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培養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通過營造課堂氣氛、激發學習動機、創設情境、實施學習評價,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從而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英語興趣;學習動機;積極性
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在小學階段,英語課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門剛剛開始接觸的課程,雖然他們對英語很好奇,但很難對英語保持濃厚的興趣。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學生對所學的東西有濃厚的興趣。因此我認為,在英語教學中可以增加各個環節,培養學生的興趣,同時遵循“樂學”的原則。
小學生聰明活潑,有較強的觀察和模仿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一特性,有意識地讓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變得更為濃厚,以此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因此,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可以根據以下幾個方面來提升孩子們英語學習的興趣。
一、 活躍氣氛,激發求知欲
為了讓學生在參與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愉快和輕松的心情,就需要教師提供一個輕松而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教學環境。在此環境中,可以鼓勵孩子勇敢大膽地練習口語,并學會從英語思維來考慮問題,產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縱觀我們的譯林版《小學英語》一書,重點詞匯以及句型都是發生在我們平時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正因為如此,我們不妨適當地將課堂轉變為學生們平時活動的地點,這樣一來,就能使他們發揮個性,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能夠由此激發出來。在每堂課的開頭,很多老師都會采用如下對話內容:
T:Good afternoon,everyone.
Ss:Good afternoon,Miss Zhang.
T:Are you happy today?
Ss:Yes,I am.
通過這樣的師生free talk,刺激了孩子們的大腦神經,使他們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狀態去應對接下來的學習,同時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能夠促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 尋找趣味點,提高學習興趣
(一) 巧用歌曲,讓學生“動起來”
音樂的作用就是讓人得到全身心的放松,而通過讓學生唱歌能夠將輕松、快樂的愉悅感帶到他們身上。很多老師都會在課堂的導入部分安排一段輕松有趣的英文歌曲,讓孩子跟著輕松歡快的節奏“動起來”,喚醒精神,讓思想重新集中起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如三年級下冊Unit 4 Wheres the bird?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中,我在教授學生新單詞前,選取了一首課外網絡動畫歌曲——“On,in,under,by”。在這首歌中,核心句型只有一句:“Where is the spider?”但是通過生動有趣的動畫,以及韻律較強的節奏,學生聽過兩遍后基本上都能夠跟著節拍進行演唱。而在孩子們唱英文歌曲的過程中,已經能夠對本單元即將學習的新詞匯新句型有了初步了解,形成整體感知。
又如在三年級上冊Unit 4 Family這一單元中,我教學生唱Family song這首歌,學生很快就知道family這個單詞的意思,并能夠將歌曲中所涉及的家庭成員,通過歌詞和旋律,熟記于心。通過學習歌曲,本單元的情感目標得以達成——我們要學會愛自己的爸爸媽媽,兄弟姐妹,并敢于表達自己對家人的情感: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
(二) 用圖畫增添趣味性
在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容易混淆的單詞往往會成為學生們記背單詞時的“攔路虎”,如二年級上冊Unit 4 I have big eyes這一單元中,學生在書寫ear和eye這兩個單詞時,總是會出現多次錯誤。于是,當教授eye這個單詞時,我首先將eye里的兩個字母e寫在黑板上,然后讓學生想象這兩個相同的字母像我們臉部的眼睛,接著在兩個e的中間寫下了y,繼續讓孩子們將字母y想象成我們的鼻子,最后通過老師的簡筆畫,一張人臉便活靈活現地展現在學生的眼前。
在此過程中,教師完整地將這一畫畫的過程呈現在黑板上。學生在觀察畫畫的過程中,思想集中,無形中就增強了他們形象記憶的興趣。這一方法與單一的枯燥乏味的說教相比較而言,更能加深他們對于這個單詞的印象。
三、 創設情境,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類學科,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如何才能模擬日常生活中的情景呢?這就要求教師創設具體生動的情境。美國著名教育家布盧姆曾經說過:“成功的外語教學應該在課堂上創造更多的情境。”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我們經常使用以下情境方法進行創設:
(一) 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物創設情境
學生在一堂課中集中精力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通過實物展示來進行英語教學很有必要,因為他們對于“觸手可及”的實物會表現出極大的好奇心,與此同時會將他們對學習的興趣激發出來,讓他們對語言的感知更深刻。
