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芳
摘 要 輔導員是大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者,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不高。要改變這一狀況,必須加強制度保障,明確界定輔導員的身份職責,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生活待遇;完善晉升機制,積極拓寬輔導員的職業渠道,消除心頭疑慮,增強職業信心;規范評價標準,科學考量輔導員的工作實績,加大表彰力度,提升職業榮譽。
關鍵詞 思政背景 輔導員 職業認同 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451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37
A Study on the Strategie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Fang
(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Yantai, Shandong 264003)
Abstract Counselors are the educators and administra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he main for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college counselors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 we must strengthen the system guarantee, clearly define the identity responsibility of the counselor, reduce the work pressure, improve the living treatment; improve the promotion mechanism, actively expand the career channel of the counselor, eliminate the doubts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confidence; standardize the evaluation standard, scientifically consider the work performance of the counselor, strengthen the commendation and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honor.
Keywords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selor; professional identity; improvement strategy
輔導員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個特殊的群體:既是教育者,又是管理者;既有教師身份,又兼干部職能。他們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他們對學校的貢獻很大,對學生的影響深遠,但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卻不高,激情少困惑多。如何有效的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是擺在廣大教育工作者案頭的重要課題。本文認為,應該加強制度保障,明確界定輔導員的身份職責,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生活待遇;完善晉升機制,積極拓寬輔導員的職業渠道,消除心頭疑慮,增強職業信心;規范評價標準,科學考量輔導員的工作實績,加大表彰力度,提升職業榮譽。
1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缺失的原因
(1)工作任務重,沒有積極性。從1978年恢復輔導員制度到改革開放,再到16號文件出臺,輔導員的工作任務越來越重。隨著國家教育改革,高校不斷擴大招生比例,學生人數幾何級上升,而且擴大招生比例即意味著學生質量的下降,學生中間形形色色的問題層出不窮,盡管學校實行了專職輔導員制度,但面對200個人的學生隊伍,輔導員的管理難度仍然很大。輔導員最初的滿腔熱情逐漸被日常瑣事所磨滅,深陷常規性和反復性的學生事務工作的他們,對自身職業充滿彷徨或厭倦,有調查資料顯示,選擇 “有適當機會希望轉行”的占 38%,說明這份工作對他們已經缺乏吸引力,他們的職業認同感較弱。
(2)工作較繁瑣,缺乏主動性。高校輔導員既是學校的教師又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他們承載著雙重身份的重任,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正因為輔導員承擔了學生的全面工作,使專職教師以及學生將輔導員等同于管理員,無論課內課外的大事小事都找輔導員解決。比如課堂上有學生搞小動作、打鬧、玩手機或睡覺等行為,這本來就是代課教師管理的職責所在,但就有部分專職教師會把這些問題推給輔導員去解決;學生之間發生了一些小摩擦、小矛盾,其他同學或學生干部就能夠解決的問題偏偏交給輔導員。這些現象給輔導員無形之中增加了許多工作量,使他們的工作變得既繁瑣又被動,嚴重影響了輔導員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把職業作為謀生的手段和有適當機會希望轉行”的想法的人越來越多,職業認同感低下。
(3)機制不健全,缺少創造性。雖然16號文件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著力建設一支高水平的輔導員隊伍,鼓勵和支持輔導員長期從事該項工作,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并要求高校構建輔導員隊伍能力標準體系,鼓勵和支持輔導員搞發展研究,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高校也積極完善輔導員培養培訓方案、工作職能設置和考評考核制度,將對輔導員的常態化理論培訓和支持他們參與科學研究作為培育他們職業發展的主要方式。但在現實中,部分高校輔導員職業發展保障機制不健全,甚至有的高校為了防止輔導員崗位流動,設置一些門檻或工作年限的限制,制約了輔導員職業發展的激情,使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嚴重缺失。
2 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提升的意義
提高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可以使他們永遠保持旺盛的工作熱情,能夠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常抓不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政治站位,使他們樹立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奮斗的遠大理想;對學生的校規校紀教育和班級管理常抓不懈,使他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主動跟導師、校醫院、心理和職業指導中心合作,對學生進行學習、生活輔導以及個人生涯規劃設計、就業指導等方面的輔導咨詢,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可以使他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理論培訓和通過自身深造,提高他們的專業化水平,向職業化、專家化方向發展,促進他們職業更好發展。
