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如今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積極鼓勵把檔案管理與云計算、大數據等相結合,進行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研究與創新探索。時代在發展,以往檔案管理的模式已滿足不了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發展要求。因此,文章通過分析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發展的新方向,總結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創新思維并探討其實踐路徑。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創新思維;實踐路徑
一、以往檔案管理模式的不足
盡管中國的檔案事業相對以往來說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是因為一些原因,我國很多歷史性輝煌時刻的“記憶”檔案并沒有完好地留存下來,以往檔案管理的模式有著很多的不足之處,很難充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首先,檔案的服務和利用缺乏普遍性和廣泛性。以往檔案的管理要遵循嚴格的規章制度,檔案館進行的是封閉式、孤立式管理,并以自身為中心,無論是在服務大眾還是查詢信息時都要滿足一定的管理權限,這就導致檔案的服務和利用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需求。
其次,大眾對檔案管理的認識不足。由于以往的檔案管理主要受控于一些行政管理體制,檔案管理模式簡單且形式單一,使得大眾對檔案管理缺乏一定的認識,最終使得檔案事業不能很好地服務大眾。
再次,以往檔案的管理沒有擺脫陳舊思維的束縛。以往檔案管理模式主要是收集一些紙質檔案,并沒有做到檔案的信息化管理,在互聯網時代這一新時期,檔案管理就需要通過創新性思維和理念將檔案的現代化信息管理付諸實踐。
最后,檔案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欠缺一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在以往的檔案管理工作中,大部分是對紙質檔案的管理,不能滿足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需求。
二、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發展的新方向
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是我國新時代檔案事業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新時代下檔案管理發展的新方向可以歸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目標從繼承向創新轉變,且做到繼承的同時也要做到創新。要想緊跟社會不斷發展的步伐,檔案管理不能僅僅追求繼承,創新才是21世紀我國檔案管理事業向前發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對象從實體向信息資源轉變。以往檔案管理的對象通常是紙質檔案這些實體檔案,而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是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把信息進行資源整合與優化,可以很好地發揮檔案的作用并實現其價值。
第三,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研究內容從內在聯系向外在聯系轉變。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不再是以往的封閉式、孤立式管理模式,而是開放性地借鑒完善的理論成果并借助科學技術,做到檔案管理的與時俱進。
三、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性思維
要想檔案管理由以往陳舊模式轉向現代信息化模式,在檔案的現代化建設中就要有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型思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要實現檔案管理的創新驅動
以往我國的檔案管理工作是按照政府相關部門的規定來進行的,并為政府部門提供檔案資源的利用與服務,以簡單的紙質檔案收集、處理等工作模式來驅動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不再只為政府服務,在檔案的信息化管理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因此,要想檔案管理能滿足互聯網時代社會的發展需求,我們就要通過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型觀念和思維,借助先進技術不斷優化管理模式,創新驅動檔案管理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二)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要實現社會大眾服務
我國的檔案管理的服務對象主要是政府的行政部門,使得檔案管理的價值不能完全地實現。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可以將檔案資源與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為社會大眾服務,增大檔案對人們工作和生活的影響力,進而增進人們對檔案管理的認識。由于檔案管理的服務對象發生改變,檔案管理的模式、體制等也隨之改變,通過借助一些優化服務的方法來為用戶提供更滿意的檔案的互聯網服務。當然,檔案的相關工作人員也可以組織一些提高人們檔案認知的一系列活動,加深公眾對檔案的認知。
(三)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要秉承跨界融合的創新型思維
