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更好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需要注意運用美的課堂教學語言進行教學,通過運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能夠讓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更好地吸引和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課堂學習中,在培養學生審美意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課文。本文主要探究創設生動情境美化語文課堂環境、運用文學語言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文章情感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語言韻律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語言童趣之美塑造美的課堂,教師應該根據低年級教學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和運用相關策略教學。
關鍵詞:美的語言;美的課堂;小學語文;文學;情感;韻律;童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教師面對的是平均年齡為7歲左右的孩子,面對這些孩子進行語文知識內容的教學,其語言的趣味性與語言之美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運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才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索的興趣;富有美的韻味、富有美的情境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如同跳動的美妙的音符、如同一幅自然風景畫,它能夠令人心曠神怡,更好地讓學生有所感想和感觸。所以,教師在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除了讓教學語言具有簡潔、準確、幽默和引導性等基本特點外,還應該讓教學語言富有美感,讓學生獲得美的享受,進而將課文內容生動地展現給學生,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 創設生動情境美化語文課堂環境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興趣,教師首先應該利用多媒體工具創設生動的情境,從而達到美化語文課堂環境的效果,再配合優美的語言指導學生,能夠更好地塑造美的課堂。
例如,部編版小學二年級課文《植物媽媽有辦法》《黃山奇石》《日月潭》和《葡萄溝》等課文都可以運用這種方法教學,教師可以根據課文內容收集和整理相關的圖片、視頻資料,并將它們整理成多媒體課件或者微視頻,并在語文課堂上展現出來,先讓學生認真觀察并說出畫面上有什么內容,之后再指導學生欣賞圖片和視頻,進而導入課文。比如《黃山奇石》一文中,教師可以根據本課內容以及“黃山四絕”,收集和整理有關怪石、奇松、云海和溫泉的圖片和視頻內容,將千奇百怪的奇石、形態各異的奇松、如夢如幻的云海、仙氣繚繞的溫泉等內容展現在課堂上,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認真觀察其上圖景;之后再重點展示黃山奇石的內容,包括“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妙筆生花”“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等,讓展示特寫圖片、再讓學生思考它們像什么、最后展示名字,給學生解釋名字的由來,從而生動地導入教學,運用這種方式能夠有效美化語文課堂環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運用文學語言之美塑造美的課堂
所謂文學語言之美,這里主要指的是文學的詩意之美,教師應該在扎實的古文功底的基礎上,不斷地學習中國古代經典的漢賦、魏晉南北朝駢文、唐詩、宋詞等,從而保證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隨時運用,做到信手拈來,從而可以在授課時做到妙語連珠、滔滔不絕,讓學生受到美的感染與熏陶,體會到語文之美。
在新課導入、在內容教學、在課后總結中,教師都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應用詩意語言,將語文教學內容與詩意語言有機地融合起來,更為有效地塑造美的課堂;即便二年級的小學生不懂其意也沒有關系,對于重點的內容可以進行特別強調與講解,對于其他內容可以讓學生在持續學習中逐漸地領會其意。下面以一篇古詩和一篇現代文為例,探討如何更好地運用詩意語言。
例如,部編版二年級上冊《望廬山瀑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直接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這句導入教學,配合多媒體上展示的廬山瀑布真實情境圖和漫畫圖,讓學生先思考這句話的含義,讓每個小組選出一名代表回答,之后進行具體講解,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此句詩的夸張寫法,初步認識到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的作詩風格,為今后學習其他的浪漫主義詩篇作鋪墊;在《黃山奇石》的教學中,教師則可以引用李白所作的《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詩歌中“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丹崖夾石柱,菡萏金芙蓉”進行教學導入,讓學生想象和說說“四千仞”“三十二”“夾石柱”等詞的內涵,從而有效聯系本文,提高本課的課堂導入效果。
