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物是高中階段重要的科目之一,也是在高考中需要參加考試的學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除了要教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隨著素質教育的提出,教師的教學工作也有了更大的難度,教師還要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材施教、開闊學生們的視野,所以教師要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改進自身的教學手段,在不斷的創新中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生物;教學
一、?核心素養
為了滿足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經合組織(OECD)最先提出了核心素養的概念,我們國家為了學生的全面發展,也提出了結合具體學科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要求。什么是核心素養呢?就是指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可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所具備的素質,我們平時說的認知能力和思維創新能力就是核心素養的一部分。核心素養不是人生來就有的,它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和積累來培養。
高中階段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主要是以課程中的基礎知識為基礎,在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問題。高中階段生物學科的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很大的幫助。高中生物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得轉變原有的教學方式,多采用啟發式教學,將學生真正當作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引導學生能獨立思考、學習,善于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為他們核心素養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高中生物教學的現狀
基于素質教育,盡管許多教師已經改變了原有的教學方式和指導思想,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仍然有部分高中生物教師保存著不正確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手段,這些錯誤的方法都會影響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錯誤的觀念和手段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體現。
(一)?教學模式落后
部分高中生物教師未吸收和引進新的教學方式,依舊采用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在課堂中教師滿堂灌,講授知識不需要學生的參與,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講、專心記錄,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和教師沒有交流和互動,教師不知道學生是否理解教材的基礎知識,在一堂課中掌握了多少知識;另一方面由于缺少交流,學生許多疑惑不能當場解決,積累的問題太多以后,會使學生對學習生物產生抵抗心理。在課后教師為了讓學生復習當天學習的內容,又布置大量的習題,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學習生物只能靠死記硬背,這背離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學生不能真正理解所學的知識,也就談不上運用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二)?教學形式單一
新課改以后教師都在學習和吸收不同的教學模式,但是能多種教學方式一起運用的卻不在多數,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形式仍然比較單一。在課堂上教學形式單一,教師僅僅為了完成當堂的教學任務,長期如此,學生會覺得上課沒有新意,漸漸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生物沒有效率,這也達不到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學生沒有主體地位
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為了多教授給學生一些知識,就沒有給學生過多的發言機會,使學生失去了課堂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中占用的講授時間比較長,講授的知識又多,學生只能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生物課堂的基礎知識,長此以往,學生慢慢放棄了主動思考的想法,喪失了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學生對教師過于依賴,在學習過程中只有重復沒有創新,死記硬背的知識也不能靈活應用,這就不能養成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不了解最新的學科信息
有一些生物教師不善于利用網絡,不能及時地掌握最前沿的學科信息,在課堂上也只能講授教材中涉及的知識。學生不能很好地被引導,只能看到精彩生物世界的冰山一角,不能及時的開闊視野,限制了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
三、?教學中如何滲透核心素養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生物的興趣
學生對某門課產生興趣,學習起來會事半功倍,所以在教學中能激發出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是學習好生物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多和學生進行交流,關心學生學習的情況,及時的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疑惑;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況,學生能感受到教師溫暖的善意,會更愿意親近教師,對教師的敬佩會轉變成學習生物的動力,在這同時學生也會養成和朋友互愛的好品質,獲得核心素養的基本要素。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創設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情境,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讓學生感受到生物學科的趣味性,由此產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二)?利用翻轉課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要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就要還課堂給學生,給他們獨立思考和學習的空間、時間。這并不是說教師可以放任學生發展,此時的教師需要“負擔”的更多一些。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要提前為學生準備相信的學習資料,還需要在學生有問題時及時地提供幫助,思考如何對學生正確有效地進行引導。在翻轉課堂中,學生可以獨立或者合作學習,可以提升自己的創新能力,這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比較重要的一步。
