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亦云 劉鐵
摘 要:本文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分析了應用型本科院校現有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并結合《光學》課程深入調研,提出了基于“翻轉課堂”理念下的《光學》教學改革研究的必要性。通過“翻轉課堂”理念的《光學》教學改革,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后繼課的學習做準備。
關鍵詞:光學;翻轉課堂;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翻轉課堂的出現使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單一、枯燥的傳統教育模式。翻轉課堂突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思維方式,克服了傳統模式中存在的弊端;重新安排課堂內外的時間,將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1,2]。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通過查閱材料,在課前自主學習完成課程所需的基礎知識。課堂上,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每位同學交流、討論,促使他們的個性化學習;學生能夠獲得對知識更深層的理解[3]。
1 《光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必要性
《光學》課程目前課程面臨的主要問題有:第一:由于課程內容較多、課時較少。教師沒有時間對學生進行個別指導,學生遇到問題得不到及時地解決,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現在的學生對于信息的獲取是多元化的,主要是通過網絡。當下,手機智能化和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給傳統課堂帶來了較大的沖擊。人民日報總結了人們對手機依賴的各種癥狀,這種依賴癥已悄然“入侵”大學的課堂;第三:傳統課堂中師生互動時間少。21世紀教育研究院熊丙奇表示,學生之所以成為課堂上的“低頭族”,這也和傳統教學模式有關[4,5]。
針對以上問題,《光學》課程教學的進一步改革與完善就顯得尤為重要。
2 《光學》采用“翻轉課堂”教學的效果
采用“翻轉課堂”的模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多、更高的新要求;促進了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反思,積極學習,能夠重新加工、更新課程內容,促進教學內容更新,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教師不再是課堂唯一主角,而是通過設計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討論,再進行個別指導的引導者。因為采用了“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學生感覺到教學內容充實,課堂上參與積極性提高,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師生雙方的討論、交流,做到相互啟發、相互學習。最終達到“提升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發展”的目的。
例如在講偏振光的應用時,教師在課前做了很多準備;提前把ppt以及相關的視頻和資料發給學生自學基礎知識,并要求學生查閱相關資料。課堂上設計了實驗,并設計了幾個討論題。第一個討論題是:用偏振的知識解決拍照時的反光問題。第二個討論題是:解釋偏光眼鏡的應用。第三個討論題是:利用偏振片設計車前燈的燈罩和車前擋風玻璃。分組討論要求:結合課前的自學的基礎知識,給出光路圖,并提供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教師在分組討論的基礎上,分析討論結果,并總結。這樣有理論、有實驗、有視頻、有應用,學生們的興趣很濃,積極性也非常高。雖然有些問題討論后得到的結論不完全正確,但在討論的過程中大家積極思考,通過老師的總結、點撥很快就能融會貫通了,教學的效果就特別的好。
再比如講薄膜干涉時,利用“自然界中干涉”的影片,生動的展現了自然界中的干涉現象;而且課前讓學生搜集干涉在實際中應用的例子。因為這方面的例子較多(比如太陽鏡;照相機鏡頭等等),而且很有趣、容易懂,因此同學們的課前自主學習積極性高,課前準備非常充分。通過學生查閱的大量資料,使課堂內容進一步得到了擴展。通過提問和課堂小組討論,課上氣氛充分活躍起來,學生們提出了很多好的想法,從而使教學內容更豐富,達到了教學相長的目的。
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采用“翻轉課堂”教學也促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改進、調整教學方法,改變傳統的教學環節,真正達到傳道、授業、解惑。采用“翻轉課堂”模式教學,即體現了教學的系統性、多樣性、靈活性,也促進了教師在教學理念、教學設計、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教學能力的提升。
3 結語
綜上,我們在《光學》課程教學中,引入了“翻轉課堂”這種教學模式,使《光學》課程從“一言堂”教學模式中走出來,側重光學在實際中的應用和學生能力的培養,以學生需求為出發點和宗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增加了教學互動和案例教學,從以“教師為主”,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實現了從“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新知識”,變為“課前自主學,課上主動參與”,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促使學生主動掌握和運用新知識。以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為導向,通過一定的方法、策略,力求激發學生有效的自主學習,達到師生雙方心靈與思想的共鳴,形成有互動交流的生成型課堂。讓“靜悄悄”的課堂,煥發出“鬧哄哄”的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翻轉課堂”的本質,看“翻轉課堂”在我國未來的發展[J].理論探討,2014(07):5-16.
[2]韓秀鳳,辛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現狀[J].考試周刊,2016(15):163-164.
[3]張景中,楊九民,梁林梅.教學系統設計理論與實踐[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78-98.
[4]趙興龍.翻轉課堂中知識內化過程及教學模式設計[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4(128):56-60.
[5]邰春玲,隋樹杰.翻轉課堂的應用現狀及展望[J].中華護理教育,2016,13(04):113-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