3 大思政背景下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提升的策略
(1)加強制度保障,明確界定輔導員的身份職責,減輕工作壓力,提高生活待遇。高校輔導員有著教師和干部的雙重身份,但具體的工作職責卻沒有明確的界定,該干的干了,不該干的也干了。他們既教書育人又管理學生,還要花大量的時間完成學校各職能部門的領導、老師、管理人員安排的其他任務,遠遠超出了應有的職責范圍。他們的工作非常繁瑣,幾乎涉及到學生的方方面面,從班級管理到思想健康,從日常起居到學業進步,從生活細節到職業規劃等等,頭緒很多,難度很大,而且天天如此。
高校領導要設身處地的關心輔導員的工作,為他們出主意,想辦法,幫助他們解決工作難題。相關部門要明確的界定他們的工作任務和職責范圍,剔除無關冗繁的瑣碎雜事,讓他們從目無頭緒的緊張忙碌中解脫出來,輕輕松松的完成分內之事。高校還要大力發揮各個院系、各個職能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作用,鼓勵廣大的干部職工都參與到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來,把人人育人的理念滲透到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與輔導員的主導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比如,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其他人誰都不能袖手旁觀,宿舍管理員充分發揮輔助作用就是最好的例子。學生和宿舍管理員接觸很多,感情也很深,生活中的大事小事,他們大多愿意與管理員傾訴,而熱情的宿舍管理員不僅能耐心的傾聽他們的講述,而且能設身處地的幫他們出主意,想辦法,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安慰和力所能及的幫助,這就一定程度上減輕了輔導員的工作壓力,促進了學校工作的整體發展。組織部門對輔導員的教師和干部身份認定要落實在具體的規章制度上,要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組織對他們的理解和支持。對他們的工作任務和職責范圍認定要和獎勵機制充分掛鉤,落到實處。輔導員工作頭緒多,時間跨度長,解決難度大,要嚴格相關規定給予相應的物質補助,讓他們從心底里認同這一職業,并發自內心的去干好自己的工作。
(2)完善晉升機制,積極拓寬輔導員的職業渠道,消除心頭疑慮,增強職業信心。輔導員職業認同感較低,最根本的原因是職業發展受限。在經歷了一定年限的輔導員工作經歷后何去何從,能不能轉到合適的崗位,發展前景如何,工作待遇如何等等問題,是困擾在廣大輔導員心頭的疑慮。一方面,輔導員數量龐大,學校能夠提供的合適崗位有限,根本不能滿足每位輔導員的職業需求。另一方面,做了許多年輔導員工作,由于繁瑣雜事的干擾,原先駕輕就熟的專業知識也荒廢了許多;輔導員職業又鍛煉不出什么有用的本領或實用的技能,反而由于操勞學生瑣事過多而變得婆婆媽媽,很難適應其他的職業。
為了有效的提升高校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高校應當下大力氣完善輔導員隊伍的職業發展機制,積極拓寬輔導員隊伍的職業渠道,消除廣大輔導員的心頭疑慮,增強他們的職業信心。首先是縮短工作年限。輔導員的工作性質決定了不適合長期擔任,雖然一般情況下送完一屆學生就可以申請轉崗,但實際上許多輔導員要遠遠超過這個年限。縮短工作年限有助于打破輔導員長期疲于冗事的狀態,為高質量完成當下工作任務奠定基礎;也有助于打破專業遺忘和職業不良性格形成的困局,為轉崗或晉升晉級奠定基礎。其次是拓寬職業渠道。拓寬職業渠道是指,輔導員在工作夠一定的年限時根據工作需要轉到其他職業。轉崗從事其他工作能讓廣大輔導員看到希望,從而安心當下工作,高質量完成當前任務。高校應當想方設法增加輔導員轉崗晉升的名額,進一步拓寬輔導員崗位變遷的有效渠道。輔導員長期從事管理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可轉到其他管理崗位;輔導員做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方法,可轉到行政部門;大多數輔導員思想素質高,善于學習善于積累可轉到專職的教師崗位;還可以根據輔導員本人意愿轉到學校其他崗位。
(3)規范評價標準,科學考量輔導員的工作實績,加大表彰力度,提升職業榮譽。任何隊伍的建設都應該有相應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實施科學合理的評價,給予相應的物質和榮譽獎勵,能夠從根本上保證隊伍的良性發展和不斷壯大。輔導員隊伍也是如此。輔導員是高等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從事德育工作,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輔導員由于長期從事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既不是專業的教師,又不是專業的政工人員,其特殊的身份導致了他們常常被忽視,在實績考核、評價標準、表彰獎勵等各個方面都不能得到相應的保障。高校應當規范對輔導員隊伍的評價標準,建立既能被廣大輔導員認同,又能被相同高度干部隊伍理解的獎勵機制,來激發廣大輔導員的職業認同感。制定這個評價標準既要科學考量輔導員的工作實績,又要客觀評價他們的德育水準,能夠真正從根本上激勵優秀輔導員兢兢業業工作,踏踏實實奉獻,能夠真正提升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自豪感和榮譽感。與此同時,加大表彰力度,設立專項榮譽,并落到實處、長期堅持,一定會取得好的效果,使輔導員隊伍真正成為大家羨慕的職業。試想,當廣大輔導員看到自己的同行欣喜地拿著不低的工資、實惠的獎勵、早早地上了高級職稱引來其他職業羨慕的眼光時,你還擔憂他的職業認同感嗎?
4 結語
高校要高度重視輔導員隊伍建設,從待遇上、榮譽上、制度上給他們創造條件,讓他們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只有他們的待遇提高了、職業晉升有保障了、相應的榮譽和激勵機制也形成了,輔導員們的職業認同感才能得到提升。我們相信,他們的職業認同感一定會提升,他們職業前景一定非常輝煌。
參考文獻
[1] 江珍.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現狀調查及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9):39-40.
[2] 王茜.探討提升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路徑[J].科技資訊,2016.14(19):112,114.
[3] 李新艷.淺談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感的提升途徑[J].科技視界,2014(29):1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