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梅
[摘要]當前文科專業本科生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普遍存在選題盲目、理論與實際相脫節、邏輯性不強、文字表達不準確與論文格式不規范等諸多問題,主要源于學生專業功底、實踐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寫作能力不強。教學改革不能局限于畢業論文這一教學環節,更應該注重促進實踐教學體系各個板塊的相互滲透與質量提升、構建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課程教學內容和方式,也有必要開設分析性寫作必修課,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寫作訓練。
[關鍵詞]文科;畢業論文;分析性寫作;問題;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教育部頒布的“學位條例”中,畢業設計(論文)成績符合要求是授予學士學位的必要條件。文科專業由于實踐性課程相對較少,畢業論文教學成為實踐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其學分是其他專業課程的三至五倍。大多數學校的教務處建立了一套對畢業論文選題、開題、中期考核和答辯等環節進行例行檢查的督學制度,近年來還建立了查重機制。但是,文科本科生畢業論文的質量卻不盡人意,甚至有下滑的趨勢。在借鑒國內外教學改革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筆者根據自身二十多年來指導文科生畢業論文的切身體會,深入分析現存問題及原因,有針對性提出深化教學改革的對策和建議。
1 文科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選題具有盲目性
文科大學生畢業論文的選題主要有兩種來源渠道,一種源于指導老師制定的選題指南,一種源于學生自己的選題。前者的選題盲目性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的學生對指定選題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往往是硬著頭皮寫作;二是有的學生平時缺乏科研積累和訓練,也懶得深入思考,隨意從選題指南中選一個,但根本不明白導師出題的初衷;三是有的學生由于與指導老師在研究方向上相去甚遠,無法較好發揮自己的優勢,難以和導師有效溝通。學生自行選題中的盲目性具體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選題太大,主題不鮮明,流于泛泛而談;二是問題意識不強,研究目的不明確;三是選題陳舊,缺乏研究意義;四是選題缺乏科學依據和可行性,僅憑興趣或感覺,甚至是偽命題,有的缺乏素材,寫不下去,臨到答辯前夕被迫重新選題,五是所選的題目與專業的相關性不強,專業方向和學科視角模糊。
1.2 理論與實際相脫節
由于文科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以理論課為主、實踐教學偏少,學生在寫論文時也沒有花時間做社會調查,有的僅僅在網上搜集資料,因此對相關社會實踐發展狀況體會不深。而且網絡信息魚龍混雜,導致其論據可信度不高。有的學生甚至連網絡資料也搜集得較少,完全閉門造車,不能有效揭示現實問題及其深層次原因,建議與對策也難免大而空、針對性和可操作性不強。
1.3 缺乏邏輯性
本科畢業論文大多采用兩種寫作范式,一是“問題-原因-建議”范式;二是“理論假設—實證檢驗/數理推導”范式。第一種范式的畢業論文缺乏邏輯性的具體表現有三:一是全文缺乏邏輯主線,結構框架上缺乏嚴密的邏輯性。二是分不清“問題”和“原因”,也理不清二者的因果關系。三是提出建議和對策時沒有“對癥下藥”。第二種范式的畢業論文缺乏邏輯性的具體表現包括:設置變量不符合因果邏輯;“政策建議或啟示”與“實證檢驗/數理推導”的結果相脫節。另外,不少學生在寫作上缺乏嚴密的邏輯思維,大標題與小標題相脫節,小標題與文字闡述相脫節,前后文與上下文不能合理銜接。
1.4 文字風格和格式不符合學術規范化要求
大多數學生喜歡使用口語或網絡語,文字表達極易令人產生歧義,不符合畢業論文對概念準確、文字簡潔而嚴謹的要求。有的像散文或者說明文,缺乏思辨的特點。
很多學生平時不了解也不重視格式的規范化,在寫作時不遵循學校制定的格式標準,放任自己的個性,率性而為,在字體、字號、圖表、注釋與參考文獻等方面不符合要求。
2 文科專業本科生畢業論文寫作中現存問題的原因分析
2.1 學科專業功底不扎實
很多文科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僅僅局限于學習教材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沒有靜下心來讀專業教師推薦的原著,也較少關注國內外研究進展,對專業理論知識缺乏系統、全面和深入的把握,因而不知道哪些選題具有研究價值,也不知如何進行研究;有的學生雖然在學科和專業領域有自己的興趣點,但由于理論功底不厚,導致選題缺乏研究價值;有的學生學科視角模糊,對理論依據的取舍也較為模糊,不能把本專業和學科的概念和原理作為重點。有的學生難以真正理解指導老師指定選題的研究目的,沒采用恰當的研究方法,定量分析缺乏,流于泛泛而談。
2.2 實踐能力較弱
由于文科專業的課程設置普遍具有重理論輕實踐的特點,因此大多數學生社會實踐意識與參與度均不高,論文寫作缺素材積累,但又不為畢業論文進行專門調研。結果導致論文缺乏事實依據、無法發現新問題、理論與實際相脫節。
2.3 獨立思考能力不強
