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圣潔
【摘要】新課標中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著這樣的理念,豎笛教學進入了音樂課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豎笛教學能增強自信心;能提高學生的視唱能力;能加強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能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關鍵詞】豎笛教學 興趣培養 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著名的音樂教育心理學家詹姆士 墨塞爾認為“器樂教學可以說是通往更好的體驗音樂的橋梁。”新課標中也指出“器樂演奏對于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提高對音樂的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著這樣的理念,豎笛教學進入了我們的音樂課堂。在進行器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學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或者是學會吹奏幾首樂曲,而更重要的是要有機地結合歌唱教學、欣賞教學,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去感受、理解和表現音樂,從而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小小豎笛,功效可真大呢!
一、小小豎笛,增強自信心
音樂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的教育,但是由于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差異,有的孩子天生靦腆膽小,不愿主動參與音樂活動;有的孩子生來嗓音條件差,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有動聽的歌聲;更有孩子天生就有音準問題,再怎樣輔導與啟發,還是不能唱準優美的旋律。所以,學生中就會有部分孩子因此逐漸地對音樂失去信心和興趣。而當器樂教學進入了課堂以后,這些學生發現音樂的表現不僅可以用歌聲來表達,還可以用新穎而獨特的方式——器樂演奏來表現,這使學生感到了驚喜和愉悅。從早期只動“口”的“唱歌課”,變成了動口、動手又動腦的音樂綜合實踐活動,孩子們還能以演奏樂器的方式參與到音樂學習中。
(一)學習豎笛,克服自卑心理
曾經有這么一個孩子,他德、智、體全面發展,在音樂方面也是知識豐富,對音樂理解力強,節奏感也很不錯,可就是音準差。每次的演唱他都是聲情并茂,可卻常常引來同學們的笑聲,他因此而越來越不自信。自從開始學習了豎笛后,我發現他明顯開朗、活躍起來了,他通過樂器體驗音樂、表現音樂,感受到了音樂的無窮魅力,也得到了同學們的掌聲,使他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更是提高了主動學習音樂的欲望。
(二)學習豎笛,開啟自信之門
我任教的三年級有這樣一個男孩兒:老師跟他交流,他的反應不是點頭就是搖頭,有時甚至是不理不睬。詢問了老師后才知道這是個智商有問題的孩子。但在音樂課上,這個孩子的情緒始終是興奮的,我知道他喜歡音樂。班上常常有學生忘帶豎笛,可他從來沒忘記,每次都是喜滋滋地拿著他的寶貝來到音樂教室。雖然他從來不敢當著大家的面自信地吹奏,但我知道他的指法是對的,他的內心是喜悅的。“讓每個孩子都喜愛音樂”,“讓音樂成為學生終身的需要”不就是我們音樂教師努力的方向嗎?我因此而感到無比欣慰。
二、小小豎笛,提高視唱能力
視唱練習是學生運用所學的樂理知識準確地唱出旋律的實踐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往往是最不“樂學”的內容。但如果讓學生用豎笛來吹奏,一方面可以提高孩子們進行練習的興趣,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們從自己奏出的音樂聲中聆聽和感知樂理知識、音樂符號的音響效果,比老師枯燥地講解要有效得多。這是小小豎笛的又一個大功效。
(一)運用豎笛輔助音準訓練
一個優秀音樂作品的誕生,除了作品本身的價值,能否準確地再現作品同樣重要。而當演唱(奏)者在塑造作品所描繪的音樂形象時,音準是關鍵。所以音準的練習在音樂課中尤為重要,也是音樂教學中的難點。而豎笛在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恰恰為學生的音準練習提供了很好的幫助。老師在鋼琴上隨意地彈奏一個音,讓學生通過聽覺,試著用豎笛吹奏出這個音。學生在聆聽——尋找——辨別——模奏的這個過程中加深了音高的記憶。又如:兩聲部的演唱,學生容易受另一聲部的影響,而豎笛進行兩聲部吹奏時學生就能夠關注到聲部是否和諧,聲音是否統一,也更能感受到和聲的豐富色彩。如果音樂課堂能夠堅持豎笛教學,那么學生不僅僅是掌握了豎笛吹奏的技巧,更是加強了學生視、聽、奏、唱多方面的綜合音樂素質。
(二)運用豎笛進行節奏訓練
人們把節奏形象地喻為音樂的“骨骼”。著名作曲家卡爾 奧爾夫認為“一切音樂的開始和基礎,便是節奏。”音樂家達爾克羅斯也曾指出“人無不具有天生的節奏本能,不過需要誘發、培育,進而為音樂所用。”而我覺得豎笛便可成為訓練學生節奏的有效工具。很多老師訓練節奏,往往是用“口”讀,用“手”拍,或者結合打擊樂器進行演奏。而我覺得,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豎笛吹奏來進行練習,甚至可以運用豎笛進行對答的游戲。例如:老師寫出一條節奏,學生可以按節奏進行同音反復的吹奏,也可以用“模進"的方式進行接龍,更可以鼓勵學生按這樣的節奏進行旋律創作。這樣的練習不僅訓練了節奏、活躍了氣氛,還能培養學生的表現能力和創作能力,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把豎笛教學與視唱教學相結合,使學生在吹吹、唱唱的音樂活動中,攻破了難點,解決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加強了學生音準、節奏、視唱等音樂綜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小豎笛,加強音樂表現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音樂教學是老師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培養學生感受美、體驗美和表現美的過程。課堂上,孩子們在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下,主動地參與音樂活動,感受和體驗著音樂,然后通過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可以是歌唱,可以是舞蹈……如果在音樂教學中把豎笛教學與唱歌、欣賞、創造等教學內容結合起來,那么,不僅可以豐富音樂的表現形式,加強音樂的表現力,更是可以使學生進一步走進音樂、理解音樂,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及表現能力,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例如:在歌曲教學《頑皮的小杜鵑》時,可以讓學生用豎笛吹奏歌曲中模仿小杜鵑叫聲的旋律。如此,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使學生更加關注音樂。把聆聽、觀察與實踐密切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實踐的活動中來,并在音樂活動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的熏陶。孩子的感知能力、音樂的想像力、音樂的表現力有了全面的提高,對歌曲的風格也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這樣的教學,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從單一走向多元,從枯燥走向生動,豐富了學生的心理活動,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情感,加強了孩子們的形象思維,使他們的認識更清晰、更透徹,思維更具創造性。
四、小小豎笛,培養創造能力
“創造、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音樂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豎笛教學恰恰是音樂課堂中培養學生創作能力的有效方式。例如:在欣賞了《搖籃曲》,又總結了搖籃曲的旋律平穩、起伏不大的特點后,老師鼓勵學生利用豎笛進行簡單搖籃曲的創作活動。由于搖籃曲的節奏簡單,吹奏豎笛又不會有音準的困難,所以孩子們接受任務后,馬上都熱情高漲地投入到創作中。當孩子們聽到自己同伙伴們呈現的一個個優美悅耳的小作品時,激動和自信心油然而生。
“小豎笛,大功效”!在音樂教學中,豎笛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提高視唱能力,加強音樂表現力,培養音樂創造力,它還能開發智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團隊精神……小小豎笛貌不驚人,只要正確、合理、有效地進行豎笛教學,就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受力、表現力、創造力,對推動音樂教育的全面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