例如在“細胞的結構”這一課中,教師可以把本節中重要的,必須由教師講解的部分錄制成微課,然后在課前傳給學生,讓他們獨立學習并思考,在獨立的學習過程中記錄自己有疑惑的地方。教師在課前將同學們有疑惑的地方收集起來,在課前集中進行講解,將有探究性的問題適當地進行引導后,讓學生合作查詢資料進行解決。在課程即將結束時,點撥本課的重難點,如細胞的結構是怎樣的?在這樣的課堂中,學生真正地參與了學習,提升了自身學習生物的能力,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高中學生學習除了獨立思考,小組合作的方式也是可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途徑。和小伙伴進行合作學習,學生不僅可以清楚地掌握相應的知識還能提升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更主要的是學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來提升自己克服困難的自信心。在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時,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首先是對小組成員的分配,不能單純地進行“強強聯合”,要進行合理分配小組成員,實現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其次是問題的分類,有些問題適合個人完成,有些適合小組合作完成,這里需要教師的統籌整理。
例如在“染色體與遺傳”這一章中,計算遺傳病染病的概率是本章的重難點,為了讓學生對這一知識點掌握的更透徹,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表達自己的疑惑,或者理解不當的地方,小組進行討論,成員之間進行互相幫助。在這一過程中一方面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如何去準確地計算遺傳病染病的概率,另一方面學生鍛煉了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問題的探究能力和與同伴的合作能力,進一步幫助學生提升了自己的生物核心素養。
(四)?幫助學生樹立科學探究實驗的精神
高中生物除了基本概念還有許多觀點需要實驗的支撐,教師在講授基礎知識后要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實驗,不僅能使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對所學知識進行復習,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積極地科學探究實驗精神。但迫于高考壓力,許多教師只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很少讓學生自己主動動手操作。教師應該改變這種態度,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驗時,會遇見許多實際的突發問題,并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單純地對書本的知識生拉硬套,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反應能力和動手能力都會得到鍛煉和提高。
(五)?讓學生建立生命觀念
何為生命觀念?它是指觀察了生命活動后可以在理解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且可以進行重新思考和認識生命系統。高中生物中多半知識點可以顯現出生命觀念,所以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也要有意識的幫助學生建立知識體系,并點明知識點后的生命觀念,讓學生對生命觀念有自己的看法。
尊重生命是生命觀念的主旨。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許多的知識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生命的奇妙,從生命的誕生到生物復雜多變的進化,再到生命的消逝,這些在生物中隨處可見的情景,都會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進而對待身邊的生命都會持尊重和萬物平等的態度。
(六)?培養學生歸納概括能力
生物是一門系統的科學,學生如果僅僅依靠局限性的背誦來學習是很不夠的,高中生物需要多積累,并且將所學的知識點整理成體系學習才會更容易掌握。高中生的理性思維已經開始逐漸形成,但此時學生的感性思維仍然高于理性思維,教師幫助學生培養歸納、概括所學知識點的能力,不僅可以防止學生忘記所學習到的知識點還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生物知識體系。
例如在學習“細胞的組成分子”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可以運用不同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在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點進行歸納和總結,利用思維導圖、樹圖或者數等方式,將學習過的所有和細胞有關系的知識點表示出來,在不停地積累過程中,就解決了高中生物考點多、記憶難的問題。
(七)?開闊學生的視野
高中的生物教師要做到“與時俱進”,時時了解生物學最前沿的信息,在日常生活中多積累學科素材和資料來充實自身的知識儲備,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最新的素材,不僅可以活躍課堂的氣氛還能讓學生了解生物最新的信息,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多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如播放一些和本節教學內容相關的、有意思的視頻,在觀看視頻時,學生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點,更重要的是將知識點進行外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得以培養,使他們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田榮坤.核心素養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科技創業月刊,2016(19):73-74.
[2]周干忠.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中生本課堂的構建策略研究[J].中小學教學參考,2015(26):125-126.
[3]王麗.基于高中生物核心素養培育的教學思考[J].教育藝術,2017(4).
[4]王金.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生物教學情境設計策略[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7(10).
[5]顏培輝.高中生物核心素養的內涵與培養策略[J].中學生物學,2017(3).
作者簡介:楊小亮,甘肅省平涼市,涇川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