一是對論文結構缺乏深入思考,全文缺乏一條邏輯主線以及經得起推敲的邏輯框架和分析維度,寫作思路不清晰。二是如何運用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思考,把一知半解的理論生搬硬套到論文中,漏洞百出,甚至張冠李戴,導致論述缺乏邏輯起點,論點與理論依據之間也缺乏邏輯關聯。有的同學甚至先入為主地憑感覺而主觀臆造出研究結論,缺乏嚴密的邏輯分析和實證檢驗依據。
2.4 分析性寫作能力不強
絕大多數高校沒有開設分析性寫作課程,學生寫作能力進步不大,大都是吃高中的老本。由于沒有掌握分析性寫作的方法和技巧,論文的整體結構和論證過程均缺乏嚴密的邏輯性和學理性。有的學生長期受網絡文章的影響,語言表達不規范、不準確,甚至在基本的語法和標點符號上犯低級錯誤。
3 提高文科專業大學生畢業論文質量的教學改革建議
畢業論文是對畢業生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的集中檢驗,而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需要依托整個大學階段的各個教學環節。因此,除了應提升畢業論文這一環節的教學質量,還要積極探索如何將畢業論文選題、研究方法、寫作方法和規范要求等的學習融入到其它各個教學板塊之中。
3.1 健全大學生畢業論文教學環節的管理和監督機制
首先,高校組織師生學習教育部制定的“本科專業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通過標準引導來改革畢業論文教學。其次,高校制定和完善畢業論文教學的過程管理與檢查制度,嚴格師生準入條件,規范選題篩選、機檢、答辯和抽檢等程序。最后,應建立獎優罰劣的考核與監督機制。
3.2 促進實踐教學體系中各個板塊的相互滲透和質量提升
首先,要提高教學實習的質量。文科專業所在院系要和社會有關機構建立良好合作關系,為大學生社會實習提供必要的條件。其次,要提高寒暑假社會實踐報告的質量。不少大學生不重視寒暑假社會實踐報告,調查缺乏深度,有的學生甚至不做調查而是直接改寫從網上下載的文獻;因此,有必要將這一教學環節從學工系統轉移到專業教學系統,由專業教師通過事前指導和事后批改進行嚴格的教學管理。再者,構建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創新的有效機制,可以動員學生參與到教師的課題研究中來,同時加大對文科大學生申報科技創新課題的支持力度,擴大覆蓋面,讓每個學生至少參加一個課題;也可以把科技創新納入到學生綜合測評之中,并加大對優秀成果的獎勵力度。最后,學校和專業教師要加大對大學生專業協會等學生社團的支持力度,提升實踐平臺的品質。
3.3 構建基于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方式
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和求真務實的科研精神,讓學生成為能動性的主體,是提高畢業論文質量與打造精品論文的必要途徑[3]。一是要優化教學內容。專業老師要開好專業導論課,使學生對所學專業有一個系統的認識、了解專業的知識結構以及學科思維方式、培養專業情懷;引導學生學好學精基本概念與基本理論。學好專業課不能僅僅停留在看懂教材的層次,而是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擴展到經典原著的閱讀、關注學科專業的國內外研究動態,加大專業知識學習的深度和廣度。二是要增強參與式教學方式的效果,提高課堂提問、課堂討論、課堂辯論、案例討論等方式的運用頻次。
3.4 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分析性寫作訓練
首先,開設分析性寫作必修課。在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寫作課是每個本科生的必修課,清華大學也從2019級新生開始設置寫作通識課,值得我國其他高校借鑒。寫作課在教學內容上,應以理性寫作、分析性寫作為主,著重對學生進行寫作思維訓練,使學生了解成功的寫作的必備要素,學會鑒賞優秀作品。其次,高校可以舉行寫作競賽、創辦內部刊物等,開展多種活動調動大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最后,構建良好的師生互動機制,讓學生學主動地與指導老師討論寫作方法和技巧。
[參考文獻]
[1] 田利軍,王景博.本科畢業論文質量關鍵影響因素檢驗——基于天津高校140篇會計學專業論文的數據[J].財會月刊,2016(21):116-120.
[2] 張婷婷.本科畢業論文質量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以J校市場營銷專業為例[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8
[3] 周春霞.建構主義視閾下公共管理類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教學模式的改革[J].高教論壇,2015(2):57-61
[4] 錢兵.本科生畢業論文存在的問題分析及改進策略[J].江蘇高教,2017(10):60-63
[5] 吳文文.基于“滲透理念”的經管類本科畢業論文教學改革探索[J].財會教育,2013(7):112-115.
[6] 郭玉獻,馮艷,吳徐平,等.本科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與整改措施探析[J].大學教育,2019(2):130-132
[7] 文忠祥.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保障機制研究——以民俗學選題為例[J].青海師范大學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18(5):78-81
[8] 伍維模,姚東.大學本科生的作業、報告、畢業論文抄襲行為及其防范[J].農業教育研究,2018(6):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