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媛
【摘要】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四基”教學,包含原有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增加數學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動經驗兩項內容。落實“四基”教學目標是新時期的小學數學重要的教學標準,對于培養優秀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四基”教學目標制定的原則,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應的方法,以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四基”教學目標;制定原則;落實策略
一、“四基”目標制定的原則
(一)目標依據的科學性
制定科學的教學目標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事實上的有效依據,在“四基”理念下制定課堂教學目標,有多方面的依據,最主要的三個方面是當代社會的需要、學科的本質、學生的實際,同時兼顧這三點才能夠保證教學目標制定的科學性[1]。
首先,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滿足當前的社會人才需求。
其次,要根據數學教材的內容探究學科的本質,結合具體知識制定具有操作性的教學目標。教師要對教材進行透徹的分析,清楚了解每一節的教學內容應該達到的深度和廣度,確定教學的重點內容,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可靠的依據。
再次,制定科學性的教學目標還要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基礎,準確了解學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學情的教學目標。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經驗以及學習新知識碰到的困難,并且分析學生容易接受的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等,在此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
(二)目標內容的系統性
教學目標設計的系統性主要的依據是系統論,以此為依據制定的教學目標應該是一個具有層次結構的、全面的、整體的動態系統。首先,教學目標的內容要具有層次性。學生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總是從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因此教學目標的內容也應該符合學生的認知順序,設計恰當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學目標的設計要注重整體性和全面性,教育目標包括學科目標、學段目標、單元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等多個層次,在制定的過程中,必須要對這些目標進行嚴格的把控,形成一個有機的教學整體。再次,設計的教學目標內容要保證可操作性,表明學生的學習結果和過程,成為衡量學生學習行為和結果的標準[2]。
恰當的目標表述是指采用準確的方式,清晰規范地將教學目標表述出來。教學目標如果在課堂上不能夠得到清晰的表述,將會直接影響到最終的教學效果。恰當的表述能夠讓教學目標發揮其在課堂上的導學、導教、導測量功能。教學目標的恰當表示也是PDCA教學質量管理方法應用的前提,在教學中表述教學目標常用的四個要素有行為主體、行為表現、行為條件、行為程度。
二、“四基”目標落實的策略
(一)課堂生成,落實基本數學知識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學生和教師相互交往共同發展的動態生成過程,教師在課前進行精心的設計是課堂高效性的保障,教師對教學資源的有效運用是保障課堂教學靈動性的重要手段。通過高效靈動的課堂把握,將基本數學知識進行落實[3]。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語言和思維方式是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在思維拓展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的基本知識。
比如在學習“圓的周長”這一部分內容時,為了讓學生掌握圓的周長概念和計算方法等基本數學知識,教師可以設計以下問題:“有兩只螞蟻分別沿著下列兩條曲線從A地爬到B地,如果他們的速度一樣,誰先到達目的地?”學生大多數都是通過平移變換,對比大圓弧長的一半與小圓周長的關系,從而推出路程相等,時間也相等。而有一位同學提出了不同想法:O點是線段AB上的任意一點,如果O點一直移動到B點的位置,那么兩只螞蟻走的路線就重合了,所以時間相等。接下來,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歸納和探討這種思路。這位同學用特殊的情形思考一般化的問題,思維方式簡單明了,很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掌握,這種找特例的思維方式也被廣泛地應用到數學解題中。
(二)學科開發,落實數學基本技能
數學學科具有較強的抽象性和邏輯性,為了保證數學知識結構的完整性,強化學生的思維訓練,有必要開發數學基本技能。學生在學習中通過自我嘗試和修正可獲得數學技能,學習中難免出現錯誤現象,這主要是因為學生的新舊知識銜接出現了故障,也展示了學生最真實的學習情況,學生出現的錯誤成為教師課堂教學調整重要的基礎依據[4]。作為一名數學教師在教學中要采用包容的態度對待學生的錯誤,深入分析產生錯誤的原因,利用錯誤來開展后續的教學服務。
以“小數除法”這一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在講解基礎方法后選擇幾名同學到黑板上進行板演,假如有一名同學在計算時沒有把除數變成整數,得數小了十分之一。教師可以利用這名同學出現的錯誤,再次鞏固小數除法的算理,引導學生借助乘法進行結果的檢驗,通過這樣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檢查的習慣,教會學生檢查的技巧。
(三)人文滲透,落實數學基本思想
數學是在人們探索和實踐中逐漸生成的,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和思考,表達了人們認知世界的渴望和對真理追求的意愿。數學屬于自然科學,但是其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地體現出人文性。基于此,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人文教育,從而落實數學基本思想。比如通過介紹數學知識產生的背景、相關歷史事件等,促使學生全面掌握數學知識。人文教育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學生能夠更加立體地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圓周率時,通過介紹祖沖之的圓周率推算方法以及學習割圓法,讓學生認識到我國古代先賢的偉大智慧,打破學生對圓周率的認識限制,讓學生感受到圓周率不僅是“周長與直徑的比值”這一“冰冷”的關系式,讓學生的記憶更加完整立體。
(四)生活數學,落實數學基本活動經驗
數學知識來源于現實生活,描述的是客觀世界數量關系與空間形式,最終又將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以自身的知識經驗和生活背景為基礎。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時期,接觸到的數學知識多與生活相關。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生活數學素材,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解決,實現數學生活化學習。并且要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生活,善于利用數學思維來分析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相當廣泛,生活中存在眾多的數學資源[5]。
比如在一年級的教學中,以常見的火車票為素材,帶領學生觀察火車票,學會位置的表示方法、時間的認識等。在教學中通過練習郊游租車的情境,讓學生掌握估算的思想。像日常生活中的物體、食物、購物票、標簽、存款利率等都可以成為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教學實踐證明,這些素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探究興趣,是幫助學生進行數學理解的重要手段。
(五)創建PDCA教學質量管理模式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有效落實“四基”教學目標,可以創建由PDCA的循環管理轉化為基于“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即時檢測-行為改進”的教學質量管理模式,全面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運用這種模式首先要制定科學可行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有效的指導。其次,教師要優化教學過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四基”教學目標,讓學生可以理解數學基本知識,掌握數學基本技能,在教學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再次,要對教學過程中獲得的成果進行檢測,通過簡單地測試分析出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研究是否在教學過程中落實了教學目標。最后,通過一定的指導、總結或者延伸,改進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再次對教學目標進行強化。通過這樣的教學質量管理模式的構建,可以有效地促進“四基”教學目標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落實。
三、結束語
學生在學習中是否獲得發展與進步是判斷落實“四基”目標有效性的最終標準。在課堂上落實“四基”教學目標,必須要尊重全體學生的個性發展,讓“四基”目標的落實不只停留在口號上,而是通過教師自身素質的提升、課前充足的準備、課堂有效的掌控、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優化等多方面來實現。小學數學教師應該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重視探究和創新,研討落實“四基”目標的方法,將“四基”目標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
【參考文獻】
[1]俞羚洪.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四基”落實——以“20以內的進位加法”為例[J].小學教學研究,2019(09):6-8.
[2]藍藝明.農村小學計算教學有效性研究——基于“四基”和“四能”的課程目標[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6(07):49-51.
[3]王愛麗,吳勤文.小學數學落實“四基”教學目標策略研究——以北京師范大學版第十一冊《圓的認識》單元為例[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31(01):34-38.
[4]陳同舉,種即飛.落實“四基”是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致勝法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1):166,168.
[5]葉柱.落實“四基”:提升數學教學的普惠性[J].小學教學研究,2011(2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