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摘 要:在課堂上,教師要應對一切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小學教師。低年級的學生更為活潑,思想也更為活躍,因此教師承擔著更大的壓力,如何防止各種不確定因素出現,做好課堂教育,成為當代教師的難題。分析課堂動態生成性問題形成的原因,并對于該問題的應對策略進行詳細的討論。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動態生成性問題;成因;應對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越來越多的問題浮現在眼前。教師在課堂上要做的不僅僅是講課,還要接受學生某些出乎意料的問題和回答,但這經常會使教師猝不及防,不知如何回答學生,導致學生、教師都尷尬,從而脫離一開始預想的課堂效果,導致課堂效率變得低下。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成了教師的研究對象。
一、課堂動態生成性問題形成的原因
千人千面,每個人思考問題的方式都不同。一個班級四十多人,不可能每個人的想法都是一致的,總會有幾個想法出乎意料的,因此便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課堂動態生成性問題。這些問題的來源很多,可能是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沒有想到,也可能是一些學生的想法本就清奇令人意外。這些問題無論是否與教學有關,都影響著課堂教學的質量和進度。
二、課堂生動性問題的應對策略
1.打造生成性課堂,做好課堂準備
生成性課堂問題處理好了,便會是一個課堂上的亮點[1]。在課堂上,教師應充當引導人,把學生的主動性充分激發出來,讓學生進入上課的氛圍中,讓學生從被動回答問題到主動提出問題,這才是提高課堂質量的關鍵。
在某一節數學課中,也許會出現和課堂預想效果存在差別的地方,例如在蘇教版數學課堂上,老師讓一位學生在黑板上解答出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步驟,這位同學很認真,答題的步驟一點一點地都寫了下來,所以需要的時間有些久,但是老師并沒有催促,而是耐心等待這位學生完成答題。在這期間,這位教師讓其他沒有在黑板答題的學生思考其他的解題方法,這樣不僅讓這位同學有足夠的時間寫出答題步驟,而且訓練了其他學生的思考能力,兩全其美。
還有一次學到蘇教版小學三年級千米和噸時,有些學生會突然提出疑惑:“十個一百米為什么等于一千米?千米的換算單位為什么是這個?”這些問題是教師在備課時所沒有想到的,這時候教師一步一步指點學生,告訴學生千米換算單位的由來,并讓學生自己動手計算十個一百米是不是等于一千米。教師通過一點一點的指點、引導,使學生學會自主思考。
教師在備課時的想法和準備不等于生成性課堂,只有教師在課堂上察覺到學生的疑惑和突如其來的問題,且捕捉下來并加以引導和指點,這才是生成性課堂的所在[2]。學生有思想、有想法,不可能完全按照我們預設的方向行走,所以在備課上,教師要做好充分的預想;在課堂上,教師在遇到超出預想的情況時,要加以引導,而不是忽略掉,這樣才能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靈活,也才能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由此提高課堂效率。
2.思考教學方式,把握生成性問題
教師在備課時,應多進行自我思考和自我反省,只有這樣,才能發現之前教學中的一些缺陷和一些值得學習引用的地方,在之后的備課上,進行一定的調整修改,這樣才能一步步地提高教學質量,為解決生成性問題做好基礎準備。
在把握生成性問題的同時,也要防止過分追求生成性課堂而迷失了方向。比如在一節數學課上,教師講的是圓形和三角形面積的求法,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實與課堂教學內容關系不大,這時如果教師過分鉆研這個問題,那便很容易影響課堂效率,也會讓學生的課堂精力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備課和教學時一定要思考這些問題,防止課堂教學出現偏差,從而影響課堂效率。
在課堂上,教師是領路者,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學生問題和情感的表達,并加以引導,讓學生脫離困境,更好地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在課堂上保持多元化,當遇到一個問題有多種解法時,教師不應只拘泥于一種解法,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去思考其他解法,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例如在一節課上,老師在講解“加減乘除”方法時,可以詢問學生:多少乘多少也可以得到某個數值?這時便可以讓學生與同學之間互動并自己動手計算,這樣既把握了生成性問題,又讓學生的思想從一方面延伸到多方面,從而更全面地看待問題并解決問題。
綜上所述,學生在課堂上思維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應抓住這一特點,加以引導,讓學生能更好地去認識和學習。解決生成性課堂問題,教師起到的作用必不可少,在備課上,教師應不拘泥于課本上的知識,應該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在課堂上,教師應時刻關注學生的情感和狀態,捕捉到學生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引導和解惑,這樣才能避免課堂上出現尷尬,也能更好地和學生互動,使生成性課堂問題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服務,成為課堂上的一個亮點,讓學生更好地去學習,讓數學課堂教學更加有效果、有質量。
參考文獻:
[1]王俊玲.淺議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問題[J].人間,2015(23):58.
[2]杜蓉.小學數學課堂生成性問題的捕捉和處理策略研究分析[J].新課程(上),2017(1):75.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