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紅
摘 要:小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起點,而小學語文更是九年義務教育中的重點部分,通過語文的學習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能夠使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明顯提高。而閱讀教學則是小學語文教育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提升都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由于種種原因,致使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比較低,不僅達不到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還不利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所以,這些問題是目前我國各個小學語文老師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群文閱讀教學法應運而生,能夠有效解決這些問題,能夠使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閱讀能力顯著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價值;策略
什么是群文閱讀?簡單地說,其實所謂的群文閱讀就是群文閱讀教學的建成,是近幾年來在我國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方式。具體來說,群文閱讀指的就是老師和學生緊緊圍繞著一個或者多個討論主題選取一組文章,然后老師和學生圍繞這個主題展開閱讀以及集體建構,最后能夠達成共識的過程。從本質而言,這就是一種極具創新性的閱讀教學方法。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讓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效率顯著提升,還可以為學生帶來諸多好處,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更快地進步,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面臨的困境
(一)老師沒有深入了解課本知識
伴隨互聯網的不斷發展,教輔資料越來越多,語文老師可以方便地在網絡上搜索與閱讀教學相關的內容,然后稍做改變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從而使許多小學語文老師在設計閱讀方案的時候依靠教輔資料,沒有對閱讀進行仔細探究。老師對閱讀不夠熟悉,閱讀課堂教學就不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
(二)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把握不準確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上,一些老師不夠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只按照自己的思想開展閱讀教學,學生不能對課文形成自己的想法,被迫接受老師的觀點,嚴重影響了小學生閱讀水平的提高。另外,一些老師很在意學生的主體地位,僅僅給學生講解一下文章大概意思,就讓學生小組學習或者自學,小學生沒有那么強的自律能力,經常會走神,從而增加了學生的壓力。以上情況不利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發展,嚴重影響小學閱讀教學的進程。
二、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
(一)有效提升學生閱讀熱情,提升學生閱讀量
在某些特定的時間當中,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所閱讀的文章一般都是同一類主題的,然而在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時,就會依據自身所喜歡的有選擇性地進行文章閱讀。在實際的群文閱讀過程當中,如果能夠長時間堅持下來,那么就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提升學生對于閱讀的熱情,進一步提升學生個人的閱讀量,并且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收獲比較豐富的課內外知識以及寫作素材。譬如在《春雨的色彩》以及《柳樹醒了》等課文閱讀的同時,語文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用文字所表述的春天景物,并且要聯系學生自己對于春天的理解對作者用文字描述的春天展開感悟,通過從對文章當中春天景物的興趣點著手,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并且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
(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有很多老師忽略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有一部分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會展開單篇的閱讀教學,學生通常會被動地獲取知識,小學語文老師對于學生的看法和觀點不重視,進而會間接導致學生自身的思維能力無法順利提升。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語文老師一定要對群文閱讀文章展開科學、合理化的選擇,一定要確保所選文章和教學內容能夠緊緊地聯系到一起,并且通過布置學習任務的方法,能夠使學生展開自主閱讀以及學習,在這個過程當中老師展開適當的引導與指導,就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得到有效培養。
(三)進一步拓展學生閱讀視野
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量的積累能夠為其將來的語文學習和自身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當中,群文閱讀教學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不斷拓展自身的閱讀廣度,可以使學生認識更多的事物,能夠積累大量的閱讀素材,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學生的閱讀需要。除此之外,在實際的群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語文老師還能夠應用課堂教學為學生增加和教學內容有關的閱讀文章,使學生的視野不斷拓寬。
(四)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學會閱讀
