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生的創新能力實在是社會發展和人生提升的關鍵能力,是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培養內容。隨著新的時代的到來,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對勞動者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目標。學校教育是培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的偉大事業,在學校教育中必須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只有學生具備了創新能力,才有可能在未來的人生發展和職業活動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通過自身的創新性活動,為自己,為社會做出重要貢獻,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重視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創新思維;核心素養
素質教育要求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和人文素養,新課程改革的三維目標要求學生有語文學習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有語文學習的知識目標,也有語文學習所要達到的能力目標,當前語文教學提出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要求語文教學中要教會學生基本的語文知識和語文運用,要具備語文學習的能力和運用語言交流的能力,要求在語文學習中除了掌握基本語文和語言知識之外還需要學習和認識文化內涵,還需要通過語文學習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通過語文學習得到德育教育和審美能力,提高一個人的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形成自身認識美和表達美的能力,最后將語文學習中所學到的優秀內涵內化為自身的言談舉止和行為品質,創新能力是一個人自己未來發展和適應社會的關鍵能力之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學生有了創新能力,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發展和人生發展中實現自己的夢想,提升人生的高度,為自己的理想奮斗,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和學生創新思維呢?本文將就這一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一、 閱讀創新事例,爭做創新之人
小學語文教學應該轉變觀念,避免在教學中只關注字詞的認識和句型的訓練。而應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同時進行理想教育,通過引導學生閱讀,具備創新精神,人的具體故事和具體事例,讓學生具備創新精神,從優秀先賢那里汲取精神營養。通過老師的引導和課文閱讀,讓學生明白處處是創造之地,人人是創造之人,天天是創造之時。一個有創新精神的人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也是推動社會進步和不斷向前發展的主要貢獻者。在語文教學中,學生通過語文閱讀素材認識創新能力和主動創造是語文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語文教學中,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多體現創造性的實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這些實例中學習創新精神,形成創新思維,并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加以利用,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教育學生不甘平庸,努力創造,并教育學生知道,創造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做出偉大而有影響力的創造,每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創造,在自己的學習上可以創造,在自己的生活中可以創造,只要能讓自己的學習和生活變得更為便利,更加有趣,那這種創造便是有意義的。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在語文教學的同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語文閱讀材料中所體現出來的創新事例或者所描述的創新精神中學習和培養自身的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教師必須在進行語文基礎知識和語文修辭等語文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學中,教師也可以以身作則,在教育教學中,無論是教學內容還是教學方式都可以創新性加以改進和開發利用,以創新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語文教學。讓學生從老師的教學活動中感受到創新的意義。
二、 啟發主動探究,激發創新精神
在語文課教學中,教師應該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主動探究,來實現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創造活動。進行完一篇語文閱讀活動,總會有一些問題學生不能理解,或者教師應該針對課文中所講述的內容,對學生進行一些啟發性的提問。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就有學生課外閱讀中不能理解的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和開放性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每個學生對于同一事件的觀點可能有所不同,但教師應該從中發現學生發言的亮點和學生智慧的光芒,教師應該對學生創造性的發言予以肯定和鼓勵。教師啟發性的提問更是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就是為了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開放性探討,在探討中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互動中養成創造性思維習慣,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另外一篇閱讀課文,如果學生能夠對其進行充分的閱讀,并深入理解,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對這篇課文進行再創造,再構思,或者對文章內容進行續寫,或撰寫讀后感,總之,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活動,在這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應該靈活地組織活動,讓學生享受自己的創作過程,從而激發學生對于創造的興趣,積極性和主動性。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能夠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在語文閱讀的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表達,有利于學生講自己所學到的內容,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的方式進行表述,反過來提升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在語文課教學中,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水平也會迅速地提高。
