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的傳統音樂蘊含著豐富的民族資源與歷史資源,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種,也是我國傳統文化與民族精神的傳承,傳統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獨具特色的文化內容,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精彩的傳統音樂文化的凝聚,具有十分寶貴的傳承價值。因此,在我國高校音樂教育中也需要加強對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增強高校大學生民族文化自信與歸屬感。
【關鍵詞】高校教育;音樂教育;中國傳統音樂
【中圖分類號】G632?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中國人運用本民族固有的辦法、采取本民族固有的形式進行創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的形態特征的音樂被稱作中國傳統音樂,不僅包括在歷史上流傳至今的古代音樂作品,也包含了當代的音樂作品。按照類型劃分,我國傳統音樂包含器樂音樂、戲曲音樂、民歌和舞蹈音樂四大種類。不管是哪一種音樂類型,還是在哪一時期產生的傳統音樂,都蘊含著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內涵與獨特魅力,是我國發展至今所留下的值得傳承與弘揚的藝術瑰寶。因此,對傳統音樂的傳承這個任務就落在了每一個人身上,尤其是在高校中,更需要通過音樂教育來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傳承,這對發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音樂教育對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重要意義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和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以及高校自主辦學權利的開放和高校擴招,都為我國的高校音樂教育進行中國傳統音樂傳承教育工作提供了基礎條件。隨著我國對傳統文化越來越多的重視與弘揚力度,越來越多的人都開始致力于促進我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而高校音樂教育由于其獨特的教育環境與基礎,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一)發展高校音樂教育有利于擴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范圍
首先,在社會的發展與外來文化的潮流沖擊下,中國傳統文化在我國的生存狀態并不容樂觀,因為中國傳統音樂,例如戲曲音樂,具有很強的年齡分層性和地方性,在聽眾方面以老人居多,在地區分布上,不同的戲曲有著不同的分布地區,而且一些地方甚至在戲曲上的聽眾基礎也較為薄弱。而高校的音樂教育能夠對廣大高校在校生進行音樂教育與音樂文化傳播,高校通過音樂教育的方式可以向學生宣傳中國傳統音樂的獨特魅力,使更多的學生愛上中國傳統音樂。因為高校在校生往往來自天南地北,接受著不同地區文化的熏陶與感染,在學校的音樂教育下,傳統音樂能夠得到普及,在學生與其社交圈的影響下,也能夠間接地擴大傳統音樂的受眾范圍,對更多人產生影響,從而促進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弘揚。
(二)有利于促進中國傳統音樂的創新與發展
高校在校大學生是一個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新鮮事物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的群體,他們對于各類文化、各種思想及行為都具有自身獨特的想法與創意。在高校中普及音樂教育,在音樂教育中加強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能夠使一批有能力、有熱情的新青年接觸到優秀的中國傳統音樂,增強他們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喜愛與崇敬,也有助于通過這些學生獨特的想法及現今的音樂理念對中國傳統音樂進行創新發展,賦予它們新鮮的活力,使其重新活躍在大眾的生活中,這既是對傳統音樂的創新和發展,也是對其最好的傳承與弘揚。
(三)有利于促進傳統音樂與多種文化的融合
在高校中加強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除了可以使我國傳統音樂得到弘揚以外,也有利于促進其在與其他音樂文化之間的融合發展。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間的優秀文化進行融合發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有利于形成更加優秀的音樂文化,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和進步。高校在音樂教育中融入中國傳統音樂,有助于學生在學習其他類型的音樂、鑒賞各國優秀音樂作品時將其進行融合,讓人們能夠正確地感受到音樂文化的魅力,發揮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力量,推動我國傳統音樂的發展和進步。
二、在高校音樂教育傳承中國傳統音樂的方法途徑
(一)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熱情
學生處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本不僅是科學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當代教育的主題,也是素質教育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只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預期為基礎,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更好地對學生進行優質高校的教育,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的發展與進步提供廣闊的平臺。而在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教育方面,也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激發學生的智慧潛力,努力培養學生對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
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音樂的了解教育,通過逐漸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接觸與了解,使學生漸漸地對中國傳統音樂的魅力與其蘊含著的獨特文化內涵產生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涵養與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開展一定的傳統音樂鑒賞課程,或是帶領學生參加一些與中國傳統音樂相關的表演活動或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近距離接觸傳統文化的機會,從而更加直觀深刻地感受傳統音樂的魅力。教師還可以鼓勵或建議一些有興趣的學生參加高校內的傳統音樂相關社團,積極參與其舉辦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的實踐中加強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熱愛,增強民族文化自信與自豪感,從而主動參加傳統音樂的傳承活動,擔當起傳承保護傳統音樂的重任。而且在這些音樂活動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與各個專業的學生相互交流,擴大中國傳統音樂的受眾范圍與聽眾基礎,使越來越多的學生產生對中國傳統音樂的熱愛。
(二)創新改革課堂教育模式,促進高校音樂課程的完善與進步
高校的音樂教育對傳承中國傳統音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學生傳統文化的傳承保護意識也具有一定的培養作用。因此,教師就需要充分發揮課堂作用,提高教學效率,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產生對傳統音樂的關注與熱愛。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不斷地創新、改革教學模式,例如請一些優秀的民間音樂藝人走上課堂,向學生近距離地展示我國傳統音樂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對傳統音樂的了解,增加學生對傳統音樂的接觸。還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參觀各種形式多樣魅力豐富的中國傳統音樂形式,或是讓學生與傳統音樂的傳承工作者進行互動交流,加強心得與體會的分享和經驗的學習。
(三)改革音樂教材,使其融入豐富的中國傳統音樂文化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是高校音樂教育目標順利實現的支持力量,對教學質量的提升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在高校的音樂教育中加強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改革與學生的活動,也需要對教材的改編,加強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教育,使其真正地融入到課程大綱中去。中國傳統音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高校學生尤其是非音樂專業的學生接觸時往往會感到有些無所適從,因此在教材的編排上,要以由簡到難為原則、以培養興趣為主要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傳統音樂欣賞資源,從而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吸引力。而且,在教材的編寫中,也要注重對中國傳統音樂內涵的挖掘,例如其蘊含的人生哲理、歷史故事等,都是中國傳統音樂在傳承中值得開發與弘揚的地方,能夠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其優秀的內涵,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總而言之,要實現高校音樂教育與中國傳統音樂之間的融合,促進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與弘揚,需要教師、學生與高校三方的共同努力,這也有助于為國家培養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促進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對推動我國的民族文化繁榮發展、增強民族自信、提高民族凝聚力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曹明明.民族音樂文化在民族文化傳承中的重要性——以山西民歌在高校音樂教育狀況分析[J].北方音樂,2017(17).
作者簡介:張續婧(1987—),女,內蒙古鄂爾多斯,本科,中級,研究方向:高校鋼琴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