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改對素質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而聲樂教學作為培養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和藝術修養的關鍵學科,得到了各大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今,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無法滿足教育發展與學生發展需求,不僅阻礙了高校聲樂教學工作的開展,而且也不利于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基于此,本文以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的實際困難作為切入點,簡述大學音樂教學知識點分散、教學課時少等問題,再以此為基礎,重點給出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的可行建議,包括進行教材的更新、增加教學總時長等,為后續具體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音樂;大學音樂;教學課時;學習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傳統音樂(Traditional music)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傳統音樂專指我國傳統音樂,綿延幾千年,包含諸多審美品格,它是一定音樂思想特殊本質的集中體現,是音樂思想意識的結晶。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傳統音樂是其優秀代表之一,近年來傳統文化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傳統音樂的繼承和發揚也備受關注,將其引入大學音樂課堂,可實現傳統音樂的有效傳承。
一、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的實際困難
(一)大學音樂教學所獲重視程度不高
大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專業習慣、打下專業基礎的重要階段,由于大部分大學偏重于專業課程教育,音樂教學所獲重視程度明顯不足,傳統音樂的引入也因此困難重重。據調查顯示,我國河北、山東、北京、遼寧、江蘇等五省市中,大學平均每周音樂課時為1.84課時,其中城市地區大學為1.27課時,農村地區大學為2.28課時。配合調查的 71 所大學中,僅有4所將音樂作為必考課程。這表明各地大學對音樂教學的重視程度并不高。
(二)大學音樂教學知識點分散
大學音樂教學知識點帶有一定的分散性,這種分散性產生的原因較為復雜,一方面大學生的學習意愿不盡相同,知識點排布難以盡善盡美;另一方面現代音樂、傳統音樂具有多個流派、名家,知識系統和內容本身十分龐雜,也對其排布提出了極高要求。如當前部分大學音樂教材首先教授簡譜, 但教材中的鋼琴譜又需要以五線譜的形式表達,大學生的學習必然存在困擾。此外,不同詞曲作家和其作品可能體現在同一個學年中,也可能出現在其他階段學習中,學生在完成理論學習后形成記憶,又會受到新知識的影響,出現掌握混亂的情況,這些問題也直接影響了傳統音樂的引入。
(三)大學音樂教學課時少
大學音樂教學課時較少的問題在各地均有所體現,上文中論及國河北、山東、北京、遼寧、江蘇等五省市若干大學音樂課時相關問題,從結果上看,大部分大學的音樂課時不超過2課時,即低于80分鐘。另一組數據表明,大學生在課堂階段的注意力也較為分散,往往只能持續 10-20分鐘,這就是說,大部分大學每周能夠進行知識傳遞的有效時間不超過50分鐘,在這樣短的時間里,嘗試進行常規知識的傳遞和傳統音樂的融入似乎存在難度。與此同時,學生在學業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可能對非核心課程的學習產生厭煩心理,如果短時間內灌輸大量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難以保證。
二、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的可行建議
(一)重視傳統音樂與大學音樂教學
嘗試將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中,首先應強調對該項工作的重視程度,這要求各地教育部門加強管理,明確教學指標,要求將音樂作為必考科目之一,納入教育體系中,同時將其作為升學加分項目,激勵學生進行音樂學習,以此奠定音樂教學長期開展的基礎。之后,教育部門可以聯合當地文化部門收集當地傳統音樂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將其融入大學音樂課堂中,如我國內蒙古地區游牧文化發達,衍生出的傳統音樂也豐富多彩,可選取其中具有積極價值的部分,包括勞動生產、歌頌自然等樂曲,寫入當地大學教材中,從而使傳統音樂得到教育方面的傳承。
(二)進行教材的更新
調查表明,大部分大學音樂課堂只進行聲音教學,對于音樂知識、傳統音樂等知識理論鮮有涉及,這對于傳統音樂的引入也帶來了明顯的不利影響,為及時應對可以進行教材的更新,在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能革除教材知識點排布方面的弊端。各地可以將音樂教材分為三大部分,分別對應大學低年級(1年級)、大學中年級(2年級)和大學高年級(3-4年級)。低年級教材重視進行聲樂教學,融入少量傳統音樂部分(聲樂形式)。中年級音樂教材可降低聲樂比例,增加傳統音樂知識理論。高年級教材中,聲樂教學只作為選學部分,教材以知識理論為主,重點傳遞傳統音樂相關理論,以保證其融入效果。
(三)增加教學總時長
我國傳統音樂內容多樣、博大精深,以現有大學教學安排來看,在較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傳統音樂理論的有效壓縮和傳遞,應增加大學音樂教學的總時長。可依然將大學音樂教學劃分為三個階段,即低年級(1年級)、中年級(2年級)和高年級(3-4年級)。大學低年級階段,每周要求設置4-5節音樂課,總時長在160-200min之間;大學中年級階段,每周要求設置3-4節音樂課,總時長方面,在 120-160min之間;大學高年級階段,每周要求設置2-3節音樂課,總時長在80-120min之間,以保證學生擁有足夠的時間學習傳統音樂相關知識。
(四)合理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育
傳統音樂是傳統時代背景下的產物,對現代人尤其是現代大學生的吸引力總體來看是有限的,以文化傳承和學生綜合能力培育作為目標,要求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強調合理進行學生學習興趣的培育。學校應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如選擇以傳統音樂作為放學、下課的鈴聲,課間播放傳統音樂等。校內的傳統音樂教學器具可向學生開放,音樂課堂上允許學生進行傳統音樂相關才藝的展示。通過上述措施,使學生逐漸被傳統音樂所吸引,傳統音樂引入大學音樂課堂的積極目的也能更好地達成。
三、總結
綜上所述,傳統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中燦爛的瑰寶,將其融入大學音樂課堂意義重大。音樂教學在現代教育系統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措施之一,這也對其進一步優化提出了明確要求。目前來看,由于大學音樂教學所獲重視程度不高、知識點分散且音樂教學課時少,傳統音樂尚無法實現有效的融入。為求應對上述問題,要求在后續工作中重視傳統音樂與大學音樂教學、教材的更新、增加教學總時長,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傳統音樂得到更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章為.淺析高校鋼琴教學現狀以及策略[J].戲劇之家, 2018(34).
[2]方麗珠.分析民族唱法在演唱中的幾個誤區及其教學對策[J]. 課程教育研究,2015(7).
[3]張杰.淺議巴基斯坦來華留學生現狀與漢語預科教學對策——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 2016(38).
[4]雒曉棉.高職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方法論[J].北方音樂,2017(4).
[5]馬遙,陳昱步.美術研究生的就業態勢與教學對策探究[J].藝術教育,2018(9).
[6]許杰.大類分流背景下弱勢專業教學對策研究與實踐[J].淮南師范學院學報,2018(3).
[7]朱艷.創新視角下的高校聲樂教學實踐研究——評《高師聲樂教學及其有效性實踐研究》[J].新聞愛好者, 2018(12).
作者簡介:張竹(1982—),女,吉林省長春市人,吉林藝術學院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講師,研究方向:聲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