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娟
[摘 要] 在老齡化社會進程中,專業化養老人才培養已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教育是專業化養老人才培養主要途徑之一。因此,以高職老年與服務管理專業老年心理學課程為切入點,對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建設進行了深入探究,以期為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推進運行提供一定借鑒。
[關鍵詞] 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建設路徑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教學校企合作、產教結合模式不斷推進,獲得了多數高校、企業的支持。但是現階段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層次較淺,多為學校組織學生進入企業實習的方式,其他形式較少,缺乏完善、科學的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因此,對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進行適當研究非常必要。
一、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建設現狀
現階段在高等職業技術學院老年管理與服務專業進行的校企合作層次較淺,缺乏多樣化、深入的校企合作模式。企業沒有參與到高職的方方面面,企業內專業人士進入高校舉辦講座的頻率較少,高職生在節假日或者課余時間進入企業兼職的人數較少。而由于短期校企合作模式的缺失,導致高職生無法了解空巢老人的心理護理、失獨老人的心理護理等基礎護理內容,就業競爭力較低。
二、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建設路徑
(一)開發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在以往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心理學課程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積極性不高,對知識概念掌握不足,無法了解實際工作過程。此時,教師就可以與企業合作,圍繞專業素質培養,通過對養老機構崗位能力調研,開展高職生職業能力分析論證。隨后結合專業水平及職業崗位標準,依據科學化、專業化、規范化、突出職業為本原則,進一步完善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老年心理學課程內容。例如,在以康復保健職業崗位為目標的人才培養課程中,要求學生具有康復訓練能力、老年中醫養生保健能力、老年健康指導能力、老年膳食營養指導能力及養老照護能力。基于此,在老年康復理療技術與推拿按摩技能訓練的基礎上,可根據空巢老人的心理護理、失獨老人的心理護理特色,進行針對性課程設計,保證高職生康復保健能力與老年護理需求相適應。
(二)構建項目式教學平臺
老年心理學是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基礎課程,若想在該課程教學過程中合理融入校企合作模式制度,首先需要了解項目式教學法的來源及整體課程體系在教學中的應用。從本質上而言,項目式教學平臺主要是以企業工作實際情況為核心,根據企業發展,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教育基地。通過將企業實際項目帶入課堂,讓高職生在項目中進行知識學習及實踐鍛煉,促使高職人才與社會發展相適應。
在項目式教學平臺設計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合作企業相關崗位人員溝通,將老年人日常心理、基本心理護理技能部分內容劃分為空巢老人的心理護理、失獨老人的心理護理等涵蓋老年人諸多心理問題的教學框架。隨后將上述心理項目細分為三個以上小項目。例如,在老年人婚姻心理與護理項目中,可以設計老年人離婚情境、老年人幸福婚姻情境、老年人再婚情境等多個情境。在情境創設之后,綜合利用任務驅動、問題引領等新型教學方法,帶領高職生進入學習狀態。又如,在“失獨老人心理護理”情境中,為了幫助高職生掌握判斷失獨老人心理問題的方式,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你知道失獨老人常見心理問題是什么嗎?怎樣護理呢?在上述問題引導下,引入當地養老機構失獨老人案例,以激發高職生學習興趣,促使其可以積極配合教師完成任務。
(三)開展“教學做”巡考測試改革
依據國務院“大力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三對接”要求,教師在以往測試方式應用的基礎上,以老年心理學為基礎。依托工學結合、校企合作載體,優先選擇學校周邊管理與服務體制較完善且具有較好培訓能力的養老機構作為校外實訓考核基地。以“服務企業,全面考核,校企雙贏”為原則,結合訂單式、學徒制人才培養要求,全面融合“講巡考”“教學做”“演講練”體系。依據演中練、講中訓的目標,在項目教學結束之后,對每一個結束項目進行考核,并要求合作企業參與到高職生實際操作能力考核中,以加強合作企業對高職院校階段教學效果了解,深化校企合作。
綜上所述,在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的背景下,社會各層越來越重視老年心理學研究,老年心理學在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占據著重要地位。因此,在高職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建設過程中,應圍繞老年心理學,創新實踐教學平臺,構建涵蓋空巢老人心理護理、失獨老人心理護理等內容的課程體系,結合“教學做”為一體的巡考測試模式的制定,可以為社會養老服務基地輸送專業水平更高的老年服務人才。
參考文獻:
[1]劉香艷,王燕,鐘明芳,等.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現狀[J].衛生職業教育,2017,35(10):13-14.
[2]蘇子涵.老年服務與管理校企合作模式制度研究[J].山西青年,2019(6):100-102.
[作者單位]
六盤水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劉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