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偉民 潘悅 陶佩君



[摘要]以河北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為例,基于CIPP模型構建了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運用AHP法和模糊綜合評判法對實踐教學實施情況進行實證分析。結果表明,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的提升,應著重從師資隊伍、經費投入、教學方法、學生實踐能力等四個方面著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社會認可度。
[關鍵詞]CIPP;農村區域發展;實踐教學;質量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尤為注重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經過多年的發展實踐,各院校都已逐步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那么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的效果究竟如何,目前卻鮮有相關的實證研究。本文以河北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為例,借鑒美國CIPP模式結合當前各高校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構建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以期為促進該專業更好的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高質量、高素質的農業綜合管理人才提供借鑒,也為其他專業實踐課程運行效果評價提供參考。
1 構建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1.1 確定評價指標體系的內容
本研究選擇CIPP模型作為評價模型,該模型包括背景評價、投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四個方面,它們共同構成了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評價的一級指標。
1.1.1 背景評價。本文的專業背景評價指標選取“教學理念”、“培養目標”、“專業特色”三個指標;行業背景評價以“校企合作程度”為度量指標。
1.1.2 投入評價。主要通過“師資隊伍水平”、“場地設備”和“經費投入水平”三個指標來反映實踐教學投入情況。采用“兼職教師授課學時比例”、“高水平實踐指導教師授課比例”和“雙師型教師比例”三個指標對“師資隊伍”進行考評;通過“生均設備數量”、“生均校內實訓面積”和“生均校外頂崗實習崗位數”三個指標對“場地設備”建設水平進行考評;用“生均經費投入”等指標對“經費投入水平”予以衡量。
1.1.3 過程評價。主要通過“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方法”、“實踐教學監督與管理”和“實踐教學考核”四方面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衡量。
1.1.4 成果評價。采用“實踐技能提升程度”和“學生雙證書獲取率”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效果進行評價;采用“畢業生就業率”和“用人單位滿意度”以衡量社會認可度(見表1)。
2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
2.1 應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評價指標權重
本研究對11位多年從事高教管理和高等教育的專家進行了重點訪談,通過將上述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一、二級指標進行兩兩比較,最終構建了本文的一、二級評價判斷矩陣。
由此可得,A1,A2,A3,A4的權重及一致性檢驗結果如下:
(二階矩陣具備完全一致性)
(4)匯總指標權重。將上述分析中各級指標數值保留至小數點后三位,可得到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評價各指標權重,如圖1所示。
2.2 基于模糊綜合評價法的評價分值計算
通過向河北農業大學在校生、教師和畢業生集中就業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假定以優秀(90~100分)、良好(80~90分)、中等(70~80分)、及格(60~70分)、較差(50~60分)五個等級給圖1中的評價指標打分,應用模糊綜合評價計算指標得分,可得二級指標的模糊評價矩陣:
(1)二級指標單項分值計算。
同上可得,其他二級指標單項分值為:
(2)綜合評價分值計算。
結合二級指標權重~,根據公式得,
綜上可得,河北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實踐教學在專業背景、場地設備和實踐教學內容等方面都具備了較好的基礎,也取得了較理想的實踐教學效果,綜合評價結果為良好。
3 結論與建議
3.1 背景評價
河北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在培養目標、專業特色、生均設備數量、生均校內實訓面積等方面具備較為明顯的優勢;但與農村區域發展專業有效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且合作關系比較松散,缺乏有效的制度約束,并未真正實現校企深度融合。對此,需要高校相關專業進一步發掘校企融合新機制,探索促進企業參與校企合作積極性的新途徑,不斷改進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有效提升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3.2 投入評價
目前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在校內實習實訓條件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高水平實踐指導教師授課比例普遍偏低。對此,學校或相關學院應出臺必要的政策規范,要求教師每學期必須達到一定的實踐指導授課學時,且與教師的職稱評聘和年終考核等掛鉤,從而保證學生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實踐指導。
3.3 過程評價
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在“教學內容設計”和“教學監督管理”等方面都比較合理。但二級指標評價結果顯示,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的“實踐教學方法”與“實踐考核方式”尚有不足。對此,一方面需要授課教師大膽創新課程教學方式方法,充分發掘信息化教學的新手段,另一方面進一步改進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有效促進和提升合作企業在考核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
3.4 成果評價
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較高,但學生考取“雙證書”的比率相對較低,畢業生在企業招聘過程中的社會認可度也需要進一步提升。對此,專業在實踐課程設置上要緊盯企業、機關事業單位的用人需求。同時,鼓勵學生積極考取各類含金量較高的職業資格證書,以及通過跟崗、頂崗實習,提升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進而提高農村區域發展專業畢業生的社會認可度。
[參考文獻]
[1] Madaus UF,Scrivcn M,Stufflcbcam DL.Evaluation Models; Viewpoints on Educational and Human Scrv-ices Evaluation[M].Beijing:Peaking University Prcss,2007.
[2] 徐成林.基于CIPP模型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農業教育,2017(5):61-66.
[3] 宋素娟,宋紅玉.基于CIPP模型經管類專業實踐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構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 97-98.
[4] 傅志強,肖志芳,等.農村區域發展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農業工程, 2015(3):106-109.
[5] 陳碧芬,吳宗燚,張文昌,等.以農科大學生創業為導向的農村區域發展專業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15,9(6):81-97.
[6] 馬小南,韓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與評價體系構建[J].中國高等教育, 2016(3):60-63.
[7] 段巍巍,魏廉昌.農村區域發展專業人才培養效果評價——以河北農業大學為例[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2016,18(6): 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