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華玉 黃永興



[摘要]安徽省為例,采用SWOT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就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發展農村電商應著力把握和控制好農村電商發展的優勢和威脅;在所有影響因素中,互聯網絡安全、電商在農村應用、農副產品資源優勢是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三大主要因素。
[關鍵詞] 農村電商;影響因素;SWOT分析;SWOT-AHP
[中圖分類號]F724.6[文獻標識碼]A
隨著近年來“電商下鄉”、“互聯網+農業”等熱潮的興起,農村電商也日漸成為各地脫貧攻堅的重要方式之一。農村電商扶貧借助新的扶貧理念和工具顛覆了傳統扶貧模式,給部分農村地區帶來了巨大變化。然而,從統計數據來看,與前幾年近乎年均100%的增速對比,2017~2018年,農村電商增速實際有所放緩,農村電商開始碰到發展的障礙和瓶頸。本文將以安徽省農村電子商務作為研究對象,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行分析,以破除制約電子商務在農村發展的障礙和瓶頸,為促進農村電商扶貧提供支持。
1 農村電商發展的SWOT分析
本部分運用SWOT分析法就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內外部因素展開分析,找出農村電商發展的“助推器”和 “絆腳石”。
1.1 優勢分析
1.1.1 農副產品資源優勢。安徽特色農產品資源豐富,在農業部已確定的10類114種特色農產品中,安徽省涉及9類31種。豐富的特色農產品資源使得電子商務在安徽農村得到廣泛應用成為可能。
1.1.2 政府政策支持。安徽省政府認真貫徹執行國家促進農村電商發展的相關政策文件,并結合省情實際制定了具體配套措施,建立了較為完善的電商政策體系。同時,安徽各市、縣積極出臺政策、措施,鼓勵、支持個人與企業開展電商創業。
1.1.3 電商軟硬件設施齊全。安徽省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支持建設電商平臺、電子商務服務站以及公共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等設施。目前,安徽省不僅擁有阿里巴巴、京東、蘇寧等知名互聯網電商平臺,還培育了一批地方性網絡平臺。另外,農村電商公共服務中心、物流配送中心、鄉村服務網點已順利實現全覆蓋。
1.1.4 居民自身潛能推動。農民既是鄉村的主人,又是農村電商發展的主體。當然,在農村地區開展電子商務,不僅要依靠農村居民進行自發性的創業,而且要鼓勵和指導大學生村官、返鄉創業青年等開展農村電商創業,還要積極吸引在外發展的網商利用現有網店、品牌、經驗等優勢資源返鄉創業。
1.2 劣勢分析
1.2.1 農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低。農村學歷高的人不多,大多數人只有高中或初中文化水平,很多人可能都沒碰過計算機,也沒聽說過電子商務。在安徽一些地區,尤其是偏遠的一些鄉村,農民對互聯網知識淺薄。農民缺乏借助電商實現增收的意識,對電子化、信息化操作缺乏系統性的學習和培訓,這是農村電商發展受阻的一個主要原因。
1.2.2 經濟發展水平低。與東部沿海地區相比,安徽經濟發展總體上還稍顯落后。正是由于安徽經濟發展水平相對低下、其貿易市場、人才供求、高科技行業、網絡普及、商務信息等方面都與發達地區存在較大差異,所有這些似乎構成了其農村電商發展不可逾越的鴻溝。
1.2.3 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農村電商的發展需要一定基礎設施保障。但在安徽,仍有部分地區沒有實現村村通公路,真正將商品快速送到用戶手中依然要花費很多時間;農村的網速依然很慢,且農村網絡提供商的服務水平低下。目前,至少“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依然是安徽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
1.2.4 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不健全。食品安全既是“產”出來的,也是“管”出來的。目前,各電商平臺對于商家入駐產品質量等把關不嚴,致使一些偽劣產品混入市場到達消費者手中;現階段對于地方性小規模生產的企業、農戶,缺乏有效的監管和檢測機制,農產品質量監管存在盲區。
1.3 機遇分析
1.3.1 “互聯網+”時代的來臨。中國正全速開啟通往“互聯網+”時代的大門,“互聯網+傳統企業”、“互聯網+農業”以及“互聯網+流通”等模式不斷涌現。安徽是一個農業大省,農業是其基礎產業。因此,就安徽來說,“互聯網+農業”無疑是一塊巨大的“蛋糕”。
1.3.2 電商市場前景廣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正在持續推進,其著力點就是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農村電商可充分發揮互聯網高效連接的特點,實現上下游供需的高效對接,幫助化解產能過剩、流通成本高等問題,成為助力供給側改革的利器。
1.3.3 脫貧攻堅的大背景。2015年11月,我國提出加大“互聯網+”扶貧力度,實施電商扶貧工程。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直接將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條目單獨列出,強調“推進農村電商發展”。近年來,商務部會同財政部、國務院扶貧辦持續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通過資金支持,推動農村電商和農民增收形成良性循環。
