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中修
[摘要]林木種植資源調查的目的是查清轄區野生林木種質資源和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的種類、分布、群體分布以及生長情況等信息。全區調查木本植物55種(包括4個變種),隸屬25科43屬,其中裸子植物3科5屬8種;被子植物22科38屬47種(包括4個變種)。分析了林木種質資源當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保護利用建議。
[關鍵詞]林木種質資源;調查;保護;利用
[中圖分類號]S722[文獻標識碼]A
林木種質資源指林木的繁殖材料,包括種子和各種類型的繁殖器官和組織。林木種質資源是良種選育的基礎材料,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不僅關系到生態安全,而且對林業生產力的發展起到重要的作用。組織調查好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林木種質資源本底資料,對加強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與利用,維護生態安全以及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的主要內容
1.1 調查種類和范圍
在全區范圍內對野生林木種質資源和主要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進行全面調查。其中,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調查轄區自然分布、以原生群落存在和生長的樹種,包括珍稀、瀕危和域內的山東特有樹種進行調查,具體調查樹種種類、地理分布、單株或群體信息、生長情況等;主要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調查所有主要栽培樹種(品種)種質資源(包括用材林、生態防護林、經濟林和觀賞樹木及花卉等)的名稱、數量、來源、栽培地點、分布方式、繁殖方法、立地條件、生長狀況、適應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等。
1.2 標本采集
在春秋兩季,根據植物的特點,選擇有代表性樹木的典型枝條(有葉、花、果),進行壓制,然后將壓制規范、美觀、質量好的標本放到白色臺紙的適中位置,然后用細繩進行裝訂,將野外記錄貼在左上角,右下角貼鑒定標簽,仔細填寫樹種的各項信息(種名、科名、拉丁文名、采集地點等),最后將透明硫酸紙貼在臺紙頂邊上,放入包裝紙保存。
1.3 數據錄入
利用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信息系統,將調查成果數字化。
2 調查方法與結果
2.1 調查方法
采取重點區域專項調查與面上調查相結合,針對不同類型采取不同的調查方法,全面調查轄區的林木種質資源基本情況。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調查選擇海拔300m以上植被豐富的溝谷,線路設置在磁山、紅軍頂、顧家圍子山、九目山的4個樹種豐富的溝谷,調查每個溝谷的陰坡、陽坡,其中由于磁山、紅軍頂坐落于縣界線上,只能調查轄區一側,因此只調查陰坡。通過線路踏查的方式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塊,設標準地(20×20m或者20×30m)進行典型調查,分別填寫野生林木種質資源樣地調查表、喬木樹種調查表,山地丘陵區線路踏查樹種記栽表。
由于大多數的居委會已拆遷,個別居委會無調查價值,因此栽培樹種(品種)調查工作主要選擇在城區引種栽培林木種類較多的區域,基于此,選擇以天地廣場公園和福萊山公園為代表,其他區域作為補充,開展轄區栽培樹種(品種)調查工作,并填寫主要栽培樹種(品種)調查表。
2.2 調查結果
2.2.1 野生林木種植資源調查情況。在紅軍頂、磁山、顧家圍子山、九目山等區域設置4條踏查路線、18個樣地,進行野生林木種質資源調查。從調查結果分析,野生林木種質資源在該區域山林有22種,主要包括白榆、側柏、赤松、麻櫟、刺槐、野核桃、山合歡、臭椿、酸棗、君遷子、板栗、毛泡桐、山杏、杜梨、山桑、毛白楊、胡枝子、荊條、紫穗槐、野葡萄等主要野生種,但所有野生種分布面積以及株數較少,零星分布,且沒有發現珍稀的野生林木種質資源。
2.2.2 主要栽培樹種(品種)調查情況。在天地廣場和福萊山公園調查的人工移栽樹種約41種,其中,移栽的外來樹種較多,當地樹種(品種)很少。主要包括龍柏、榆葉梅、側柏、玉蘭、紫薇、黑松、雪松、紅楓、元寶楓、銀杏等主要喬木種,以及海棠、鋪地柏、女貞、連翹等主要灌木種。
