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學生口語教學重視不足,口語訓練缺失,學生口語表達自信心不足。基于此,筆者認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變應試化的教育思想,并將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如拼音教學、漢字教學等,形成系統化的語言訓練體系,增強學生表達自信心,全面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現狀;對策
語文俗稱“百科之母”,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新課程改革明確強調:教師在語文教育中,應當強化學科的交際功能,重視學生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的培養。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個單元后面都會有“說一說”的模塊,力求提升學生的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由此可見,現代教育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語言強化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而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育中,由于教育條件、教育思想以及生活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低下。本文結合當前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訓練現狀,探索新課改下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有效對策。
一、 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現狀
相比較城市地區的教育而言,農村地區的孩子無論是在學校教育還是家庭教育上,都有很大的差距。以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例,農村地區的學校教育忽視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普通話水平低、語言表達能力弱;而在家庭教育中,由于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對較低,導致家庭教育基本處于缺位的狀態,最終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 教師對口語教學重視不足,口語訓練缺失
當前,我國全力以赴推廣素質教育,力求通過素質教育的發展,改變過去應試化的教育模式,促進學生的能力成長和綜合素質提升。但是,在農村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應試化教育是普遍的現象,教師教學的焦點,往往在學生考試項目上,如識字、書寫、閱讀、寫作等。在此背景下,口語交際作為一項不被納入考核的教學項目,往往得不到教師的足夠重視。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對口語教學不夠重視,缺乏系統化的口語訓練體系,導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低下。以小學語文教材后面的“說一說”模塊為例,原則上,教師應當通過這部分內容的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實際的教學中,針對這部分內容,教師要么一帶而過,要么安排學生自學,導致“說一說”模塊的內容形同虛設,難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二) 學生普通話水平低,表達自信心不足
由于缺乏系統化的語言訓練,加之家庭教育缺失,導致農村小學生普通話水平較為低下。一般而言,農村小學生在日常的交流中,習慣性用本土語言即方言進行交流,除了在上課時間,學生很少有說普通話的習慣,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同時,很多學生存在表達自信心不足的現象,這種不自信體現在:學生在和同伴交流時,能夠滔滔不絕,口若懸河,但一旦讓其上臺,學生便會各種不自在,甚至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出現這樣的問題,主要原因在于學生不自信的心理,而這種不自信的現象,源于日常的語言訓練缺失,學生沒有上臺表現的機會,導致其不敢在人多的場合或者是正式的場合表現,久而久之,這將會對學生產生不利的影響,導致學生的語言綜合素質低下。
二、 農村小學生口語訓練的對策
針對當前農村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缺失,學生表達自信心不足的現象,作為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加強對學生的口語交際訓練,為全面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一) 加強口語交際訓練,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首先,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強化普通話訓練。對農村小學生而言,普通話夾雜方言的現象普遍,因此,普通話的訓練格外重要。筆者在執教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將普通話的訓練融入到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取得了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拼音教學中,教師要加強聲調、音準、整體認讀音節的訓練,讓學生能夠準確發音,尤其是輕聲、兒化音、前鼻音、后鼻音等的區分;在漢字教學中,教師的訓練重點在于學生能夠準確把握每個漢字的讀音。此外,在篇章教學、古詩詞教學中,教師也可以通過朗誦活動的開展,加強對學生的普通話訓練,為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奠定基礎。
其次,構建系統化的語言訓練體系。學生語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對學生的語言訓練日常化、系統化,在長期的訓練中取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語文教學中,結合課前三分鐘的時間,讓學生上臺朗誦一篇課文,或者講一個故事,并將這樣的訓練常態化,時間久了,學生不再懼怕上臺表演,能夠大方地、自然地朗誦或者講故事、演講等。此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堂提問的方式,通過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讓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促進學生語言交際和表達能力的提升。
(二) 開展豐富的語文活動,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
筆者在執教農村小學語文的過程中發現:很多小學生語言表達的基礎是有的,而學生之所以不善于表達,主要原因在于自信心不足。而學生自信心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日常的鍛煉不足。針對這樣的現狀,筆者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會通過開展各種各樣的活動,讓每個學生都有參與表演的機會,在長期的鍛煉中增強學生表達的自信心。例如,在中秋國慶節到來之際,筆者舉辦了一個詩歌朗誦活動,主題是“愛國主義、傳統文化教育”,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要求,自己選擇朗誦素材,并在班級中進行表演。類似的語文活動,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能夠實現很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綜上所述,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的教育應當落實交際工具的功能,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和表達能力,提升學生語言綜合素質。針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口語交際訓練不足,學生表達能力低下的現狀,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提出了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對策。
參考文獻:
[1]張俊江.農村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現狀與對策[J].教師,2015(27):28.
作者簡介:
唐華麗,貴州省遵義市,遵義市播州區石板鎮池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