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祥杰 柴方艷
[摘 要]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是產教深度融合的有效實施途徑,是新時代深化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方向,目前正處于嘗試階段。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電子商務專業針對區域產業特色,積極尋求合作企業,共同創辦混合所有制龍博農村電商學院,在機制體制建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教學資源優化、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等方面取得一些經驗,也總結出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為正在嘗試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的院校提供參考。
[關鍵詞]混合所有制;產教融合;辦學模式;農村電商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要求,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探索推進職業學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許企業以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依法參與辦學并享有相應權利,要強化企業在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的重要主體作用。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吸引社會資本進入職業教育領域,是從體制機制上激發學校發展活力的重大改革,是貫徹十九大“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有益嘗試,是落實“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最有效的路徑之一。自2012年以來,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簡稱學院)與北京博導前程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導前程)在實訓基地建設、技能大賽等方面開展校企合作。隨著合作的深入,2018年3月校企攜手成立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龍博農村電商學院”,學院以場地、師資技術力量以及部分固定資產作為投資,企業以前沿技術、軟硬件資源、高端人才等作為股份投資,創新校企協同育人、同步發展模式,將產教融合推向深入。
1 龍博農村電商學院建設背景
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以生產優質綠色農產品著稱。農村電子商務是農村生產、流通和消費與現代互聯網信息技術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業態。發展農村電商,解決農產品銷售中的突出問題,是撬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杠桿,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是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手段。截至2018年末,全省共有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31個,雖然電子商務起步較晚,但農村電商發展速度快。當前阻礙農村電商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是人才缺乏,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口巨大,預計年均需求5萬人以上。農業職業院校應該主動承擔起人才培養責任,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提供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保障、智力支持和技術支撐。
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是國家重點建設的示范性高職院校,2001年開設電子商務專業,先后與國內知名的淘寶大學、博導前程、廈門優優匯聯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區域內多家農特產品生產銷售企業合作。經過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該專業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課程體系構建、教學團隊建設及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培養了近三千名畢業生,分布在全國各地,已成為電子商務行業的骨干力量。
博導前程是一家專注于電子商務實踐教育研究和教學服務、電子商務專業建設整體解決方案的股份制企業,在縣域電商、淘寶村建設、電商扶貧等方面有成功經驗,與博導前程共建二級學院能精準培養農村電子商務人才,服務地方產業發展。
2 混合所有制龍博農村電商學院辦學模式實踐
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是混合所有制經濟形式在職業教育領域的靈活運用和積極嘗試,是產教深度融合的必然結果。通過混合所有制辦學而與企業形成的以資本關聯為特征的“利益捆綁”式的校企合作關系,能夠真正促使行業企業實質性參與到高職院校的辦學當中,推進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設置、課程內容、教學過程與產業升級、行業標準、企業需求的緊密對接,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職業教育對產業的服務能力。
2.1 校企共建龍博農村電商學院管理機構
學院與博導前程聯合成立龍博農村電商學院理事會,理事會下設院務會、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等教學建設及管理機構。聯席理事長由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校長、博導前程董事長共同擔任,副理事長由學院院級領導、博導前程高管擔任。理事會主要負責龍博農村電商學院的發展規劃、重大事項決策;龍博農村電商學院院長由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信息工程分院院長擔任、常務副院長由博導前程副總裁擔任,負責實施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的管理,執行學院理事會決議;學院下設聯合辦公室,企業派駐專職人員,學校設專職崗位和人員聯合辦公;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由校企雙方專業骨干人員組成,具體負責學院的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工作。通過混編組建的管理機構、教學團隊,可充分發揮混合所有制產業學院的辦學優勢和命運共同體地位,把“產教融合”理念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實現雙元管理、雙元育人。
