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華
摘 要 近二十年,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進程中,隨著“互聯網+”信息化時代到來,互聯網已經成為殊教育高職院校各類殘障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一部分,對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模式產生巨大的影響,如何快速順應“互聯網+”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變化趨勢,是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者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 “互聯網+”學生教育管理 特殊教育高職院校 教育管理模式
中圖分類號:G76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12.077
"Internet +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New mode of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pecial education
HUANG Yanhua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 Education, Jinan, Shandong 250022)
Abstract In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 the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with the advent of the "Internet +" information era,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 part of the daily learning and life of various disabled students in speci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t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education management mode of special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how to quickly comply with the "Internet +" special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he trend of change in theory is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 for the students' educational management worke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pecial education.
Keywords “Internet +” student education manage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special educati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mode
對招收聽力障礙、視力障礙、肢體殘障學生的特殊教育高職院校來說,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一直是學校工作的重點,本著以學生為本,回歸主流社會的管理宗旨,肩負著培育殘障學生回歸主流社會的重任,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工人員(包括輔導員、班主任等)應搭乘互聯網快車,將互聯網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進行有效結合,探索適合特殊教育高職院校殘障學生特點的新模式,提升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水平,促進殘障學生全面發展,推動其順利回歸主流社會。
1 概念界定
(1)特殊教育:不同的理論派別,不同的國家對特殊教育定義各不相同,目前主要的觀點為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的或經過特別設計的課程、教材、教法和教學組織形式及教學設備,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進行旨在達到一般和特殊培養目標的教育,它的目的和任務是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的要求和特殊兒童的教育需要,發展他們的潛能,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2)“互聯網+”:代表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即充分發揮互聯網在生產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實體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經濟發展新形態。李克強總理在 2015 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 “互聯網+” 概念。①
2 “互聯網+”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狀
(1)交流方式呈現為多元化,學生工作呈現發展無邊界的特點。根據《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顯示,從1997年到2018年,我國網民數量從62萬增長至8.29億,互聯網普及率從0.03%增長至59.6%,其中20-29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26.8%。②正處于這個年齡段的高等職業特殊教育殘障學生,受社會環境影響更大,100%殘障學生都使用手機上網并通過互聯網相互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這對原本認知渠道不暢通的殘障大學生成長無疑起著積極促進的作用。當然有利也有弊,由于學生的認知片面,自控能力差,學生群體多元化交流,交流群魚龍混雜,嚴重干擾學生的正確世界觀的形成,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無邊界,學生管理中思想教育管理工作難度加大。
(2)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便捷的信息傳達,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呈服務化增強特點?;ヂ摼W為師生、生生交流提供便捷、高效、準確、暢通的信息傳達平臺,促進師生之間相互信任,有利于適時提供個性化支援與服務,便于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呈現去行政化管理特點;但是在信息化平臺建設不完善的情況下,學生管理者與學生之間溝通交流不暢,經常會采取強制命令式管理方式,激化了學生和學生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使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難度增大。
(3)互聯網傳播平臺促使學生管理內容和手段更新時間縮短,各種創新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通過互聯網可以及時了解其他學校的學生管理方法,并對優秀的學生管理經驗進行學習,創新學生管理技巧,更好地展開學生教育管理工作。
