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淼
摘 要 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時代悄然而至,在這樣的時代下高校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傳播載體、時空維度等方面都發生了很多變化, 同時也動搖了高校傳統宣傳部門的地位,信息泛濫。由上海教衛黨委、市教委主辦推出的易班網絡社區是新形勢下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抓手,基于易班開展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大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為自覺,抵制錯誤思潮的干擾,增強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為實現民族復興而奮斗。
關鍵詞 互聯網+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易班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39
Explo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Socialist
Core Values Based on E-Class in the “Internet +” Horizon
CAO Miao
(Automation College,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8)
Abstract The Age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net +" has come quietly. In this era, many changes have taken place in the communication carriers, time and space dimensions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traditional 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colleges has been shaken and information flooding. The E-Class network community sponsored by the Shanghai Education and Health Party Committee and the Municipal Education Commission is an effectiv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university to carry out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ased on the E-Class,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s carried out, and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practice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cting consciously, resisting the interference of wrong thoughts, enhancing the sense of historical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and striving for national rejuven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socialist core values; E-class
0 引言
互聯網的應用在中國的發展極為迅速。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發布的報告:“《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8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29億,全年新增網民5653萬,互聯網普及率為59.6%。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17億,全年新增手機網民6433萬;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人均周上網時長為27.6小時”①《報告》分析中顯示,我國互聯網參與者主要以中青年群體為主,并呈現向中高齡人群體滲透的趨勢。截至2018年12月,10-39歲群體占整體網民的67.8%,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網民中,學生群體最多,占比達25.4%。
1 “互聯網+”背景下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機遇和挑戰
在互聯網時代,學校并非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互聯網也是一種價值觀和價值觀的傳播,互聯網可以化技術為邪惡,同樣也可以化腐朽為神奇,化知識為力量。高校要借助“互聯網+”將立德樹人貫穿于各學科各專業教學中,貫穿于各個教學環節中,滲透于各種文化教育和主題活動中,傳播于各種載體和媒體中,強化于各種社會實踐、專業實踐、網絡實踐和校園實踐中,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融入到教育全過程中去,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能夠緊緊圍繞生活的方方面面,變得無處不在。
2015年1月19日,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在《意見》中強調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②因此,“互聯網+”背景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在高等院校深刻開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灌輸,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能夠緊緊圍繞生活的方方面面,變得無處不在。將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落細、落小”,有助于全面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法律素質,有助于培養四有青年,有利于引領知榮辱、講正氣、作奉獻、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互聯網時代,高校社會主流價值的觀引領與高校網絡文化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加強網絡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我們必須在遵循網絡傳播的規律基礎上,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高校網絡輿論,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多元文化,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網絡強國戰略的重大舉措。 “互聯網+”作為新型的傳播媒介,充分利用此媒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學習進行互聯網傳播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學生使用網絡媒介的基本素養,并且有利于引導大學生充分合理利用網絡媒介,突出社會主流價值,積極傳遞正能量。
2 基于易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的重要意義
易班能夠在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這三個主要方面為大家提供一種新型的具有綜合性的互動社區。能夠給將當前的主流Web2.0應用,像論壇、社交、博客、微博等融入到網站中,并且根據在校生的特殊性,量身定做一站式的教育信息化服務功能,在訪問形式兼容Web、手機端。高校設立學生工作站成為易班在與高校共建過程中的主要形式,由此平臺搭建有趣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已逐步成為我國教育系統的所熟知的文化品牌。在科技發展迅速的今天,高校易班的功能也愈來愈多樣化,易班與互聯網+大數據的融合可以充分了解“90后”,“00后”的需求,進而采用他們喜好的方式與他們對話、交互、交流,在這個過程中傳播和滲透核心價值觀。
“互聯網+”是思維變革與技術變革的聯合體。互聯網新思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用戶思維,它對高等教育提出全新的挑戰,易班的發展也應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轉變,互聯網時代,教育對象不再是被動接受的對象,而是整個知識傳播的中心。2010年5月,由于“雅思哥”網上提供大量免費的關于雅思考試的資料,網友們因此稱之為“雅思哥”。8年過去了,“雅思哥”在“考雅”一族中擁有巨大影響力,每天微博新增五六百粉絲,一年能增加18-20萬粉絲,就是因為“互聯網+教育”精準投放才吸引大量粉絲。“雅思哥”贏得粉絲們的忠誠,總結成功經驗,無非“給與”二字。易班建設的難度目前主要是大學生們參與度與黏度,在這個時代,知識日新月異,學生成長需求每時每刻都在發生著變化,易班需要以“學生”為核心進行重新設置,將傳統課堂向社交媒體空間轉型,使教師與學生形成平等交流關系,將傳統的灌輸式教育轉型為探討式教育,營造開放快樂的教育網絡平臺,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種子在大學生心中生根發芽。
3 基于易班網絡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策略探索
3.1 “互聯網+”時代基于易班的高校思政課建設體系創新探索
易班網絡平臺的建設可以加強思政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參與互動提供便利。思政教師可以將課件、視頻及時上傳并更新,方便學生課下學習交流;同時可以通過易班建立班級群,課下與學生廣泛交流互動,增進師生間的認識與理解,并善于掌握學生當前的思想動態,善于發現學生思想方面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及時加以糾正,進行正確引導。
