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建霞
摘 要:語言的本質是文化,在文學翻譯中語言難免會受到各種文化語境的影響,從而使得文學翻譯在各種語境下大不相同。英美文學翻譯作為我國與西方國家文化上相互交流和溝通的橋梁,在翻譯英美文學作品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到語境文化對文學翻譯的影響,從而能夠更加直觀、高質量地翻譯英美文學作品。
關鍵詞:英美文學;翻譯;語境文化;因素
一、前言
從類型上來看,語境可以分為兩種,即文化語境和情境語境,在英美文學翻譯過程中,這兩種語境都是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受歷史文化、政治、宗教、民族風俗、地理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不同的國家在文化和情境方面都存在較大的差異,而這些正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基礎。在進行文學作品翻譯時,要充分考慮語境文化因素,從而有效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境文化優(yōu)勢,提升文學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生命力,為讀者提供更好的文學作品信息。
二、英美文學翻譯和語境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
(一)語境文化的內涵
和一般文化有所不同,語境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了特定區(qū)域的文化特點、人們的風俗習慣以及文學素養(yǎng),在進行英美文學翻譯前,譯者要對語境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從而為正常翻譯工作的開展做好鋪墊。也就是說,英美文學翻譯對于譯者的語境文化分析能力有較高要求,要做好研究地區(qū)語言的細致分析,避免翻譯過程中語句表達不準確,從而引起讀者對于作品的誤會。
(二)英美文學翻譯和語境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
在進行英美文學翻譯的過程中,絕不是簡單形式上的語言轉化,而是要結合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時代特點,結合所在地文化特點,確保翻譯作品表達形式的準確性,符合本地讀者對語境文化的理解。從這里可以看出,要想翻譯出高水平的文學作品,要對作品語境文化有深入的認識,譯者要對文學作品所在地文化有足夠的研究,從而確保翻譯的精準程度,提升翻譯作品的語言精度。
三、中西語境文化不同對英美文學翻譯的影響
(一)習俗和價值觀存在不同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中西方文化存在較大的差異,人們對于事物的認識和看法也有所不同,特別是在表達方式上,更是具有明顯的差異。比如,龍在我國文化上具有圖騰的特點,圖騰發(fā)展的進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龍、鳳等具有多種動物特征的綜合性圖騰形象。在我國很多傳說和神話故事中,龍能夠起到興云降雨的作用,而具有特殊才能的人往往稱為龍鳳。在很多成語中,龍都有明顯的褒義,比如龍飛鳳舞、藏龍臥虎。長期以來,中華民族都號稱是“龍的傳人”,以“龍的子孫”自豪。但是在西方,龍的內涵完全不同,西方的神話故事將龍描繪成邪惡的象征。中世紀后,西方對龍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較大的轉變,這是中西方文化很大的不同。在價值觀念上,中國人更講究整體利益,為了集體利益可以犧牲自我利益。但是在西方,人們自我意識更強,人們標榜“民主、自由”,認為自我利益高于一切,這種價值觀念上的差異性對于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二)語言結構和思維習慣的不同
在西方文學作品中,句子形式以主謂賓結構為主,而我國文學作品中對于動詞的使用較為重視,同時在句式結構上凸顯動詞,中西方句式結構在表現(xiàn)方式上也存在很大的差異性。由于思維方式的不同,西方文學在句子結構上體現(xiàn)“樹形結構”的特點,而中方文化在句式結構上以“竹形”為主。在西方價值認知上,由于遠古時期航海條件的限制,古希臘人遇到種種自然災害,在與自然的斗爭中形成了“人定勝天”的理念,認為人是自然的主宰者,因此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強調自由、民主;中華文明起源于黃河和長江流域,在農耕文明時期,生產力相對落后,人們形成了“靠天吃飯”的觀念,上升到哲學層面就是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體現(xiàn)在文學作品中,在進行人物的心理描寫時,西方主要從主觀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內在的心理變化來抒發(fā)自身的情感;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作家更加看重事物的客觀性。在進行英美文學翻譯時,譯者要對作品的思維方式有足夠的認知,從而對文學作品有更加深入的認識,確保翻譯作品完成的整體效果。
(三)社交禮儀和生活習慣的不同
中西方在社交禮儀和生活習慣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對于文學作品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比如,在初次見面時,西方人不希望過多地談及隱私話題,中國人在第一次見面時比較重視社會關系,涉及的話題層面較多。在看望病人后,西方人多會說“祝你早日康復”“請多保重”,而東方人會說“早點休息”“多喝開水”等。在西方,上門做客可以帶上一些小禮物,比如一束鮮花、一瓶酒,通常人們不會比約定的時間早到,西方人更注重守時。在會客的時候,主人會征求客人的意見,比如飲料、甜點,通常不會強求;而在中國,客人通常喜歡比約定的時間早到,他們會幫助主人做一些飯菜。在進行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譯者要對作品所在國家的社交禮儀和生活習慣有足夠的了解,才能確保文學作品的翻譯針對性更強。
四、基于語境文化因素英美文學作品翻譯的對策
(一)加大對文化差異的關注度
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對于文學作品產生的影響是非常深遠的,譯者要為作品和讀者搭建溝通的橋梁,在文學作品翻譯的過程中要盡量避免歧義的情況,不斷完善作品翻譯的技巧,才能達到良好的翻譯效果。如果譯者文學素養(yǎng)滿足不了要求,就不能有效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在翻譯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表述錯誤或者引起讀者誤會的情況。因此,一些合格的譯者要積極吸收原著所在地文化理念,加大對文化差異的關注程度,全面解讀中西方文化的不同。所以說,在進行英美文學翻譯期間,譯者要做好充分的前期準備工作,對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有足夠的認知,才能在翻譯過程中游刃有余,為讀者提供更加流暢、生動的作品。
(二)鉆研作者的生活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對文學作品產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通常情況,文學作品能夠反映出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在進行翻譯前,譯者要對作者的時代背景有深入了解,把握文學作品的整體脈絡,才能確保文學作品不偏離作者的本意,達到作者的情感解讀。所以說,翻譯者需要及時透過作者的立場進行思考,明確其成長歷程和當時所處的生活、文化環(huán)境,從而能夠體會到作者的復雜情感,為今后相關文學著作翻譯的質量改善奠定基礎。
(三)充分考慮讀者的基本特點
在進行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譯者不能一味追求凸顯原著的特色,畢竟翻譯作品是給新讀者看的,要結合讀者的特點,確保翻譯作品能夠滿足讀者的基本需求,從而達到良好的翻譯效果。以《吹小號的天鵝》為例,由于讀者以兒童為主,在翻譯時要考慮讀者的理解能力,注重長短句的結合使用,幫助兒童對讀者內涵有更深的把握。
五、結語
總之,中西方文化語境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在進行英美文學作品翻譯時,要充分考慮這方面的特點,確保文學作品表達的全面性、準確性,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更好地表現(xiàn)文學作品,體現(xiàn)翻譯作品的融合性,為讀者提供良好的視覺體驗和心理感受,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展現(xiàn)多元文化的魅力。
參考文獻:
[1]張奇.淺析文化語境與社會因素對英漢文學翻譯活動的影響[J].才智,2014(4):266.
[2]黃玲玲.中西方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翻譯的影響及對策[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17):65-66,
[3]王金海.論語境在文學翻譯中的功能[J].青年文學家,2014,(26):148.
[4]陳菁.淺析文化語境在譯者翻譯過程中的重要性[J].漯河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73-75.
[5]孔祥娜.英美文學翻譯中的語境文化因素[J].浙江工商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