(4)互聯網提供信息共享優勢資源,特殊教育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制度逐步破冰前行。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特殊教育高職學院傳統經驗式學生管理模式開始向管理服務化方向發展。比如曾出現過個別殘障學生沉迷網絡,在開展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時,因缺少參考依據或者參考依據陳舊,造成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標準不一或管理手段不規范,引發矛盾,從而增加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難度,無法對殘障學生進行高效教育管理工作。互聯網信息共享,讓很多高校在網絡規范使用方面,全方面開展積極探索,學校之間可以互相借鑒,完善自己學校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制度建設。
3 “互聯網+”教育管理模式的積極探索
(1)健全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制度”,完善特殊教育高職院校的學生管理制度建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互聯網信息化快速發展的今天,需要擁有一套健全的“互聯網+學生管理制度”作為保障。由于教育管理對象特殊,各殘類標準不一,管理要求不同。比如:社會實踐賦分方面,就要考慮不同殘類社會實踐的類型、需求、成效等方面,制定特定的賦分方式;在教室管理制度方面,因學生殘障類型不同,教室配置標準不同,桌椅樣式不同,管理標準不同。在互聯網信息平臺建立之初,需做好這方面的規劃與制度制定。同時,管理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及時發現學生管理制度中存在的問題與漏洞,完善學生管理制度,確保學生教育管理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2)運用“互聯網+扁平化管理”模式,促進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管理高效、協調。普通的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組織結構是學生、院系學生會、校學生會、輔導員、學工辦、學工處(部)、院系主管學生工作負責人,學校主管學生工作負責人等立體管理網絡。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數量較少,一般全校不足千人,有的僅幾百人,但是殘障類型多,設置的專業、二級學院相對較多,一方面復雜的管理組織需要大量人員來支撐,另一方面若人員不足又難以滿足學生多變的需求,這就要求特殊教育高職院校搭建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按照“互聯網+”學校職能部門、班主任、學生會、班級學生的管理模式開展工作,實現學生管理多線穿一針的管理模式,實現班級班主任負責制、學生工作處協調其他職能部門運行的管理模式。
(3)利用“互聯網+管理技術”,構建特殊教育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網絡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創新管理模式。構建高等特殊教育職業學院的學生管理網絡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學校及學生管理職能部門加強信息平臺頂層設計,依據本校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實際需求,對規劃、投入、建設和管理采用統一標準,有步驟地推進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設,不斷提高特殊教育職業學院學生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程度。
首先依據教育部《高等學校管理信息標準》,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學生、專業、班級、教室、宿舍,進行編碼并與學校教學、財務、后勤、宿舍管理、安全保衛相關部門所有業務系統的基礎數據編碼達成一致,再制訂相關標準信息管理規范;其次是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搭建信息平臺硬件設施,進行信息平臺基礎建設。通過互聯網云端技術,大大擴充了信息存儲的體量,通過安全密匙、用戶身份驗證等技術手段,在確保數據安全的情形下,還達到了數據有效分享、充分查詢與使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根據學院、專業、班級的不同發展實際,建立多個管理層級及多個管理方向,將管理的權限授予學生會干部、班級干部、甚至是學生個人,并通過學校及專業的整合與評價、班級的細化執行與監督、學生的自我提升與反饋,來確保管理事項的高效完成。
總之,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時代,高職特教學院的學生管理信息化大數據平臺將會逐步實現學生管理動態信息的實時精準獲取并分析與利用,從而全面實現了學生精細化管理,更好的服務學生,促進高職特教學院的學生教育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4)建立“互聯網+學生安全預警”聯動管理機制。安全無小事,在學生管理的諸多事物中,學生安全是首位,沒有安全就沒有一切。為保障學生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教室、宿舍內安裝煙感報警裝置,一旦出現特殊情況,切斷電源并報警,煙霧濃度級別不同,噴灑水量不同,報警信號直接關聯到后勤保障部門、學生管理部門、輔導員、班主任、班級安全員的手機管理平臺中,可以緊急指導并處置。類似的學生個人量化APP,如:情緒監控APP,時間規劃APP、運動等軟件,幫助學生進行個人量化同時,聯網至學生管理信息平臺,異常數據關聯到相關部門和人員,做到安全預警聯動,確保學生的人身安全最大程度的保障。
(5)建立“互聯網+文化宣傳”平臺,占領學生思想意識領域主動權。共享、快捷、跨國的互聯網平臺,存在世界各地的多元價值取向對年青人尤其是有認知障礙的殘障大學生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學校可以利用校園網、易班、社團公眾號、團委公眾號、學生主流社交軟件論壇平臺,及時把握學生的上網時間、瀏覽內容、發表說說等數據,分析同學們的關注的熱點問題和突發事件,快速、有效進行正確輿論的引導,搶占殘障學生的思想意識領域的主動權,有效提高殘障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讓殘障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避免突發事件的發生。
總之,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為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與創新的發展模式,但也需進一步完善與優化制度、再造與更新信息化流程、強化與提升管理隊伍的信息素養、創設和諧與開放管理環境等等,為互聯網背景下 特殊教育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提質增效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從而進一步提升高校教育事業與管理事業的現代化、信息化和智能化。
注釋
① [美]丹尼爾 P 哈拉漢,詹姆士 M 考夫曼,佩吉 普倫著.肖非等譯.特殊教育導論 [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②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為展狀況統計報告》
參考文獻
[1] 陸明燕.高校信息化建設中的信息安全問題與舉措分析.信息通信[J].2018(02):291-292.
[2] 陳慧軍.“互聯網 +”背景下高校學生宿舍安全管理創新路徑研究[J].企業科技與發展,2018(11):257-258.
[3] 余建斌,趙展慧.大數據崛起[N].人民日報,2013-02-22(20).
[4] 黃 崴.教育管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5] 魏超.網絡環境下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3.
[6] 張巖.“互聯網+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國高教研究,2016(2):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