思政課老師可以通過易班平臺進行實踐教學的創新。微視頻是“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產物,也是當代大學生經常觀看的渠道。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可以通過易班網絡平臺采用這一形式,嘗試將思政課教學內容與這一形式、載體相結合,根據教學內容精心設計微視頻主題,組織學生創作、拍攝、制作微視頻并上傳到易班平臺進行分享,再將優秀的微視頻作品作為教學案例運用到課堂中,擴大宣傳力度,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而且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對于思政課教學內容和思想的真正理解和內化,有利于他們在實踐活動中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價值認知。
3.2 基于易班的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
習總書記強調,“一種價值觀要真正發揮作用,必須融入社會生活,讓人們在實踐中感知它、領悟它,并注意把所提倡的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在落細、落小、落實上下功夫”。“充滿變量”的大數據時代、互聯網時代,需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新,學生工作者可以通過易班平臺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情況,通過易班平臺形成網絡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新生入學教育。新生進入大學后,會有一個新的學習和生活適應過程,包括心理和生理上的適應過程。通過易班平臺將新生入學教育融合進來,及時溝通交流,創新新生入學教育模式,讓新生盡快完成角色轉變。例如:安全教育是新生入學后首要任務,可以在易班平臺上進行安全教育主題活動,看視頻,答題,互動問答等等,增強新生自我安全防范意識。
(2)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教育引導。將家庭經濟困難的新生作為特殊關注的群體,在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工作中結合勵志教育,幫助、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適應教育工作。在易班平臺上開通綠色通道、申請國家助學貸款、招聘勤工助學崗位等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困難。開展高年級家庭經濟困難的學長與低年級學生線上交流活動,利用優秀學長的經歷,鼓勵學生客服困難,積極參加公益和志愿者活動,回饋社會。
(3)學生信息管理系統。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離不開對數據的收集、處理和傳播,學校可以通過易班平臺開發學生信息管理系統,節約時間和人力,保障數據的完整性、及時性和準確性。可以開發各管理子系統、文檔資料系統,比如獎學金評比系統,黨員信息系統等;開發課堂數字教學系統,點名系統等;學生出入校園管理系統,利用易班平臺登記學生離校和返校時間,使家長第一時間知道學生的出入校時間;學生成長檔案永久化系統,校友信息追蹤終身化系統等等。
(4)班團建設引導。“互聯網+”技術充分融入到班級文化建設中去,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探索關于班級文化建設的一系列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易班平臺上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為主題,進行學習交流、時事政治探討,上傳資料視頻等,組織辯論賽、座談會、班級紅色文化專題活動,促進健康向上的班級文化建設,營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積極向上的氛圍。班級作為大學生主要的學習場所和思想政治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充分發揮班級在育人方面的綜合作用,建立健全有效的班級成員評價機制,選拔政治素質高、學習成績優異、有責任心、樂于服務同學的大學生黨員干部,樹立榜樣,改善大學生精神面貌。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眾的“愛國、敬業、誠信、和諧”,正是需要高校校園從創新角度做好校園內的各項和諧工作,使人才培養在一個和諧的環境下,有利于更好地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3 基于易班的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探索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指出“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強學校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培育和周邊環境整治,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是拓展學生素質培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作為無形教科書的校園文化,在學習生活中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從優秀傳統文化、家鄉特色文化滲透、校園網絡文化引領這三方面協同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育和踐行事實可行性的策略。
習總書記2014年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提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產生的深厚沃土,離開優秀傳統文化的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家鄉特色文化為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土壤與養分,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現象,它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視:從價值形成角度來講,家鄉特色文化有助于增加大學生的價值認同;從價值觀實現角度來講,家鄉特色文化有助于激勵和感召大學生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校網絡文化逐步成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這也就意味著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成為當前文化建設的先鋒隊和主力軍,并且明確了其必須走在文化發展前列的重要性。高校作為文化傳播的陣地,要積極營造一個有利于實現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文化環境和文明、高雅、健康的網絡文化氛圍,實現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的高校網絡文化。
基于易班網絡平臺實現校園文化的創造性轉發和創造性發展,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納入大學課程教育體系,運用網絡傳播規律,弘揚主旋律,激發正能量,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深入到教育中去;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家鄉特色文化融入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在易班平臺上開辟優秀傳統文化學習專欄,家鄉特色文化主題,開設網絡課程和專題講座,制作微視頻、微電影等形式,校園網絡文化彰顯家鄉特色文化,建設網絡品牌項目,講好身邊榜樣故事,創作名篇名作等用先進文化占領網絡陣地,掌握主動權,使網絡成為宣傳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YBJG201856)研究論文
注釋
①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02):13.
② 百度百科.
參考文獻
[1]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02):13.
[2] 賈耀忠,張劍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教育的路徑[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18.4(04):118-123.
[3] 何嬌萍.廣西高職院校提高易班用戶粘性的對策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8.
[4] 劉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的路徑[J].西部素質教育,2019.5(05):37,39.
[5] 顧懷秋.新媒體時代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易班”平臺為例[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15.37(05):62-66.
[6] 彭艷,劉博,王寧.高校易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基于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J].新西部,2019(09):130,132.
[7] 于瑮,李海波.論新時代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J].社會科學家,2018(11):150-155.
[8] 暨南大學2016-2017學年第二學期理論學習資料《互聯網文檔資源(https://wenku.baidu.com/view/2bea44ae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d7.htm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