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淼 于學江
[摘要]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已經成為當代中國農村最具活力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之一,對促進現代農業的快速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分析了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種種影響因素,結合我國實際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其目的就是使其快速發展,成為我國現代農業進一步發展的主力軍。
[關鍵詞]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276.2[文獻標識碼]A
領辦合作社的主體已經成為合作社進一步發展的關鍵所在。從目前合作社領辦的主體上看村委會因其在領辦合作社中的獨特行政動員能力和政治資源優勢,因而成為合作社的未來走向。
1 村委會領辦合作社運行效果
1.1 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的內涵
由村委會成員擔任合作社理事會成員,形成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村合作經濟模式。這樣就可以充分發揮村委會成員獨立的群眾優勢、職務優勢、廣泛的人脈資源以及較強的協調能力,從而能使合作社在較短時間內快速發展。而合作社的快速發展既增加了農戶的收入,提升了村委會成員在群眾中的威信,改善了農村的干群關系,又同時增加了村集體的經濟收入,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因為集體經濟的發展壯大是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所在。
1.2 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的運行效果
遼寧省鐵嶺市施荒地村村委會主任施立武于2009年率先在全省成立了第一家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富農水稻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的特征是農戶自愿以自己家的承包地入股,實行統一經營,秋后保底按股分紅。2015年合作社純收入1950余萬元,給入股農戶每667m2土地分紅800元,比入社前增加了1倍還多。
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橫山農產品種植專業合作社由村委會牽頭領辦,于2011年6月成立,入社人員129戶,其中:村委會以壯大經濟入股1戶。合作社入股資金110.5萬元。2016年收購泡核桃107.5t,實現利潤16.8萬元,股金分紅11.2萬元,轉村集體經濟1.5萬元。四年來集體經濟共獲利9.5萬元。2016年以來,合作社分別獲得國家級、省級、市級、區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稱號。
山東省濰坊市壽光三元朱村村委會領辦合作社成功地從大棚蔬菜種植轉向了沙子蔬菜(無土栽培)這一高科技的蔬菜栽培種植,引領我國蔬菜發展的新潮流,成為農村合作社發展的新時尚,2016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400元,率先進入小康社會。
2 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發展的影響因素
2.1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影響
廣大村民尤其是年齡大的村民對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記憶猶新。他們總是認為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就是過去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的翻版,本質是一樣的,其結果就是共同貧窮。因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運行到最后就是連廣大社員的溫飽問題都解決不了。要不然怎么會有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誕生。這樣的意識在廣大農村有很大的市場,尤其是目前在廣大農村留在村莊的主要是老人、婦女和兒童,要辦合作社很容易受到此種意識的影響,因為在一些村莊老人的言語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他們總是認為目前村委會因其擁有多重身份形成的絕對權威會導致合作社官僚主義盛行,民主管理形同虛設,最終使合作社無法運行下去,因為普通村民無法與官僚主義相抗衡。因此,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同人民公社沒有本質區別。因為人民公社就是官僚主義盛行從而導致沒有民主管理的權威治理結構蔓延,最終使人民公社垮臺,因為民主管理是合作社最本質的特征。
2.2 村委會與村民相互信任的影響
廣大村民是否完全信任村委會對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的快速發展影響很大。目前,從總體上來說大多數村莊的村民對村委會是信任的,但是也有一些村委會得不到廣大村民的信任,主要是雙方的利益出發點不一樣。村委會主要是從集體利益的角度出發,而廣大村民主要是從個人利益的角度出發。兩個不同的利益出發點一旦發生沖突就會造成信任危機。此外,還有村委會成員自身建設問題,如腐敗問題,也是造成雙方信任危機的原因。
2.3 合作社盈余分配的影響
沒有盈余村委會領辦合作社是沒有發展前途的。但是有了盈余其分配是否合理已經成為其快速發展的另一個影響因素。村委會在實踐中形成的絕對權威使得普通村民在盈余分配中沒有話語權,從而使得普通村民的參與和監督形同虛設。因此,普通村民總是擔心村委會領辦合作社盈余的大頭會被村委會成員占有,而普通的村民則占盈余的小頭。在這種理念的支配下明知村委會領辦合作社是有發展前途的,但是就是因為害怕自己占有盈余的小頭、村委會成員占盈余的大頭就堅決不支持甚至反對村委會領辦合作社。
3 對策建議
3.1 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與村委會領辦合作社有本質區別,不能混為一團
人民公社是改革開放以前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的產物,雖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但是它不是按照經濟規則運行的經濟行為,而是把完成當權者的政治任務作為自己特定的歷史使命。在實踐中它否定人民公社社員個人的獨立利益,奉行集體利益之上的理念。因此,它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解決不了人民公社社員的有效激勵問題,從而調動不了社員的生產積極性,最終導致人民公社垮臺。
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奉行的是社員個人利益至上的辦社理念,它完全是一種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注重成員個人獨立利益的經濟行為,有一整套科學有效的激勵機制,能充分調動成員的生產積極性,能夠在村委會的帶領下快速發展。
3.2 增進村委會與村民的相互信任
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礎上。而村委會的組成人員與村民相互之間是非常了解的,但是為什么會出現相互不信任的問題?本文認為主要是村委會所扮演的角色導致了村民對其成員的信任危機。村委會是群眾性的自治組織,其主要職能是執行村民會議的決策,實現村莊社會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辦理本村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一句話就是為廣大村民服務的。其成員也是村民選舉出來的。但是村委會在實際運行中扮演了多個角色,如所有者角色(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人)、管理者加色(管理本村屬于村農民集體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財產)、代理者角色(雙重代理者——代表農民的利益和代行鄉鎮政府賦予的某些行政職能)、中介組織角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介組織)。這些角色在實踐中一旦發生沖突,就會直接影響村委會和村民之間的相互信任。為增進二者的相互信任,在實際工作中特別是村委會領辦合作社,要始終把代表廣大村民的利益放在合作社工作的首位,成為合作社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而村民要相信自己選出來村委會,要理解他們工作的難處,對村委會領辦合作社工作中出現的瑕疵,要多包容,這樣就能增進雙方的信任。
3.3 科學合理地分配合作社盈余
經濟利益是人們從事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合作社成員也不例外。搞好合作社的盈余分配是確保合作社成員經濟利益的關鍵所在。在實踐中要嚴格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進行盈余分配:一是彌補上年虧損。主要是彌補上年虧損額;二是提取盈余公積金。盈余公積金用于發展生產、轉增資本,或者用于彌補虧損;三是提取應付盈余返還。為此,在實踐中要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①建立科學透明的盈余明細表,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公布;②建立盈余分配公示制度,確保盈余分配的合理性;③要照顧成員中的貧困人口,為全面決勝小康社會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王軍.合作社的治理:文獻綜述[J].中國農村觀察,2010(2):71-77.
[2] 付英.村干部的三重角色及政策思考[J].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3):154-163.
[3] 楊燦君,方寧.村干部領辦型合作社的治理問題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6,44(18):232-234.
[4] 矯旭日.以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引領鄉村生態振興[N].煙臺日報,201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