1.3.4 實施人才培養計劃。近年來,安徽省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落實國家電商專業人才知識更新工程,建設電商人才繼續教育基地;通過多種方式整合相關培訓資源,就農村電商政策、運營、實務等進行培訓和指導;支持返鄉青年創新創業,為貧困村培育電商扶貧能手。
1.4 威脅分析
1.4.1 電商發展尚處相對初級階段。安徽省位于我國中部,市場機制體制比較欠缺,電子商務也起步較晚,市場規模較小。
1.4.2 電子商務在農村應用受阻。安徽省電子商務發展整體水平不高,尤其是大別山地區農村電商的應用普及率更低。農村居民,特別是大別山區的村民大都比較保守,對“看得見但摸不著”的電子商務缺乏信任;政府有關部門對電商扶貧發展重視不夠,電商扶貧沒能列入核心的扶貧考核指標任務。
1.4.3 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目前,我國農村電商信息完全借助于互聯網系統進行擴散。在商務信息擴散的過程中,傳輸數據易遭到人為的干擾、控制、修改和破壞。另外,計算機病毒肆虐全球。相比城市,農村電商需要一個更加安全可靠的網絡交易環境。
1.4.4 來自外部的競爭擠壓。在我國,東部和中西部地區農村電商發展呈現顯著的區域性差異。比如,浙江、江蘇等地區的電子商務無論是發展程度、發展規模,還是發展模式都比較成熟。這對處于中部、與江蘇、浙江接壤的安徽來說,所面臨的競爭壓力可想而知。
2 農村電商發展的層次分析
2.1 農村電商發展的層次結構
根據SWOT分析結果,為比較各影響因素的差異程度,需要對各影響因素的重要性進行排序,這里引入層次分析法。農村電商發展的層次結構具體如表1所示。表1方案層為SWOT分析中對應的不同戰略。
2.2 農村電商發展的層次排序與戰略
農村電商發展的層次排序與戰略的確定,本文采用的是AHP層次分析方法。
2.2.1 建立判斷矩陣。本文采用調查問卷形式邀請相關專家,包括高校學者與教授、電商企業負責人等25人,就調查問卷中各層次指標按照九級標度法,兩兩進行比較并打分。本次問卷發放25份,成功收回有效問卷20份。本文認為各專家意見同等重要,賦予相同權重。
根據回收的問卷,進行資料整理,綜合確定戰略判斷矩陣A、優勢判斷矩陣S、劣勢判斷矩陣W、機遇判斷矩陣O、威脅判斷矩陣T。限于篇幅,這里僅給出戰略矩陣A和優勢判斷矩陣S的結果,分別見表2與表3。
2.2.2 一致性檢驗。將作為衡量判斷矩陣一致性的指標,計算公式為:
其中,
利用yaahp層次分析法軟件,計算判斷矩陣A、S、W、O、T的特征值分別為4.2072、4.1855、4.1707,4.1179、4.1431。
取值如表4所示。
分別計算判斷矩陣A、S、W、O、T的,可發現均小于0.1,這說明都通過一致性檢驗。
2.2.3 層次總排序。層次總排序如表5所示。表5顯示:第一,SWOT各組的權重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威脅(T)、優勢(S)、劣勢(W)、機會(O)。第二,威脅(T)組中,互聯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T3權重最大;優勢(S)組中,農副產品資源優勢S1權重最大;劣勢(W)組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W3權重最大;機會(O)組中,實施人才培養計劃O4權重最大。第三,農村電商發展的七大主要影響因素為互聯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T3、電商在農村應用受阻T2、農副產品資源優勢S1、電商發展尚處相對初級階段T1、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W3、地方政府政策支持S2、實施人才培養計劃O4。
表5顯示:第一,SWOT各組的權重由高到低的排序依次是威脅(T)、優勢(S)、劣勢(W)、機會(O)。第二,在威脅(T)組中,互聯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T3權重最大,為0.1773;在優勢(S)組中,農副產品資源優勢S1權重最大,為0.0764;在劣勢(W)組中,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W3權重最大,達0.0668;在機會(O)組中,實施人才培養計劃O4權重最大,為0.0603。第三,各因素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影響從大到小的排序為互聯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T3(0.1773)、電商在農村應用受阻T2(0.1113)、農副產品資源優勢S1(0.0764)、電商發展尚處相對初級階段T1(0.0731)、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W3(0.0668)、地方政府政策支持S2(0.0667)、實施人才培養計劃O4(0.0603)、外部的競爭擠壓T4(0.0575)、電商市場前景廣闊O2(0.0531)、經濟發展水平偏低W2(0.0515)、電商軟硬件設施齊全S3(0.0479)、居民受教育程度偏低W1(0.0430)、農民自身潛能推動S4(0.0404)、“互聯網+”時代的來臨O1(0.0297)、脫貧攻堅的大背景O3(0.0230)、產品質量監督檢測體系不健全W4(0.0219)。
可見,在所有影響因素中,互聯網絡安全問題難遏制以及電商在農村應用受阻是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最主要原因,說明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外在威脅因素占據主要位置。其次是農副產品資源的優勢所在,加上政府政策支持,這是利于農村電商發展的內部優勢。整體來看,外部威脅和內部優勢所在比重較大,而外部機遇和內部劣勢對農村電商發展影響較小,這可能因為農村地區生產水平很難抵御來自外界經濟較成熟企業的競爭。
