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祥
【摘? ?要】? 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幫助學生傳承傳統文化是當下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挖掘和傳統文化傳承有關的內容,將其作為教學開展的出發點,引導學生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潛在內涵,進而使得他們在語文學習時有效激發傳統文化探究熱情,全面提升學生文化思想高度。
【關鍵詞】? 初中語文;傳統文化;導入方案
我國歷史悠久,在發展過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傳統文化,這是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教師要遵循新課改的本質要求,將初中語文教學和傳統文化結合起來,通過傳統文化滲透這一方式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較好地提升學生思想高度,繼而全面優化學生文化素養,保證他們在未來生活學習中的核心競爭力。
一、合理利用教材,挖掘傳統文化內涵
教材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主要媒介,教師要全面發揮教材的積極作用,挖掘其中的傳統文化內涵,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理論內容的同時也能較好地發現傳統文化魅力,保證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語文綜合能力培養,全面提高學生文化素養。
以我自身教材為例,我會借助教材,讓學生傳承詩歌這一傳統文化。正式教學前,我會以朋友的身份走到學生群體中,了解學生對中國古詩的掌握情況,以此為出發點,設計合理教學方案,保證他們的個性化發展。接著我投入適當精力挖掘教材內容,將古詩按照作者做出分類,將其作為傳統文化傳承的主要素材。如我把教材中的杜甫詩《望岳》、《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整合起來,要求學生從作者的時代背景出發,鉆研杜甫先生所做古詩的本質內涵,認識到古詩這一中國傳統文化在歷史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我將課堂時間交給學生自由發揮,營造相對寬松的古詩學習氛圍。學生的古詩探究態度發生了較為明顯的轉變,他們會積極主動地從傳統文化傳承這一角度出發,投入時間和精力搜集和杜甫有關的歷史實例,把這些資料和古詩學習結合起來,了解當時的時代背景以及這些古詩隱藏的作者情感,慢慢發現古詩能有效體現時代特色,也是社會的寫照,初步掌握了古詩探究技巧。最后,我會鼓勵學生對教材做出適當拓展延伸,更好地成古詩這一傳統文化的傳承。
教師要合理發揮語文教材的作用,從中挖掘和傳統文化有關的內容,讓學生更好地傳統文化,保證他們在初中階段能形成較好的文化觀念,有效堅實文化基礎。
二、創建傳統文化情境,提升傳承效果
初中語文課堂中,情境創建是常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傳統文化情境的創建提高傳統效果,讓學生在充滿趣味的情境中優化語文學習方式,逐步提升他們傳統文化底蘊,使得學生在未來競爭中能夠脫穎而出。
例如,在進行《云南的歌會》這一課的教學時,我會通過情境創建優化傳統文化傳承方式。課堂開始,我先使用多媒體設備播放和《云南的歌會》有關的視頻,將課文中描述的場景具體呈現在學生面前,初步完成多媒體情境的構建,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中,同時視頻中展示的也是中國民俗文化的一部分,也達到傳統文化情境構建的預期目標。在理論知識講解完成之后,我會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情境中發散思維,將課堂和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回憶日常生活中還存在哪些民俗文化。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會積極主動聯系自己的見聞,思考在自己的經歷中遇到過哪些民俗文化。有的學生說各種中國傳統節日中的習俗也是民俗文化之一,如中秋節的吃月餅,端午節的賽龍舟,春節的貼春聯等;有的學生說中國特有的餐桌文化也是民俗文化之一,如長輩先動筷等。學生在回憶生活中常見民俗文化時慢慢發現了傳統文化的重要地位,也明確了傳統文化扮演的重要地位,有效轉變了自身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固有認知。在情境中我也會有效發揮自身引導作用,給學生一些參考性的建議,保證他們能始終將在注意力集中在情境中,提高傳統文化傳承的有效性。
教師不能滿足于現狀,要結合每個階段不同的語文教學要求,對傳統文化情境做出優化創新,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平臺,將原本抽象枯燥的理論內容具體化,保證每個人都能較好地參與到情境中,完成一系列傳統文化傳承任務。
三、開展課外拓展,豐富傳統文化傳承途徑
初中語文教學節奏較快,教師不可能勻出大量的課堂時間幫助學生傳承傳統文化,因此,適當的課外拓展是十分必要的。課外拓展的有效使用能豐富學生傳統文化傳承途徑,幫助他們將語文學習和傳統文化傳承相結合,引導學生高效利用課余時間,逐步完善自身文化核心素養。
例如在完成了《端午的鴨蛋》的教學結束之后,我給學生布置了課外探究任務:搜集生活中常見的節日以及對應節日習俗。一開始學生在任務的驅使下會投入部分精力進行課外探究,通過網絡資料查詢、相關書籍閱讀、長輩詢問等方式搜集關于中國傳統節日的歷史由來、習俗等等,但是部分學生天性好動,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我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了一個線上交流群,讓學生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在群中交流課外探究心得,一起分享在搜集中國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時的體會,我也能在群中了解學生在課外活動中的表現,給出參考性的建議,幫助他們及時調整,防止類似問題在之后一直出現。最后,我要求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料上傳到線上平臺,讓學生之間相互評價。學生在課外拓展中經歷的環節是大致一樣的,能夠引發共鳴,給出的評價內容相對比較客觀,同時也能在細節上指出不足之處,進而保證每個人都能彌補傳統文化傳承上的缺陷,我也會從專業的角度評價學生傳統文化傳承表現,通過全方面的評價,促進學生傳統文化傳承效果。
教師要處理好課堂教學和課外拓展兩者間的關系,鼓勵學生打破傳統學習觀念的束縛,引導他們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和傳統文化相關內容,充實自身語文知識儲備的同時提高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水平,較好地優化學生價值觀。
在現代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不僅僅是新課改的根本要求,也是提高學生思想高度,幫助建立正確價值觀的主要手段。教師要減少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傳統文化傳承途徑,鼓勵他們通過多種手段的使用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將其轉化為提升學生核心競爭力的動力源泉,使得他們在之后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參考文獻】
[1]張霖.傳承傳統文化,提高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品味[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
[2]彭劍.傳承傳統文化汲取古人智慧——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芻議[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