2.2 校企共建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
校企雙方以龍博農村電商學院為載體,實踐制度融合、利益融合、技術融合、人員融合、文化融合的產教深度融合育人模式,解決混合所有制人才培養中育人機制問題。校企“依據區域內農村電商產業需求與學校規劃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在調研分析人才規格、專業與崗位標準的基礎上共同修訂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產業最新發展動態、前沿技術需求與職教發展趨勢共建課程;以校企雙贏、同步發展的理念共建教學與專業團隊;以校企雙重質量標準共建考核評價制度,監控教學與人才培養質量;以校、企、師、生的多元主體共同開展社會服務”。基于以上“六共同”雙主體協同育人模式,校企聯手共建基于利益共同體的資源共建共享、互相依賴、互促發展、持續合作的動力機制。
2.3 校企共同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
對職業院校來說,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是產教融合優選路徑,龍博農村電商學院集聚現代學徒制實施要素,博導前程選拔有實踐經驗的行業企業專家、電子商務技術人員擔任企業師傅,有利于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開展。龍博農村電商學院引進區域內多家農特產生產、銷售企業入駐,以項目組的形式成立師生農產品電商運營團隊,分配企業崗位角色。從選品到包裝,了解農產品生長環境和生產過程、企業文化,在校企雙重師傅的指導下,工學結合,完成開店裝修、產品推廣、客戶服務等全鏈條電商業務流程。團隊間以技能競賽的形式比拼銷售業績,互學互助,采用實戰型項目化教學,知識技能、經濟利益雙豐收。
2.4 校企共建生產和服務性實訓基地
依托博導前程的技術優勢,校企共建電子商務專業實訓室、大師工作室、農產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專業實訓室采用最先進的教學軟件模擬各種形式的電子商務業務流程,便于理解掌握理論知識和提升實踐動手能力,還用于承辦各級各類技能大賽;學院專業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合作組建技術服務團隊,成立大師工作室,針對農企、農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農產品電商需求提供服務和咨詢,協助挖掘綠色有機農產品賣點,打造農產品品牌;農產品電子商務協同創新中心包括農產品展示、企業孵化、農產品運營、創新創業、技術培訓和電商服務等多個功能區,用于展示當地農特產品、孵化農產品電商企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承接網店開設與裝修、運營方案策劃與推廣、微信公眾平臺開發與運營、電商技能培訓、送教下鄉等社會服務項目。
2.5 校企共同開發課程資源,建立實習與就業平臺
依托博導前程強大的課程開發團隊,校企合作開發具有地域產業特色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運營”“農產品網絡營銷”“農村電商創業”等課程資源。學生學習(學徒)期滿后,可以選擇留在龍博農村電商學院的入駐企業實習并就業,以老帶新,代代傳承,還可以依托博導前程的就業網絡雙向選擇實習與就業崗位。學習期間經過生產性實訓基地真實項目的歷練、校企師傅的指導,學生在實習就業崗位上適應快,短時間內就能勝任崗位工作。還有部分學生經過學習,明確了自己的優勢和能力,增強了電子商務創新創業的信心,選擇自主創業,學院為學生提供創業優惠條件。
3 混合所有制辦學需要注意的問題
產教融合作為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兩張皮”矛盾的主要途徑,被視為以人才發展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的“助推器”、促進畢業生就業的“穩定器”、人才紅利的“催化器”。學校和企業作為兩個特質完全不同的社會系統,企業以營利為目的,而學校則以公益為底線,不能一味地追求營利性。兩個目標不盡相同的主體相融合,需要有政策引導和約束,融合過程中要找到各自利益的平衡點,確保各方利益得到保障。
3.1 混合所有制辦學要以利益為先導
在混合所有制辦學的框架下,校企雙方必須以利益為先導,要以他人需求為中心,相互讓合作方踏踏實實地感受到資本投入有價值、有效益。學校的終極目標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更好地服務產業發展,企業通過提前參與人才培養的方式,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得到“量身定制”的員工,提升了企業員工素質和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把部分企業業務移動到學校,降低場地和人力資源成本。此外,參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會給企業帶來榮譽感和正面的社會影響,對提高企業及其產品的知名度和社會認可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2 混合所有制辦學必須要有足夠的包容意識
學校和企業屬于兩種不同類型的組織,其機構設置、目標追求、管理理念都存在必然的差異。學校必須要從公有經濟的優越感中徹底擺脫出來,搭建開放式共享型經濟舞臺,吸納包容各種合法合理、有技術實力和發展潛力的資本、資源、組織、個人,并起到牽線搭橋、協調各方利益的作用,讓參與混合所制辦學的各方實現自己的目標,達成自己的預期。
3.3 混合所有制辦學要合理評估和規避風險
產權結構多元化實現的前提是對各種可以轉化為產權的要素進行合理評估,學校必須對企業資本在技術設備、經營項目、人員素質、企業文化、管理模式、生產規模、市場范圍、社會聲譽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堅持對學生負責、對學校資產負責的原則,為教學、實習與就業提供良好的平臺,為混合所有制學院發展提供穩定的保障。根據企業經營狀況的動態變化引入合理的退出機制,避免產生損失。
混合所有制辦學模式是以深層資本關系為紐帶,構建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的發展共同體,是產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結果。以其特有的組織架構及決策機制,有效提升職業院校對市場需求、社會經濟變化的反應效率,便于隨時根據產業結構進行動態專業調整,并根據就業崗位的最新要求改革人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體系。校企混編的教學團隊,為職業院校教師提供了學習、實踐和交流的平臺。混合所有制辦學吸取行業企業優質的研發平臺、技術轉化平臺、產品推廣平臺的經驗,將其嵌入職業院校專業教育教學中,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韓喜梅,王世斌,潘海生,等.高等職業院校混合所有制辦學的現實困境及推進策略——基于文獻分析視角[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5).
[2] 王志明,陳炯然.產教深度融合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的目的與歸宿[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