舉個例子,在教三年級下冊教材Unit 3 Is this your pencil?這一單元中,由于新授的單詞都是學生每天都帶在身邊的文具用品,因此他們再熟悉不過了,通過展示他們自己身邊的尺子、鋼筆、鉛筆、橡皮、鉛筆盒、書包等物品,幫助學生加深英語單詞的印象,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加強學生的形象記憶。
在教授過程中還可以穿插其他的知識點,例如描繪文具用品的大小、顏色等等特性,一舉兩得。
又如在三年級下冊教材Unit 1 In class。本單元目標詞匯中的window、blackboard和door三個單詞,都是學生在教室內能夠直接找到的具體實物。因此,我每教授一個單詞,就鼓勵學生邊看,邊說,邊接觸教室中的實物。自己每天都身處教室,很多之前所見到的實物在通過學習本單元后,能夠熟練反映出英文單詞,這對于孩子們來說無疑是最大的成就感。如此一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在很大程度上被調動了起來,學習英語的興趣也變得更濃了。
(二)運用動作表演和做游戲創設情境
利用動作體態語言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單詞和句型的印象。同時,這種方式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教材Unit 5 Can you?這一單元的單詞新授中,涉及skip(跳繩)、ride a bike(騎自行車)、skate(滑冰)和swim(游泳)四個體育運動類詞匯,我帶著大家跟讀單詞錄音的同時,鼓勵學生們模仿我做出相應的動作,學生們興致高漲、積極模仿的同時,將這四個詞匯能夠熟練地記于心中。
又如在三年級下冊Unit 2 In the library這一單元的單詞詞組鞏固復習過程中,我讓學生們聽我的指令,并按我的指令去做動作。當我說shout(喊叫)時,他們全都興奮起來,做出相應動作;當我說Dont shout.(不要喊叫)時,學生們明白了意思,立刻安靜了下來;當我說sleep(睡覺)時,大部分學生都齊刷刷地趴在了桌上,佯裝睡覺。有個別學生一時半會兒沒能反應過來單詞意思,但是看到了其他同學做出了睡覺的姿勢,便立馬知道了sleep的意思,隨后也做出相應的動作。
游戲是一種教學法,它能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學習英語。所謂游戲教學,就是讓學生能夠在“玩中學,學中玩”。在三年級下冊教材Unit 3 Is this my pencil?的Fun time環節中,我讓學生們玩了一個Lets guess的游戲,讓學生到講臺上來,利用我事先準備好的一個盒子,讓學生進行隨機抽選,并將其藏于身后,說:Guess,whats this?并暗示臺下的學生利用句型“Is this a...?”來猜測臺上學生摸到的是什么文具,例如:
S1:Is this a pencil?
S2:No,it isnt.
S3;Is this a ruler?
S2:Yes,it is. You are right.
在這個游戲當中,學生不僅玩得開心,還很好地鞏固了文具類的單詞,并能夠運用一般疑問句進行詢問,做出相應回答。另外,在三年級上冊Unit 7 Would you like a cake?這一單元的Story time板塊中,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熟練掌握單詞和句型的基礎上,我安排給他們一個Lets act的游戲表演環節,即讓學生自由分組,并各自分配好人物角色,將課文內容(對話)展現出來,其中還鼓勵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想象,根據情景需要加上body language(肢體語言)。
有一位同學站到講臺上便做出一個從口袋里掏東西出來的動作,然后遞給邊上的同伴,不管是語音語調還是動作表情都表演得十分到位,其他學生看了他做的動作,都哈哈哈大笑起來,紛紛說Would you like a cake? Would you like...?這樣的話,學生對于本單元需要掌握的詞匯和句型又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溫習。又如在二年級下冊Unit 5 Wheres Kitty?一文中,學生在掌握了on,under,behind等介詞后,通過呈現關鍵句型Where is my...? It is on/under/behind the...來玩一個游戲——“猜猜物品在哪里”,在此過程中,在“學”中“樂”,在“樂”中“學”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又能提高學生對上課的興趣。
四、 做好學習評價,激發學生內在學習興趣
做好學習評價,做到及時反饋也是課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過課堂中的提問,教師給出及時評價和反饋。例如,在對學生進行提問以后,可以給出Very good./Perfect!/Clever boy!/ Excellent!/Good job./Well done/Give me five!等評價。這種靈活多變的評價語,能夠瞬間調動學生學習英語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激發其內在學習興趣。
“英語學習,興趣為先。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這與孔子所提出的“樂學”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一致的。由于學生的語言水平受到英語學習興趣的限制,因此,作為小學英語教師,我們應該善于找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創造一個生動有趣的有效英語課堂,使他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最終能夠學好和使用好英語。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84.
[2]楊祥芬.實施愉快教育,培養學習興趣[M].北京:中國冶金教育出版社,2005.
[3]禹明.新課程理念與小學英語課程改革[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鄭雪.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張敏武,江蘇省蘇州市,蘇州香雪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