三、 生動的書面表達,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語文寫作教學更是創新能力和創新意識的集中體現,學生通過創新性地表達傳遞信息,更有學生通過創新性的情節或者表達方式傳遞自己的思想,分享自己的智慧。小學生剛入學時,口頭語言表達能力非常的豐富,用詞也極其準確,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語文學習和作文寫作以后,學生的語言運用便千篇一律,學生所表達的語言反應的思維也不是很生動和靈活。面對這一問題,教師應該反思這種現象形成的原因,這種現象之所以存在,就是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教師和課本的講解高度認可。而對自己的語言表達沒有了信心,這與教師在教學中不能鼓勵學生主動發言,不鼓勵學生進行創造和表達有著重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打破思維定式,避免學生在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中,以模式化的語言進行空洞的表述,而應該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自由表達,肯定學生自由表達,所反映出來的智慧和思維,讓學生在作文習作過程中對自己的思想和思維,以及自己在思想表達時的遣詞造句有足夠的自信,教師應該讓學生知道這種創造性的表達便是創造和創新的過程,創造和創新是一種優秀的品質,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作文和口頭表達中創新性進行表達,而不是過于模仿他人的表達和他人的故事情節。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教師要求學生背誦一些作文的范文,這些范文也許具備完美的結構、縝密的思維和流暢的表達,在考試中,如果教師不能,對每一篇作文詳細閱讀,可能會讓這些學生投機取巧獲得高分,特點,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的表達和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毫無益處,甚至會嚴重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和創造性進行語言表達的自信。因此在作文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作文水平,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習作中能夠更加靈活地使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內心真實想法的自由表達,教師應該在習作教學中,讓學生首先對自己所認識的東西進行口頭的,自由的表達,教師鼓勵學生的每一次表達和任何觀點,然后教師鼓勵學生將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觀點和自己的表達,直接從口頭表達轉化為書面表達。然后再將書面表達的內容進行進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學生的表達就是一種創造,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表達,無論是他們創造性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是創造性講述故事,都是極好的創造性思維和創造實踐的訓練過程,就是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加以引導和鼓勵。讓小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并能夠通過口頭和書面表達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和創造性思維。
四、 重視環境創設,培養創新能力
語文教學中學生創造能力的發揮需要良好的課堂環境和課堂氛圍,語文課上一個人創新能力要有所發揮,必須要有自信的底氣和自由創造的環境,只有在寬松和自由的語言環境和課堂氛圍中,學生的思想才可以自由地表達,學生只有自由表達思想和自由運用詞匯的時候才可以體現出學生的創造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首先教師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寬松,自由的語文課堂環境,學生只有在自由的語文課堂環境中才能感受到輕松的學習環境,能夠有較安全的心理空間,這樣學生便能夠自由地表達,并且能夠準確地利用自己的知識進行思想的交流,才能夠在交流中激發出創造的火花。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提供學生更多自由的時間,允許學生在表達時出現不合理的,甚至錯誤的認識,教師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和錯誤予以糾正時,也應該注意糾正時的語氣,讓學生感受到這種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一種合理的表達,而不要直接挫傷學生的自信心,影響學生主動表達的積極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轉變師生關系,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自由表達,積極創造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創造自由活潑,民主協商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樂于表達自己,表現自己,讓學生的創造性,積極性,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讓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的一切活動,在課堂教學這活動中做到動口,動手動腦,增長學生的智慧和能力。
總之,創新意識是創新活動的先導,而創新活動則是創新能力提升的基本環節。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具備創新意識培養的教學思想,同時在這種思想指導下,組織學生多進行語文創新活動,在反復實踐和不斷的創新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養成學生創新習慣,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這種能力,不管對于學生以后語文學習有著重要幫助,也對學生未來人生發展,以及在社會發展所需要的能力培養和發展有著重要的鋪墊作用,教師要不斷地更新教學理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適應素質教育及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劉芳.創新性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研究[J].文學教育(下),2011(9).
[2]張波.林秀瑜.信息化環境中創新教育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1(9).
[3]張玲.語文課堂教學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J].文學教育(上),2010(7).
作者簡介:
董繼勝,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西鞏驛學區花溝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