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合作學習作為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一種教學方式,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其越來越受到語文老師的青睞。文章基于此,則就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合作學習來談一談與其相關的一些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方法策略
合作學習,從字面意思的來看,即通過相互合作進行知識學習。雖然這一解釋非常直白、通俗,但又何嘗不是這個理兒呢?合作學習改變了以往教學中學生“閉門造車”的情況,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教”與“學”。因此,教師要注重合作學習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開展和運用,注重其給學生和課堂所帶來的直接影響。
一、 科學合理的小組分設,提高課堂的整體水平
合理的小組分設首先是建立在教師非常了解班級每位學生的學習水平、興趣愛好以及性格特征的基礎之上的,如此才能保證小組內學習效率的層次,才能保證小組問題討論的氛圍和效率。其次,由于明確的學習任務是學生學習的指明燈、海中塔,所以教師在讓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時,要先把學生的小組任務“撥”清楚。例如:《夜鶯的歌聲》這一課程,各組就要明晰誰查閱課文中“體現蘇聯衛國戰爭中少年兒童的機智勇敢和愛國主義精神”,誰查閱《夜鶯的歌聲》中“富含深刻意義的句子”,最后又由誰思考“夜鶯”是怎樣巧妙地協助游擊隊報送有關敵人情報的?你從中體會出夜鶯是個怎樣的小朋友?通過這樣細致的小組分工,讓學生們學會自主查閱資料,以此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進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整體水平。
二、 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培養合作學習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是否“在線”,導入環節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對此,教師就可以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導入學習,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松鼠和松果》的時候,老師就可以這樣導入教學:“老師聽說咱們班小朋友個個都是猜謎語大王,今天老師就要考考你們,聽好了,‘頭像小老鼠,尾像降落傘,常在樹上住,忙著摘果子。”然后讓同學們一起回答。學生通過課前預習,都知道謎底是松鼠。可是,對于松鼠這個小動物,大家并不熟悉,但也有略知一二的。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同學們圍繞“根據圖片,大家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小松鼠呢?知道松鼠喜歡吃什么嗎?”等問題自由組成小組。經過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合作描述,一只小松鼠好像栩栩如生地展現在了我們面前。所以,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有不斷創新合作的方式,同學們的興趣才會有所激發和培養。
三、 加強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小學生不光喜歡看動畫聽聲音,他們還極易被鮮艷的色彩所吸引。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手工制作工具或者教學工具來抓住他們的“眼球”。如:在進行《槐鄉的孩子》的學習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動一動大腦,動一動小手,讓第一組學生制作槐樹的樹葉;第二組的學生制作槐樹的樹枝;第三組的學生制作樹干;制作完畢之后,讓學生們轉動大腦說一說自己組做的是什么。根據即將要學習的課文,同學們可能會說“槐樹樹葉、槐樹樹枝、槐樹樹干”。繼而教師提問:“你們怎么知道它們是槐樹的樹葉、樹枝和樹干呢?他們是不是只有通過你們的合作才能組成在一起,才能是一個有完整結構和完整生命的槐樹呢?”以促使他們明白只有合作學習才能使槐樹完整,才能使課堂完整。
四、 積極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培養合作學習意識
由于小組競賽是激發學生爆發力和智力的重要途徑,所以,語文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再讓小組成員根據自己的水平挑選另一個小組作為自己的競賽對象。例如:教師給“小紅組”和“小明組”提出同一個問題:“根據《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找出最漂亮的房子,并說明原因。”繼而教師開始計時,比賽開始,然后要求每位小組派出一名代表回答老師的問題,看看哪個小組能夠找得又快又全面,最后由老師作為裁判來評定哪一組作為勝利方。通過小組之間的良性競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和探求知識的欲望,還能加深學生對這些主旨的學習和記憶,以此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五、 教師進行良性的教學指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但是這并不是說忽略語文老師的教學地位。相反,教師在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更應多與學生交流,并及時給予學生方向性的指導,以體現教師作為引導者的價值和作用。首先,語文老師可以制定一些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規則,如上文提及的小組競賽中的規則等,讓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其次,語文教師要細心地觀察各小組的討論狀態以及學生們的情緒傾向,避免出現方向性的錯誤,并時不時地提醒學生要將問題的討論保持在正確的軌道上,以此保證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
六、 開展多種多樣的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學習和評價就好像是一對戀人,它們是形影不離的兩者。因此,當學生在學習之后,教師就要將評價“請”出來,并與它的另一半——學習匯合。我們可能只聽說過網絡是一把雙刃劍,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其實,評價也是一把雙刃劍。有效的評價,能讓人如沐春風,春風化雨;而無效的評價,則讓人如坐針氈,心神不定。所以,為了確保評價的有效性,我們通常都會采用多重程序的評價方式,即自評——互評——師評,這種“多重監管”的評價程序不僅能使學生自己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還能從其他學生身上學到自己所沒有的長處,從而體現一種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的積極向上的學習模式,進而提升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率。
七、 結語
這種具有互助性的學習方式——合作學習,是對學生們智慧的收集和激發。所以,為了更好地“開發”小學生的大腦,啟迪小學生的智慧,筆者認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將文中策略“科學合理的小組分設,提高課堂的整體水平;創新語文教學方法,培養合作學習的興趣;加強開展實踐教學活動,提高動手操作能力;積極開展小組競賽活動,培養合作學習意識”以及“教師進行良性的教學指導,提升語文教學質量”等進行合理運用,以促進知識豐厚、氛圍良好的高效課堂的有效構建。
參考文獻:
[1]吳妍.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應用的行動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7.
[2]王利峰.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4(S2):304.
[3]譚俊琴.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多案例研究[D].聊城大學,2017.
[4]秦嶸.小學語文小組合作學習成效的提升策略[D].廣西師范大學,2017.
[5]九木草.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6,2(6):182.
作者簡介:李華中,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三湖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