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低年級計算教學是重要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需要有效針對低年級學習心理與情況,有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有效掌握計算方法與計算技能。文章結(jié)合教學實例,從多元教學方法上完成教學任務(wù),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guān)鍵詞:低年級;計算教學;有效措施
隨著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就有人問道:有了計算器還有必要學計算嗎?計算是數(shù)學學習的基礎(chǔ)內(nèi)容。在小學階段,小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chǔ)知識中有一部分知識就是計算知識,有一種基本方法就是計算方法,有一種基本技能就是計算技能,計算是數(shù)學學習也是數(shù)學能力發(fā)展的基礎(chǔ)。在長期的教學中,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孩子們的計算能力與以往的學生比較,確實比較弱,小學數(shù)學的計算教學效率越來越低,這確實是一個令人擔憂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問題,教師該如何解決小學計算教學問題呢?現(xiàn)結(jié)合筆者教學實踐對低年級計算教學進行有效探討。
一、 加強口算訓練,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當前教學使用新教材,對口算訓練這方面較少涉及,影響學生的口算能力發(fā)展,學生算得慢且正確率不高。要想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要想提高筆算的速度和計算正確率,必須加強口算訓練,有了一定的口算基礎(chǔ),筆算、估算能力的培養(yǎng)就會水到渠成。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都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口算訓練,做到“天天練——天天口算我最棒”,學生就能逐步達到熟能生巧、正確率高、計算速度快的程度,每學期開始筆者為每人準備一本聽算本,每天的數(shù)學課在課前用3分鐘進行聽算訓練。這樣,不但能訓練好學生的聽力,而且能使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nèi)集中精力專心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當然,要想達到好的效果,口算訓練一定要持之以恒,才能得到讓人滿意的效果。
另外,口算在日常生活中、科學研究中也有著非常廣泛的應(yīng)用。因此個人具有良好的口算能力不但是學習其他數(shù)學知識的基礎(chǔ),也反映了其擁有較高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加強口算的常規(guī)訓練也是很必要的。口算訓練不但可以在每節(jié)數(shù)學課的前3分鐘,課外活動中也可以進行口算卡片訓練,在課后活動中我們可以安排與口算相關(guān)的游戲活動,如師生可以一起玩“算式跳跳跳”游戲(在A4紙上寫出一排排的算式,誰算出得數(shù)后就能跳到下一排上,看誰跳得遠),以及每三天一次的“錯題PK”(將三天下來的學生經(jīng)常出錯的,比較典型的錯題老師都板書到黑板上供學生PK)。在口算的常規(guī)訓練中,只要我們經(jīng)常訓練,日積月累,學生就能熟練生巧;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學生就能妙筆生花;只要我們循序漸進,學生就能有所提升。
二、 運用直觀操作,幫助學生理解算理
低年級學生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同時也伴有一定的直觀動作思維。在低年級的計算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必要的直觀動手操作,學生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就能真正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退位減法例題36-8時,筆者讓學生擺小棒,同桌合作,擺出三捆小棒和6根小棒,在課桌上擺好,要從這些小棒中去掉8根小棒,該怎么辦呢?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后,就知道單根小棒不夠8根,就打開一捆小棒,打開變成10根,再與原來的6根合在一起就是16根小棒,再從這16根小棒中去掉8根,就還剩下8根,再與剩下的兩捆小棒合起來就是28根,所以我們得到結(jié)果:36減8結(jié)果是28。這樣學生通過直觀操作,幫助他們理解算理。
再如,筆者還清楚地記得有一個家長問我:“如何讓孩子理解80-9等于幾,我試過從小的數(shù)開始,從20-9講起,還試過以10-9為例,可是無論怎樣都講不通,這可怎么辦呀?”看著這位家長很苦惱的樣子,后來筆者告訴她這樣的方法:用80根小棒,每10根捆成一捆,一共8捆,拿走9根,我們應(yīng)該怎樣拿?她根據(jù)教師的方法,讓孩子把10根捆成1捆,從捆成8捆的小棒中取走9根,孩子很自然地就把其中1捆拆開,變?yōu)?0根,然后從10根里拿走9根,而這樣一眼就可以看出剩下是81根,通過這次操作,小孩終于明白了,當個位不夠減,要從十位退一,在個位加退來的十然后再減。此后,不管碰到任何退位減學生都能很熟練地完成了。
三、 鼓勵算法多樣化,激發(fā)學生思維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數(shù)學思想就是算法多樣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并要多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由于每個小學生的知識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湊十法”等方法對于個別學生來說可能是一種好方法,但并不是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絕對的好方法。所以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解放自己的思想,讓學生的思維放開,注意算法多樣化的提倡,有些好方法確實是要學生自己開動腦筋想出來的。一段時間后你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真是不可估量。例如,學生在計算6+7時,就有如下不同的方法:
生1:數(shù)數(shù)法,我心里記住7這個數(shù)字,再往后數(shù)6個,得13。
生2:擺一擺。我用擺小棒的方法,先擺6個,再擺7個,一共13個。
生3:把7分成5和2,把6分成5和1,5+5=10,2+1=3,10+3=13。
生4:可以把6分成3和3,先算7+3=10,再算10+3=13。
生5:可以把7分成4和3,先算6+4=10,再算10+3=13。
生6:我早就知道7+6=13,所以6+7=13。
生7:我會算6+6=12,所以6+7=13。
生8:2×6=12,12+1=13。
生9:2×7=14,14-1=13。
……
再比如在計算“17-8”時,班里有好幾個學生說用“8-7=1”,一開始筆者真是大驚小怪,以為他們計算時弄反了,后面讓他們接著說為什么這么做。學生說“因為8只比7小1,所以只要算10減1就可以了,等于9。”對于孩子能有這么多種不同的方法,說明他們確實愛動腦筋,教師應(yīng)該肯定學生的方法,總之只要算對算得快就可以。當學生的方法比較多,又比較雜的時候,教師也一定不能急于評價,不妨讓學生在小組中討論,通過對各種算法特點的比較,找出各種算法的利弊,然后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
總之,作為小學數(shù)學教師,一定要認識到計算教學的重要性,平時教學中一定要重視數(shù)學的計算教學,為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技能,要進行扎實有效的計算教學,才能發(fā)展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更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王春霞.試談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2).
[2]劉珊.提高小學低年級數(shù)學計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中華少年,2015(25).
作者簡介:鄒小蓮,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第二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