過應用這一教學方式,真正實現了將課堂主導地位歸還給學生,彌補傳統教學存在的不足,帶給學生更好的學習體驗,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既能給予小學生合作以循序漸進的過程,又可以不斷培養和提高小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其次,開展合作學習能夠更加有效地促進師生、生生互動,全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結合實際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并通過合力協作找到問題解決措施,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培養。例如,在講授英語動詞時,動詞后綴ing和ed這兩種形式代表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前者可用來形容事,后者可用來形容人。基于此,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可先讓學生列舉下自己學習過的有關單詞,并讓各學習小組針對這兩種動詞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理解和記憶動詞的意義。其次,在學生激烈探討的過程中,教師也應積極參與進來,給學生提出更多看法或意見,幫助學生開闊學習視野、開辟新的思路,進一步增強應用互動教學法的有效性。
(四) 轉變角色,交換課堂
在新課標中明確提出:教師只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想要實現小學英語課堂的充分互動,讓師生之間進行角色互換、課堂體驗是一項必然舉措。應用互動教學法的小學英語教學務必要實現雙向溝通和交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一味講、學生拼命記的模式。通過進行角色轉換,讓學生體會到英語教學的難度,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教師也能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便于更好實施小學英語的互動教學。實施角色轉變的根本目的在于實現師生之間的情感分享,促進師生、生生間的情感融合,從而實現有效的互動教學。
四、 結束語
將互動教學法應用于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實現了師生和生生的有效互動,讓學生真正成了學習的主人,并形成良好學習意識,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高。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系更加親近,教師和學生共同取得成長和進步,對于學生而言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參考文獻:
[1]欒雪寧.淺談小學英語互動教學如何實踐[J/OL].學周刊,2019(36):74[2019-11-30].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6.066.
[2]畢懷丹.論新課標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46):117-118.
[3]侯晨輝.基于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45):118-119.
[4]俞小琳.小學英語互動教學法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4):110.
[5]馬利軍.“小組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A].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全國教育教學創新與發展高端論壇論文集(卷七)[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9:2.
[6]祝青.“小組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基礎教育研究,2018(4):42-43.
[7]陳雅嬌.探究“小組互動”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施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46):117-118.
[8]高生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互動教學法的實施[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年課堂教學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16:2.
作者簡介:
保陽陽,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賀蘭縣第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