由于我國以往的檔案管理模式比較封閉、孤立,這就導致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水平遠不及那些發達國家,人們對檔案管理的薄弱認識和檔案資源的難以利用使得檔案資源的價值并沒有得到充分實現,這就阻礙了我國檔案管理事業前進的腳步。身處互聯網時代,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相關工作者近幾年秉承跨界融合的創新型思維,積極部署檔案信息化戰略,努力從事檔案管理創新研究,突破以往檔案封閉式管理模式的束縛,構建共享開放式檔案管理模式,進而充分實現檔案資源的價值,使檔案管理事業進入新的篇章。
(四)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要實現協作互動式管理
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的共享開放是要把互聯網所需的檔案資源在每個數據、每個工作環節以及每個檔案中有效關聯起來,并不是僅僅把檔案與互聯網嫁接在一起。這就需要改變以往檔案孤立式的管理模式,重視檔案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與其他部門人員的配合,實現檔案的協作互動式管理,當然這其中也不能少了資金、人員以及相關先進技術的支持。
四、互聯網時代國外檔案管理經驗與國內檔案管理發展
(一)互聯網時代國外檔案管理相關經驗
盡管近年來我國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取得長足的進步,但是與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檔案管理事業的發展和建設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文章以美國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為例進行介紹。
美國的互聯網檔案館成立在20世紀末期,發展至今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線上檔案館,其龐大的用戶群遍及世界各地,且無論從運行方式、組織結構還是技術特征上來說,美國的互聯網檔案館對國內信息化檔案事業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參考價值。目前,互聯網檔案館擁有3個主要的數據中心,從成立伊始就開始對互聯網上的信息進行搜集建檔,互聯網檔案館每天都會運行數以千計的網絡爬蟲程序,將網頁數據傳回到處理服務器,處理服務器經過對網頁數據的清理、分類、壓縮,最后將數據存儲到數據節點內。用戶對互聯網檔案館所藏網頁資料的查詢主要通過時光機器程序來進行。從21世紀初開始,互聯網檔案館開始提供在線查詢功能,提供包括互聯網網頁、圖片資料、視頻資料和音頻資料。根據統計,每日平均有280萬人次對互聯網檔案館上的資料進行訪問。
(二)互聯網時代國內檔案管理發展
首先,我國將檔案館進行了數字化建設,在檔案信息化建設與發展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例如青島、杭州、深圳等地區的檔案館建設,為社會大眾查詢檔案、利用檔案資源信息等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服務。其次,我國還進行了跨地區檔案服務平臺搭建。例如:2019年我國建設了上海和浙江兩地的檔案服務平臺,使用戶可以跨省查詢檔案。最后,隨著近年來通信技術和社交媒體的發展,我國各省還進行了檔案的微信公眾號建設,涵蓋了檔案服務、史料以及咨詢等內容。盡管近年來我國在檔案管理事業上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并沒有完全實現互聯網時代檔案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開放,僅僅是在一定范圍內對檔案信息資源進行搜集、傳播與利用。
五、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創新型模式的實踐路徑
(一)切實制定管理規劃
首先,培養大數據思維。在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者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要樹立大數據檔案管理的思維,堅持“三融合”(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為主線,扎實推動互聯網時代檔案高質量發展。
其次,制定全面可行的規劃。把握大數據時代信息量大、多樣性、流動高速的特點,結合社會公共服務需求,制定總體目標和全面細致的規劃。
最后,構建機制體制。在新形勢下,檔案機構要跟上國家信息化的發展步伐,進行合理的布局,建立與其相適應的管理部門,比如檔案大數據中心、互聯網檔案館等,在規劃和設計的基礎上,制定具體的建設指南和實施辦法,構建安全管理和監督制度,并對檔案信息進行監測和風險評估,保證檔案事業在公共服務領域的有序健康發展。
(二)努力建設大數據平臺
互聯網大數據時代要想充分實現檔案信息資源的價值,就要努力建設檔案信息大數據平臺,借助該平臺提升檔案服務和管理能力,將檔案信息資源快捷、準確地傳遞給用戶。如今我國各個檔案館已初步建立其自身的檔案信息數據平臺,并實現了紙質檔案的數字化建設,提升了檔案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互聯網時代,我國各個檔案館要加強利用并共享公共檔案信息資源,把不集中的各個信息資源平臺合理地銜接起來,促進檔案大數據平臺的搭建。
六、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模式的創新對以往的檔案管理模式做了實質性的改變,擴大檔案管理的服務范圍,推進公共檔案資源共享與開放機制,促進我國檔案管理事業信息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夏立紅.“互聯網+”時代檔案信息化建設體系建設[J].辦公室業務,2019(14):78.
[2] 周佟.“互聯網+”背景下檔案管理探討[J].辦公室業務,2019(14):122.
[3] 萬玉俠.“互聯網+”時代的檔案管理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18(17):219-220.
[4] 田文潔.淺論“互聯網+”時代檔案管理面臨的機遇與挑戰[J].齊魯師范學院學報,2018,33(04):107-110+140.
作者簡介:劉靜(1967.10- ),女,副研究館員,本科,咸陽師范學院繼續教育學院,研究方向: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