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涵蓄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游戲活動就是指教師結合小學生喜愛游戲活動的心理特點,在總結游戲教育價值的基礎上,將游戲的情境性、趣味性以及參與性等特點融入具體的教學實踐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中掌握知識技能的教學模式。可以說,游戲活動是一種非常符合新課標理念的教學策略,其既能夠營造愉悅的學習氛圍,又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夠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體驗。因此,教師不妨巧用游戲活動,優化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游戲活動;課堂教學
新課標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了游戲活動的教育價值,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組織學生展開寓教于樂的學習活動。因此,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進而全面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字詞游戲,夯實學生的基礎知識
漢字和詞語是語文基礎知識的組成部分,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傳統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基本上都是通過一遍遍的書寫加以記憶,學生的學習效率比較低下。新課標背景下,教師不妨組織學生展開趣味十足的游戲活動,從而帶給學生愉悅的學習體驗。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頭腦風暴”的學習活動。小學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漢字、詞語積累,他們腦海中已經構建了一定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通過頭腦風暴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將他們積累到的字詞知識表達出來,從而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如教師可以將班級學生分成兩大組,然后在黑板上寫出“高高興興”的詞語結構,組一的學生要在黑板上寫出類似的五個詞語,然后換成組二學生,同樣要寫出五個類似的詞語,但是不能與組一的重復。小組學生可以提前準備好大量的詞語,哪一組學生最先寫不出詞語,另外一組學生就獲得勝利。當然,教師可以將“高高興興”的詞語換成“百發百中”的詞語結構,換成“白嫩嫩”的詞語結構,換成表示看的含義的詞語等。教師還可以將頭腦風暴的主題換成是寫一個漢字的形近字或者同音字,從而加強對學生的復習引導。
二、語句游戲,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小學階段,學生既要掌握基本的字詞知識,還要學習不同的語句變化、句子仿寫以及修改病句的相關知識。尤其是修改病句,更是非常重要的學習內容,很多學生容易出錯,教師不妨創設游戲化的教學情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教師可以把病句修改的練習活動當作醫生給病人看病的情景。醫生給病人看病的第一步就是要判斷病人的病情,然后才能對癥下藥。那么醫生如何才能夠判斷清楚病人的病情呢?醫生憑借的是專業的醫學知識,醫生的腦海中要熟悉各種病情的各種癥狀。所以學生也要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了解各種句型有可能出現的錯誤情況,然后才能在練習活動中展開準確的判斷。如病句修改中最容易出現的情況就是詞語重復、搭配不當、成分殘缺、前后矛盾等。然后學生可以進一步了解語句中容易出現哪些重復性的詞語,詞語之間如何搭配運用等。
其次,教師可以將語句仿寫活動創設成學生的“魔法變變變”活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魔法師,仿照例句的形式盡可能地變化出更多的語句。如“人們都愛秋天,愛它的天高氣爽,愛它的云淡日麗,愛它的香飄四野。”那么學生可以選擇不同的寫作主題,如人們都愛蓮花,都愛春天,都愛夏天,都愛冬天,都愛荷花等,并結合各自的特點,仿寫成更多的句子。
三、閱讀游戲,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閱讀同樣是語文科目中非常重要的學習活動,一個學生的閱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該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且閱讀考核的是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其既考核學生的基本字詞知識,又考核學生的語句理解能力。如果教師能夠將閱讀活動與游戲活動有效結合起來,那么就能在提升學生閱讀興趣的同時提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文本表演活動。很多文本內容的故事性比較強,所以學生可以通過情景劇的形式將其表演出來。如寓言故事《掩耳盜鈴》,學生就可以分別扮演偷鈴鐺的人和捉偷鈴鐺的人,從而將整個故事內容生動逼真地表演出來。還有課外方面的讀物,如學生在課外閱讀了《追蹤小綠人》,那么學生可以分別扮演其中的童話人物角色,并將其中的精彩片段表演出來。無論是課內的閱讀文本,還是課外的閱讀文本,學生均要在熟悉故事情節發展的基礎上展開表演,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文本理解能力均能得到有效提升。
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展開朗讀競賽。朗讀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節奏美和韻律美。而且朗讀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情感主旨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產生與作者心靈相通的感受,從而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學生展開字詞游戲、語句游戲和閱讀游戲,從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歡樂的氛圍下構建系統的語文知識。
參考文獻:
[1]李蘇琴.小學語文教學與游戲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探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3).
[2]趙彥虎.游戲教學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結合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6).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