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尊輝 張碩 董霄霄
摘 ? 要:互聯網環境下共享單車以政企協作方式于山東省實行地方自治,普遍顯性機械式公共土地資源規劃,在實際應用中出現主體結合不到位,區域特性不足、資源效率低,科技應用性不充分的問題,主要是因為主體規制空白,數字化區域服務規制不完善,理論結合實踐總體分析提出區域特性融合發展,多元主體規制,顯隱復合資源利用,技術嚴規具控,數字服務體系的管理服務建議。
關鍵詞:共享單車 ?區域規劃 ?資源利用 ?互聯網+
中圖分類號:C931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4-098X(2019)09(b)-0245-02
1 ?互聯網環境下共享單車的區域規劃模式現狀
1.1 地方自治
地方貫徹《意見》指導思想,各市相繼相關公共政策,解決共享單車現代化、科學化規劃停放問題,實現公共利益。運營商的大規模投放引發“公地悲劇”,地方嚴格控制投放量,技術規制層面提出對運營商鼓勵創新,明確企業責任,鼓勵企業使用“電子圍欄”技術。
1.2 普遍顯性機械規劃
運營主體與地方政府協商合作,地方政府進行監管方面將其納入網絡監管范疇,進行電子管理。利用企業運營后臺信息有效篩選民眾頻繁停放區域進行共享單車的停車區域規劃。但總體仍處于顯性劃線規劃、區域規范騎停階段。
2 ?共享單車區域規劃的不足
2.1 主體結合不到位
在復雜的公共問題管理過程中要求多元主體參與互動。山東省諸多城市實行政企結合管理模式,在出臺地方公共政策時亦會征集民意,但在非營利組織主體參與方面,山東省未出臺相關落實政策,地方民政局相關人員對社會組織協同治理信息不知。
2.2 區域特性不足,資源效率低
突出地方特色規劃布局、用地功能的空間形態會直接影響利用效率。山東省幅員廣闊、城市功能存在多樣性且城市化正加速推進。但各市相繼出臺政策內容相似,未與城市性質、地理位置、功能有效統一。共享單車投放區域多以市中心為主向外擴散,根據功能區特征,顯性規劃下土地資源的占用加劇土地資源、城市空間的緊縮性,地方政府總量控制基礎上的協調量化分析不足。
2.3 科技應用現實性不充分
科技屬性認識不全面充分,對其帶來監管工作的便捷和高效也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電子圍欄”在濟南市政策中提出的違規停放,系統將會自動報警提醒后的“網格化”效率管理未達到理想狀態。同時,省、市門戶共享單車信息稀少或停更,具體監管情況模糊。
3 ?問題出現的原因
3.1 主體規制空白
山東省在管理主體方面未對社會組織作用提出相關政策且在相關前瞻性發展規劃方面亦未將其考慮在內,近十年來,已成為社會建設和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主體。2017年政府出臺的《意見》中提出多元共治原則,規制空白影響管理效率。
3.2 數字化區域服務規制不完善
城鎮化進入以提升質量為主的轉型階段。單車供應商在低門檻下迅速繁衍,行業管理空白和地方政府之間“底線競爭”政策中鼓勵使用“電子圍欄”,在具體層面未對技術進行準確有效的規制,理想型“電子圍欄”投入遙遙無期。與互聯網時代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為發展大趨勢,產生矛盾。無法從根本上管控,不文明現象依舊。且地方政府對該信息化服務建設缺乏重視,對具體數字化監管標準缺少必要的官網信息公開。
4 ?互聯網環境下共享單車停車區域規劃建議
4.1 多元主體規制
我國政府職能的轉變,為主體的戰略規制打下基礎。最大的公眾參與與透明要在企業與非營利組織協作實現公共價值中實現“大政府,大社會”,充分動員行業協會商會、科技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的作用更好發揮社會力量在社會中的作用;政府起引導市場的作用;市場起調節作用,當前共享單車企業市場失靈明顯,共享單車無法通過市場達到公共土地資源的最優配置,需要政府做好提供公共土地資源的工作,資源的掠奪式過度使用出現了盲目競爭進行現代化公共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行特許經營,有效監管;基礎設施與城市規模、城市功能、空間等均衡,地方進行有效公用基礎建設;國家宏觀領導,地方因地制宜充分協調資源。
4.2 區域特性科學融合發展
城市性質和發展方向的空間形態發展戰略關系到城市的發展方向在進行停車區域規劃時應與城市發展方向、多元特殊性結合,應當與當地的彈性需求相協調,充分考慮到地域特點,如地理位置、社會民眾需求、經濟發展、歷史文化等。進行有效的數據搜集與分析北方地區和華東地區為重要的城市密集區之一,面對改革開放以來城市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構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城鎮格局”且當前共享單車已經納入城市公共交通,共享單車區域規劃在發展上進行城市群空間上的協調運作,為城市發展助力。
4.3 顯隱復合資源利用
“北斗+5G+智能技術”與創新精神有效融合科學顯隱復合規劃。城市規劃的核心是城市的土地利用即合理利用土地、節約土地。公共土地資源為公共產品,體現非排他性、非競爭性,但功能性顯著,不可交叉。土地資源有限,充分與公共自行車融合形成互補型自行車結構模式,同時考慮其資源需求,進行隱性空間開發,積極探求功能空白區,高效利用資源。
4.4 技術嚴規具控
地方政府當限定技術底線,杜絕實踐偏移、形式化。生產質量層面,明確技術要求,避免共享單車的高強度生產下的片狀單車閑置,自我監控層面,發展協助政府監管要素,進行時間、空間、條件下的合理規制,全方位、綜合性杜絕公共性停車問題影響。
4.5 數字服務體系
電子政務是政府向社會提供優質和全方位、規范、透明、符合國際水準的管理與服務。山東省正在開展地理測繪系統的建設,多元主體有效融合,資源共享,明確公眾需求,有效反饋。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企業,受眾統一的數字信息共享體系,建立一體化監管網絡,社會組織、地方公共交通系統現代化信息建設日趨完善,企業自身有其特定的數據系統。打破當前信息缺失,實現多方互動,多元監督,控制計劃實現程度,避免偏離預期的形式性與尾大不掉,網狀層次下實現目標全面落實。
5 ?結語
共享單車在信息化建設的今天,地位顯著。合理利用公共資源明確共享單車“互聯網+”特點順應政府現代化、信息化、民主化、法制化管理趨勢,高效利用科技力量。落實我國發展要求理念,尋求長遠發展。
指導老師:韓學志,李雅婷。
參考文獻
[1] 郭素萍,甄峰,尹秋怡.城市公共自行車出行時空間特征分析[J].規劃師,2017,33(6):112-118.
[2] 宋雄偉.城市共享單車的協商治理邏輯[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7,36(5):1-4.
[3] 王名,王超.非營利組織.[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4] 王佃利,張麗萍,高原.現代市政學[M].4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5] 譚袁.共享單車“底線競爭”問題探究及防治[J].價格理論與實踐,2017(3):36-40.
[6] 郝雅立,溫志強.共建共治共享:大數據支持下共享單車智能化治理路徑[J].管理評論,2019,31(1):249-254.
[7] 呂曉陽,周勝安,丁旭,等.電子政務理論與應用[M].2版.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8] 夏書章,王樂夫,陳瑞蓮.行政管理學[M].5版.中山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