三、 運用文章情感之美塑造美的課堂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感性思維遠遠大于理性思維,他們多用情感或者感性控制著情緒、語言和動作等;情感是一種強大的驅動力,是人們天生和后天逐漸形成的一種驅動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力量;對于運用文章情感之美塑造美的課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分析和講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情感內涵等,讓學生感受到情感之美,在理解課文的同時受到美的感染與啟發,培養和提升學生審美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朗讀、講解和引導學生表演等方式展現課文中的情感,將課文中所表達的喜怒哀樂、愛恨情仇、或哭或笑等生動地展現出來,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涵與情感,感受文章情感之美,促進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例如,《小蝌蚪找媽媽》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本文內容示范朗讀,將小蝌蚪的那種童稚、急切的心情讀出來,將鯉魚、烏龜等動物的疑惑之情讀出來,將青蛙媽媽的那種欣喜之情讀出來;之后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注意指導學生讀出不同對象的不同情感,從而更好地塑造美的課堂。對于《曹沖稱象》《大禹治水》等課文,教師可以在講解其情感內涵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表演課本劇。
四、 運用語言韻律之美塑造美的課堂
教師還可以根據語言韻律之美塑造美的課堂,比如在示范朗讀的時候,教師需要做到語速適當、語調抑揚頓挫、語感優美生動、語勢張弛有度等,體現出語言的節奏感,從而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長短有致,感受到課文語言快慢適宜和錯落有致,感受到示范語言的聲情并茂和富有韻律感,從而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課文,體會其中的情感內涵。
例如,在《場景歌》《樹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等課文的教學中,教師都可以通過示范朗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先跟讀、后自主朗讀、最后齊讀,更好地展現其韻律之美,更好地塑造美的課堂,從而更好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具體來說,在《田園四季歌》一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根據本文的主要內容在多媒體上展示對應的情境,比如花開草長、蝴蝶翩翩起舞、麥苗嫩綠的春天景象,比如采桑養蠶、插秧育苗、早起耕作的夏季景象,比如樹葉金黃、谷穗金黃、瓜果飄香的秋季景象,比如雪過初晴、麻雀覓食、圍爐夜話的冬季景象,從而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田園四季的美麗景色;在此基礎上,教師根據這篇課文的韻律進行示范朗讀,通過運用抑揚頓挫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語言韻律之美,在第二遍朗讀時讓學生跟讀,之后留下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自主朗讀,最后組織班級學生進行齊讀,同時還可以播放一些旋律適宜的優美輕音樂,讓學生伴隨著音樂進行快樂的朗讀。
五、 運用語言童趣之美塑造美的課堂
對于教授小學二年級學生而言,教師所面對的是一群天真、活潑、充滿童真的兒童,為了讓教學語言更好地適應他們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激發其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對美的追求,教師還應該運用富有童趣美的語言進行教學,比如可以運用童話語言講課、將課文編制成童話故事等,將學生帶進一個童話般的世界,有效激發學生想象力與思維能力,為培養學生理解能力與習作能力打基礎。
例如,在《寒號鳥》的課文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充分運用語言童趣之美塑造美的課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朗讀課文和識記文中的生字詞,讓各小組提出問題,之后為學生講解各小組提出的問題,接著讓各小組分工合作編排課本劇,通過角色扮演將喜鵲和寒號鳥的對話生動地表演出來,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加深了對本文的理解還提高了學習的興趣,最后教師便可以運用童話語言具體講解這篇課文,從而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我們要認真對待生活,不能懶惰也不能得過且過,否則將會自食其果。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本文的內容自主編寫一篇童話故事,這樣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需要在了解班級學生基本狀況和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創設生動情境美化語文課堂環境、運用文學語言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文章情感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語言韻律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運用語言童趣之美塑造美的課堂,進而更好地塑造。
參考文獻:
[1]劉芙蓉.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文學教育:中,2017.
[2]張曉明.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論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J].課外語文:上,2016(4):11.
[3]周小梅.運用美的語言創建美的課堂——小學語文教師課堂教學語言探微[J].新課程導學,2015(28).
[4]王靜.用美的語言塑造美的課堂——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J].課外語文:上,2017:73.
作者簡介:魏祥銀,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城關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