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馨
摘 要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是使高職學生更快、更準、更好的適應企業環境的有效途徑,也是職業教育體系中最具活力與發展前景的人才培養模式之一。筆者通過對當前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依托校企合作,整合高職院校文化資源;完善德育內容,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資源;創設德育條件,優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等建議,以期進一步優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 高職院校 校企合作 德育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38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ZENG Xin
(Department of Architectur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Sich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Suining, Sichuan 629000)
Abstract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ve talent training mod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make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adapt to the enterprise environment faster, more accurate and better.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dynamic and promising talent training modes in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such as integrating the cultural resour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mproving the content of moral education, adjusting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eating the conditions of moral education, optimizing the teaching staff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o as to further optimize the mor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moral education.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ral education
隨著高職院校辦學理念的不斷深入以及辦學模式的不斷進步,為促進學校育人與發展總體目標的實現,各高職院校大力推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改革。在這一模式下,高職學生的德育教育環境不再只是局限于單純的校園環境,而是要在更復雜的企業和社會環境中接受鍛煉。[1]一方面,這既是高職學生步入職業化發展道路的有效途徑,又為企業培養出了生產、服務一線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企業與學校共同參與、聯合培養人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強化高職院校德育的作用,使德育工作更加符合實際,貼合本質。由于高職院校和企業之間存在著不同的人文氛圍、教育環境,其培養目標和教學實踐內容也有所區別。傳統的德育模式已無法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符合企業實際需求的人才,高職院校的德育工作正面臨著極大的挑戰,探尋優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已勢在必行。
1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高職教育的開放性、職業性特征,決定了高職院校要以開放辦學的理念來指導各項工作的開展,也決定了高職院校在設置德育課程、安排實習實訓方面的特殊性。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雖然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探索,初步形成了相對完善的德育工作體系,但是,我國高職院校由于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德育方面還是存在諸多問題。[2]
1.1 德育方法陳舊,教學內容單一
高職院校的德育開展,多數是按照上級教育、行政部門的安排或文件來開展工作,更多的是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脫離了高職院校職業教育的特殊性和企業的生產實際。在高職教育的內容上,往往側重于對學生高尚道德教育的輸入,既沒有在充分把握高職學生個性特征的基礎上,從高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來設計有特色、有層次的德育內容,也沒有站在企業角度正視德育問題,根據企業文化、人才需求等情況去提煉高職學生“職業化”所必備的道德教育內容;在高職教育的德育方法上,普遍采取“新生入學教育-大學生日常行為規范教育-頂崗實習安全教育-畢業生離校教育”的模式,結合開展以德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以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從而推動高職德育工作的開展,卻忽視了企業當中還存有大量的隱形德育資源。
1.2 傾向于“智育”發展,忽視了德育的主體性
從當前的就業形勢上看,熟練掌握專業技能的高職學生往往能夠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由于高職院校所培養的是面向企業就業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向用人單位輸送更多的畢業生,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取得一定的成果,維持學校的生源,成為了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思考最重要的依據。受到這種就業導向的功利性與驅動性影響,各高職院校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重視智育,輕視德育”的發展定式。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在人才培養上加大了“職業化、專業化”培養的力度,壓縮了人文課程的比例,忽視了德育的主體性,甚至不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德育教育,普遍化、片面性地一帶而過。這樣的發展定式往往會造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邊緣化”,使得培養出來的高職學生有目標缺信仰,有知識缺素養,有技能缺道德,造成高職畢業生就業困難等情況的發生。
1.3 德育師資力量單薄,重形式輕建設
