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摘 要:院訓作為高校校園文化的靈魂,是要求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彰顯了高校育人理念,而學生是院訓踐行的重要主體。本文在厘清建環學院“十有”院訓內涵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從認知、態度和行為方面了解學生對院訓的認知和踐行情況,針對調查結果,就更好踐行“十有”院訓做積極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十有”院訓;認知;實踐;調查
一、研究背景和意義
2014年2月,吉安職業技術學院正式揭牌成立,2015年9月,開設建筑與工程技術專業,建筑與環境工程學院正式招收首批大專生。結合所招生學生特點、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學院育人理念等,2016年2月,建環學院確立了“十有”院訓——“臉上有笑、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肩上有責、胸中有志、腹中有墨、手上有藝、身上有勁、腳下有根、心中有愛”。
學院成立4年以來,在發揮“十有”院訓育人作用中做了初步探索,為進一步了解學生對“十有”院訓的認知和踐行情況,以期在后續工作中有針對性開展院訓學習和育人活動,充分發揮院訓育人作用,實現以“十有”院訓引領大學生成長成才。
二、“十有”院訓的內涵
“十有”院訓共十條,即“臉上有笑、目中有人、口中有德、肩上有責、胸中有志、腹中有墨、手上有藝、身上有勁、腳下有根、心中有愛”,每條4字,簡潔上口,內涵豐富。其中“笑、德、人、責、志、墨、藝、勁、根、愛”等核心詞匯,可以概括為“德”“學”“實”三個方面。德育為先,“德”為育人之本,是對“友愛、包容、誠信、教養、信念”的概括。“學”即彰顯學校教育要以學為業,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和專業能力的掌握。“實”,即“務實、擔當、責任”的注解,強調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
三、“十有”院訓認知和踐行的調查情況分析
(一)問卷設計
為掌握學生對“十有”育人院訓的認知和踐行情況,綜合對“認知”及“踐行”二詞的解讀,本調查問卷題目的設計緊密圍繞建環學院“十有”院訓內容,從學生的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即知不知道、苦不喜歡、會不會做)三個維度設置題目。題目總共21道(含3道題目為學生基本信息,2道為開放式題目),力求全面、準確的反映我院學生對“十有”院訓的了解、認同和踐行現狀。
(二)結果分析
本次問卷調查面向建筑與環境工程學院全體在校生進行,涵蓋15級、16級、17級、18級、19級全體五年制大專生和三專制大專生,共計426人。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26份,回收問卷401份,回收率為94.1%,實際有效問卷368份,有效率為91.8%。
通過問卷調查得知,91.14%的學生認為二級學院有必要確立院訓,58.15%的學生認為院訓對學生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有幫助,56.16%的學生表示院訓對自己價值觀的形成有幫助,60.06%的學生認為院訓對自己素養的提升有幫助,52.36%的學生認為院訓對當前學院文化建設意義重大。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學生對于二級學院形成自身特色的院訓的認可程度較高。可見,進一步增強學生對院訓的重視程度和認同感,充分發揮院訓育人的功能,是當下重要工作任務。
1.認知層面
在對“我熟知本院的院訓”和“我了解本院院訓的內涵”兩個問題的調查上,調查結果顯示,除去僅有少數幾個學生外,絕大部分學生知曉本院院訓。而學生對于“十有”院訓內涵的了解度明顯低于知曉度,占比僅為43.11%。可見,在院訓的學習中,僅僅停留在字面意思的知曉上是遠遠不夠的,正所謂“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豐富并在學生中傳遞院訓內涵,對于提高學生對院訓的認同度非常重要。
2.態度層面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主要通過入學教育和學院樓宣傳標志知道學院“十有”院訓,分別占30.43%和90.95%。在是否喜歡和是否滿意學院“十有”院訓調查中,學生表示喜歡和滿意度分別占52.99%和55.01%。其中,對“十有”院訓的第一印象是“正能量,激勵人心”,占67.93%,而學生認為目前院訓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缺乏感染力。