2.2.3 照片和標本制作。采用高性能數碼相機,像素不低于1600萬,從不同角度進行拍照,主要拍照每株樹種的葉正背面、花、果、樹皮、枝及整體,整理照片1291張,并按要求制定標本。
2.2.4 數據成果。在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的基礎上,利用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信息系統,收集、整理、分析調查資料,將調查研究成果數字化,最終導出《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種質名錄》、《山東省林木種質資源調查成果匯總表》、《野生林木種質資源樣地匯總表》、《野生林木種質資源樣線種質匯總表》、《栽培樹種種質資源匯總表》。
3 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3.1 存在問題
3.1.1 從林木種質資源的保護角度看,主管部門在這方面認識和監管手段上都相對滯后,達不到林木種質資源保護的要求,更不能滿足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一方面,對林木種質資源重視不到位,雖然主管部門非常重視林地和林木的保護和監管,但是缺乏對野生群落的有效保護和針對性的監管措施,造成人為采集破壞野生植物的現象時有發生;另一方面,對林木種質資源認識不全面,沒有將林木種質資源上升到戰略性資源和重要基礎性資源來看待,缺乏系統性的規劃、管理、宣傳和引導。
3.1.2 從林木種植資源利用的角度看,全區范圍林木苗木行業發展滯后??傮w來看,全區苗木育種以散戶居多,絕大多數農戶的育苗方式以大田為主,管理粗放,缺少大型企業和科研機構的參與和引領帶動,沒有形成產、學、研相結合的發展模式,造成了苗木生產技術落后。培育苗木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育苗樹種單一,盲目性強,缺乏特色育苗和有競爭力的鄉土品種。
3.1.3 野生林木種植資源調查數量少,且為本地常見的喬灌木,并未發現有特殊類型和價值的野生種。分析出現上述結果的原因,一方面是全區海拔超過300m的山體不多,且都屬于人類活動頻繁的區域,很難形成野生群落適宜的生存環境;另一方面是選擇調查方式存在不足,主要是在進行線路踏查的基礎上,人為選擇調查區域并開展標準地調查,缺乏全面性調查。
3.2 建議
3.2.1 強化組織領導。林木種質資源保護作為公益性和長期性的工作,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得到各級領導的重視和推動,從制度和規劃方面入手,對林木種植資源進行全面謀劃,在切實做好保護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在實施精準扶貧和構建生態文明建設上做貢獻。
3.2.2 建立有效保護機制。要提高思想認識,樹立保護林木種質資源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就是發展經濟的理念,把保護作為發展的基礎和保證。為防止一些珍貴林木資源減少和絕滅,應加大執法力度,重點打擊隨意采伐樹木或者人為采集活動,盡最大限度減輕人為干擾和破壞林木種質資源生存環境。
3.2.3 加大鄉土樹種培育。實踐證明,鄉土樹種是在嚴峻的生態條件下,經過長期的自然篩選而保留下來的優勝者,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鄉土樹種對當地自然生存環境良好的適應性、出色的抗病蟲、抗污染能力以及低成本、易管理等諸多優勢,也決定了它應該是造林綠化中的“種子選手”。例如,生活在轄區海邊沙地的檉柳,具有良好的抗風沙和抗鹽堿的品質,常年遭受風沙和海水侵襲,仍生長較好,是鄉土樹種的優秀代表。因此,要高度重視鄉土樹種選育,挖掘鄉土樹種潛力,將其廣泛用于城鄉綠化。同時,在引種過程中必須高度警覺外來種可能導致生物入侵,致使原有的生態災難,所以引進外來種要進行科學的風險評價。
3.2.4 加大宣傳力度。保護珍貴稀有的林木種質資源,這不僅是保護自身周圍的生態環境的需要,更重要的是保護林木基因資源和國家戰略資源的要求,是提高林業生產力的重要基礎。要大力宣傳保護林木種質資源的重要意義,在全社會形成保護林木種植資源的濃厚氛圍。
[參考文獻]
[1] 何廣東.我國林木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的必要性及存在的問題[J].江西農業,2018(8):88.
[2] 安元強.我國林木種質資源調查現狀與策略研究[J].世界林業研究,2016,29(2):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