2.2.4 農村電商發展戰略。農村電商發展戰略定位可利用層次總排序構造戰略四邊形來確定。戰略四邊形共有4個區域,對應SO、ST、WO、WT型4種戰略。根據層次總排序的權重,求出SWOT各總強度的向量,可得:
以總優勢、總劣勢、總機會、總威脅的強度構成坐標系,坐標軸上的對應點分別為S、W、O、T,依次連接得到戰略四邊形,具體見圖1 所示。從圖1可看出,以A點為原點,可以分成四個直角三角形,各三角形面積大小依次是:△SAT > △OAS > △WAT > △OAW,因此農村電商發展應該選擇ST型戰略,同時兼顧SO型戰略。即充分發揮本土地區優勢,盡力規避外部威脅,緊緊把握電商發展機遇。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基于問卷調查所取得的數據,以安徽省為例,采用SWOT分析法和層次分析法,就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內部優勢和外部威脅對農村電商的影響最大;在所有影響因素中,互聯網絡安全、電商在農村應用、農副產品資源、電商發展尚處初級階段、基礎設施建設、地方政府政策、人才培養是影響農村電商發展的七大主要因素。為此,為促進農村電商的健康發展,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3.1 加強互聯網絡安全,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隨著使用互聯網的人數增加,黑客與病毒逐漸成為影響網絡安全的兩大威脅,網絡安全問題也引起人們的重視。然而,對于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農村居民來說,缺乏辨別的能力,本能的拒絕通過電商脫貧致富的途徑。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更應該加強互聯網絡安全建設,防范網絡安全隱患,讓農民安全上網。不僅如此,還需要普及農民網絡安全教育培訓,加強農民自身辨別能力。只有雙管齊下,才有可能實現農民放心上網,從而為深化農村供給側改革、培育農村發展新動能、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重要力量。
3.2 發揮產品資源優勢,完善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應充分發揮產品、土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開發具有本土特色的農副產品,發展品牌產業。還應該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公路網,打造一條完整的物流配送體系,快遞站點。為加快農村地區特色產業建設,還需政府的參與,合理調整農村產業結構,通過政府和企業的雙方發力,建立合作社、產業園、農業生態園、種養殖場等方式改善地區經濟環境。同時加大農村電子商務平臺、電商服務體系的建設力度,以便為農村電商產業的蓬勃發展奠定基礎。
3.3 抓住電子商務發展機遇,開拓農村電商發展前景
未來電商市場是一個具有無限發展潛力的市場,“互聯網+傳統企業”的模式不斷煥發新的活力,各種創新型電商發展模式層出不窮。從農村電商的未來發展方向來說,地方政府應該注重“互聯網+農業”深層次的結合與應用,不斷開拓農村電商市場的領域和規模。農民應該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利用新媒體渠道和網絡平臺大力宣傳本土資源,把握“線下+線上”的新型營銷模式,擴大增收途徑,實現脫貧致富。在當今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國家政策不遺余力的向農村傾斜,更應該把握農村電商發展機遇,促進農村農業的新發展。
3.4 完善人才培訓機制,吸引青年人才回流
人才需求在任何時候都是必須的,電商領域的人才需求更是旺盛。因此完善電商領域人才培養機制可以為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源源不絕的人才后備軍。除此以外,還需提供青年人才回流的動力,地方政府應該出臺青年人才回鄉創業的優惠政策,壯大農村就業創業市場,激發農村經濟創造活力。
[參考文獻]
[1] 周海琴,張才明.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關鍵要素分析[J].中國信息界,2012(1).
[2] 穆燕鴻,王杜春,遲鳳敏.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農村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分析——以黑龍江省15個農村電子商務示范縣為例[J].農業技術經濟,2016(8).
[3] 郭禮英.從大數據看農村電商發展的影響因素與改善路徑[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1).
[4] 羅潤芝,湯春玲.基于因子分析和聚類分析的農村電商影響因素研究[J]. 現代商業,2017(11).
[5] 吳曉慧.農村電商發展因素及趨勢探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8.
[6] 曾億武.農產品淘寶村集群的形成及對農戶收入的影響[D].杭州:浙江大學,2018.
[7] 魯云峰,等.新疆農村電商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基于SWOT-AHP模型[J].草食家畜,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