3.行為層面
通過調查顯示,在“我愿意在日常生活中以院訓來激勵和指導自己”題目中,選擇“非常符合”的為25.82%,選擇“比較符合”的為30.43%,選擇“完全不符合”的為3.26%,選擇“不太符合”的占2.99%,其余為一般。而在“我身邊的同學能自覺以院訓為自己的行為準則”題目中,僅47.12%的同學選擇符合。通過分析發現,大部分的大學生還是能夠以積極的態度對待院訓,但是在以院訓規范自身行為的具體踐行方面,學生的主動性尚需提高,需要教師的積極引導和干預幫助。
學生作為院訓踐行的重要主體,為了從學生角度出發,在掌握學生踐行院訓意愿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后續院訓作用發揮。本次調查設置了2道開放性題目,分別為“您在日常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是如何踐行‘十有院訓精神的?”和“在學院推進‘十有院訓貫徹和落實過程中,您有什么好的建議?”。通過詞頻分析,發現學生主要通過好好學習(出現42次)、個人行為規范(出現31次)、日常生活點滴(出現19次)、活動(出現21次)和工作(出現14次)中踐行院訓;在推進“十有”院訓落實中,集中出現的關鍵詞依次為宣傳、開展活動、與實踐相結合、班會、與課堂相結合、管理、傳承(教師和師兄師姐傳遞)、滲透,對于拓寬院訓學習和踐行渠道有重要啟發,進而促進“十有”院訓在學生中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思考
通過本次調查,發現并總結了“十有”院訓在學生中認知和踐行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一是院訓宣傳不到位,導致不能實現全體學生人人知道“十有”院訓,且存在學生僅僅知曉內容,對院訓內涵理解嚴重確缺失;二是院訓踐行與實踐和課堂教學脫節,院訓學習與踐行難以融入實踐活動和教學中,導致學生對院訓內涵認知、院訓價值認同度難以提高;三是院訓踐行渠道單一,調查顯示學生表示目前開展的院訓踐行形式主要為入學教育、班會等,形式單一,吸引力不足。為此,在后續“十有”院訓學習和踐行過程中,應針對已存在的問題和學生視角下提出的建議,可從如下三方面進一步探索。
(一)大力宣傳,化訓為風,提高全體學生對“十有”院訓的教育認知
做好院訓宣傳,除了抓好入學教育和主題班會教育,還可以通過網站、微信公眾號等網絡新媒體開展大范圍高頻度學習,同時將“十有”院訓的內涵精神融入學院實訓樓文化長廊建設、宿舍文化建設、班級建設中。
(二)豐富形式,舉辦多種實踐活動,將“十有”院訓精神內化為全體學生的行動指南
充分利用好第二課堂,拓寬院訓踐行渠道,如舉辦以“十有”院訓為主題的爭鳴辯論賽,做“十有”建環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十有”院訓為導向的暑期社會實踐等,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將“十有”院訓精神內化為個人行動指南。
(三)齊抓師生雙主體,將“十有”院訓與課堂相融合
院訓是全體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范,學生是院訓踐行的主要主體,同樣離不開教師這一重要主體。課堂是踐行院訓的重要載體,而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因此,做好“十有”院訓的踐行,要抓好師生雙主體。首先,教師要發揮好踐行院訓的示范榜樣作用,嚴于律己從自身做起;其次,在實際教學中,將“十有”院訓內涵精神融入教學目標、人才培養、崗位素養中,將院訓承載的育人思想貫穿在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凌云,董雅婷.關于湖湘高校師生對于校訓認知度的調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7(37).
[2]申麗麗.大學校訓認知現狀及踐行策略研究[D].濟南:山東財經大學,2017.
[3]張鳳輝.高職院校學生對校訓的認同現狀及教育對策研究——以上海立達學院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6(22).
[4]寧艷艷,肖佩.關于大學校訓在學生心中的影響力的調查與思考[J].才智,20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