從德育現狀來看,廣大高職院校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創造了許多德育工作的好經驗。學校德育在引導青年健康成長、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用。[3]我們還應看到,一些高職院校存在著德育師資力量單薄,“一手比較硬,一手比較軟”,重形式輕建設的問題。如部分高職院校專業教師普遍認為德育工作是思政教師和學生工作人員的職責,加之繁忙的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在進行專業授課的過程中,往往一味地追求教書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德育的滲透和實施。由于德育師資配備不足,思政老師承擔了大量的教學任務,學生工作人員被復雜繁縟的事務性工作所累,往往很難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情況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上的進一步引導和培養,使得德育工作停滯不前;德育工作的對象是一個不斷變化,個體差異性較大的群體,迫切需要不斷的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和改進新的工作方式,因此,德育工作者需要有更多的機會,來進行充電和自我提升。
2 校企合作背景下優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主要路徑
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這一時代背景下,充分利用學校及企業現有的德育資源優勢,合理有效地結合高職教育職業性與實踐性特征,培養出能迅速適應企業的工作和生活的企業所需人才,是高職院校與企業都盼望的理想的模式。德育教育能夠從思想意識形態教育方面出發,有效彌補技能化教育的缺陷,從而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高職院校應致力于完善道德培養體系,并將職業道德教育有機地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當中,通過整合文化資源、調整課程資源、優化隊伍資源三方面進行加強和改進,實現“全員育人”、“全課程育人”以及“全過程育人”,從而達到優化高職德育的根本目的。
2.1 依托校企合作,整合高職院校文化資源
在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高職學生在企業頂崗實習期間,要想繼續深入地對學生提供德育,必須積極發揮受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充分把握學校、企業兩方的德育資源優勢,調動校企雙方在德育教育方面的長處,對高職院校文化資源進行歸類和整合,探索學校德育教育與企業的文化建設、員工教育相一致的德育教育內容,有效地推進優化高職德育工作的發展進程。通過利用校外實訓、頂崗實習等體驗活動,模擬企業情境進行學生日常管理,引導學生逐步適應和接受職場化人際關系,營造學習職業道德模范的氛圍,充分利用企業文化資源開展德育工作,培養高素質人才;通過在學校創設制度文化建設,將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與良好的德育教育管理相結合,培養學生行為有禮貌、做事有規矩的良好習慣養成。并從政治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方面,幫助廣大師生員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嚴謹的治學精神和自覺的行為規范,使學生掌握正確與人溝通交往的方法,增強學生參與、組織活動的能力,從而深入挖掘校園文化資源促進德育工作。
2.2 完善德育內容,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資源
在以往的工作中,高職院校開展德育工作的主要陣地來源于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課程等形式。為了促進高職德育工作的最優化,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必須調整高職院校課程資源,逐步完善德育內容。一方面,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的“主渠道”作用,徹底摒棄以往單向灌輸的教學模式,從學生專業實際崗位規范以及企業要求等方面出發,充分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選擇并有效整合教學內容,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要重視其他人文素養與專業課程在優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中作用。要促進培養“高技能、高素養”型高職學生目標的實現,應以學生實際為立足點,將學生的職業理想、職業道德、職業行為、職業紀律等方面作為主線,結合企業需要,根據不同的職業道德要求,在高職學生的專業課和實訓課中結合德育理論、相關專業職業道德進行講授,使學生在掌握職業知識和技能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得到職業素養的提升。
2.3 創設德育條件,優化高職院校教師隊伍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內容繁雜,涉及較廣,單純依靠專職德育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其他部門學生工作人員、思政老師等)很難從根本上優化德育工作,切實發揮德育工作的實效。作為高職德育的實施者及執行者,高職院校德育隊伍建設直接關系著高職德育的成效。在高職德育工作實施的過程中,如何科學地構建一個合理、健全的隊伍體系,是提高德育質量,優化德育工作的重要保證。當前,多數德育工作教師都畢業于不同級別的高校,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因而,他們不了解企業需要畢業生所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使德育工作的效果大打折扣。[4]因此,應從學校、企業兩方面著手,立足于學校的辦學實際和企業的用人需求,積極探索有利于優化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徑。一方面,從學校層面出發提升專職德育教師隊伍素質,著重于在日常的一點一滴當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方面的引導與影響。應立足于學校實際,嚴格按有關文件要求對專職輔導員、兼職班主任進行聘用和配備,并有計劃地安排理論和業務培訓,確保隊伍的穩步提升;另一方面,從企業層面出發加強對企業導師隊伍的組建與整合,有效地利用企業的德育資源,充分挖掘企業德育資源的潛力。
3 結語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德育模式研究才剛剛起步,校企雙方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德育合作意識,牢牢把握高職學生特點,加強德育工作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從而在提高高職德育科學性和實效性的前提下,加深校企合作,推動高職教育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本文是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中心課題“高職院校德育工作優化研究”成果。課題編號:CJF16038
參考文獻
[1] 董娟娟.試論“工學結合、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下加強高職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7).
[2] 張賽男.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研究[D].湖南:湖南大學,2013.
[3] 曾萍.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2(5).
[4] 莫華偉.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職院校德育工作模式探析[J].職教論壇,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