閱讀是人們獲取知識、認識世界的重要途徑之一,而閱讀對于一個人的精神成長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實際的中小學教育當中,閱讀是其中重要的內容,而群文閱讀能夠使學生學會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讓自身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雖然我國傳統的教學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新時代發展的需要,但是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傳統教學模式的確留有很多寶貴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特別是傳統語文教學中勤讀書、多積累這方面,更是非常不錯的經驗。然而就現階段我國小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而言,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量是非常不足的。教育部最新頒布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當中明確指出在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量分別要不少于五萬、四十萬以及一百萬字。其實不只是我國,現階段,世界上各個國家都十分重視兒童的閱讀量,在美國紐約州,當地教育部門更是規定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個學年必須要閱讀夠二十五本書。如果想要讓質量得到提高,那么首先要提高閱讀的數量,而質量的提升更是閱讀數量提高的一定結果。現階段我國國內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老師仍舊十分重視課內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我們用小學語文階段的十二冊教材、每一冊教材平均有三十篇課文,每篇文章平均有五百字左右來進行計算,學生即使是用六年時間把小學語文教材全部讀透徹,也僅僅只有十五萬字,因此,經過這些數據其實我們不難發現,如果學生只進行課內語文教材的閱讀,那么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無法達到標準。在群文閱讀教學模式下展開閱讀,學生可以在一節語文課當中閱讀大約五篇文章,從而有效加大了學生的閱讀量,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閱讀范圍,為學生閱讀素養的進一步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然而,與此同時,干預閱讀能力的提升只依賴于閱讀量來保證還是遠遠不夠的,在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的時候,學生應該對大量的信息進行提取、整合以及消化之后,才可以和閱讀文本進行交流與對話,不斷地總結閱讀心得及體會,只有這樣才能夠學會閱讀,才可以讓學生的閱讀水平步入更高層次。
三、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依據學生實際的閱讀進度進行任務導向性閱讀
老師在實際進行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時候,一定要對實際的教學進度進行比較深入的了解,有一個系統且全面的認識,與此同時還應該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并且展開深度分析,對群文閱讀展開高效的引導。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應該適當地進行預習型閱讀引導,依照課文內容提前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閱讀任務,使學生能夠在課下先閱讀相關文章,并且在這個過程中還應該對文章當中的內容有一定的初步認識,對于文本的學習則要做好基礎知識性的準備。與此同時,小學語文老師還應該適當地進行復習拓展性閱讀引導工作,而在教學活動結束以后語文老師還應該依據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和本次學習內容知識的難易程度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化、合理化地為學生布置課后閱讀活動。譬如在展開《秋天的圖畫》一課教學的時候,老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和秋天相關的文章。
(二)依據學生閱讀興趣進行發展型閱讀
在實際的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還應該深入了解學生實際的閱讀興趣以及知識興趣,并且一定要適當地進行學生個人興趣閱讀教學以及指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興趣閱讀是非常需要老師依據實際情況展開靈活處理的,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生只重視自身感興趣的文章,進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知識的學習,老師應該進一步加強學生興趣的拓展,對學生展開發展教育,使小學生閱讀更多題材的文章。比如,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很喜歡讀故事類的,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科普類的文章,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的知識掌握更豐富,還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顯著提高。
(三)重組教材,縱向比較
就實際來說,小學階段語文課本內的文章真的是專家們“用心”選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字字珠璣,每一篇文章都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發展,每一篇文章自身所具備的教育意義極大,每一篇文章又都符合學生實際的身心特征,除此之外,經過細致的分析我們不難看出,這些語文課文雖然篇目不一樣,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語文老師在教學實踐過程當中,不僅要深入研究每一篇課文,更要整體把握每一本語文教材,依據實際中教材的需要,重新整合教材。一方面能夠充分考慮單元內部的重組,另一方面還能夠充分考慮單元和單元之間的重組。通過對語文教材的重新組合,最大限度地分析它們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通過這樣的方式不但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進一步提升其閱讀效率,更能對學生展開有針對性和有選擇性的專項訓練,提高學生自身的閱讀技能。
總之,小學生個人的閱讀能力對于其今后的發展起到的作用是十分大的,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當中,老師一定要積極探索新的方式對學生展開閱讀教學,使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顯著提高,而群文閱讀教學方式就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所以我國廣大的小學語文老師一定要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劉榮華.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課型及策略[J].教學月刊小學版(語文),2017(2):116-117.
[2]王艷艷.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戲劇之家,2015(7).
[3]陶秀芳,王婷,周蘭蘭,等.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群文閱讀的策略[J].科學導報,2017(12):228-229.
[4]萬曉燕.小學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群文閱讀教學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2016(11):121.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