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是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而閱讀則是學生學習語文科目中其他知識的基礎。所以,面對這一基礎性教學,教師要將小學語文教學和閱讀教學重視起來,并跟著時代的前進步伐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以增強小學生的閱讀學習效果,提升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效率;提升策略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教學環節。在語文閱讀中,學生能看見人間百態,能感受到各種情感,還能為其作文寫作豐富素材,增添色彩,升華內容。但是,當今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卻存在著“閱讀氛圍差、閱讀效率低”等問題,致使閱讀教學效果不盡人意。下面,筆者則就針對這些問題,來談一談從總體上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幾條方法與策略。
一、 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
進入校園之后,小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校園中度過。所以,要想使小學生的閱讀意識得到培養,校園首先要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如,在校園的宣傳欄中插入小學生日刊內容,在教學樓的拐角處打造一個個小的圖書展覽臺,在班級中設置小圖書閱覽臺等。如此,閱讀圖書的氛圍就營造出來了。同時,還可以舉辦一些寫作活動,書目讀后感活動、讀寫結合活動等,用這些活動將閱讀對寫作的作用凸顯出來,并進行無縫連接,以此做好寫作基礎上的閱讀文化建設。
雖說學生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在校園度過,但是,家庭也是學生久待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不僅要讓學校教育中的校園氛圍熏陶學生進行積極地閱讀,還要讓家庭教育中的家庭氛圍感染學生,并促使其進行積極地閱讀。因此,家長在培養孩子閱讀意識與能力的時候,要注重以身作則。在要求孩子看書的同時,自己千萬不要睡在沙發上抱著手機刷微博,刷朋友圈。否則,孩子會產生“不服氣”的心理,久而久之,這種閱讀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就成了一種任務型的工作。其次,如果家庭條件允許,家長可以選擇一個安靜的小區域作為孩子的書房,這樣孩子學習的氛圍就會更加濃烈,看書學習的欲望也會更加強烈。
二、 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內在知識
一節課的語文閱讀時間是相當有限的。所以,在課堂上能夠把一些大綱上和書本上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知識講完就不錯了,更不要說還奢求有一些時間能夠做閱讀課堂的延伸。可能部分教師提前準備的有知識拓展,但是,在課堂上由于一些概念講解等就占用了課外拓展的時間,那么,知識拓展就成了不了了之的事情。為了解決這一時間沖突,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先將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準備好,以減少板書和口述概念的時間。
例如,在學習“大自然的啟示”時,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將日本著名企業作家松下幸之助的作品和人物簡介以圖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先對松下幸之助有一個簡單的認識。繼而給學生觀看一些有關大自然中的物象、大自然中的景色的視頻,這樣就避免了教師無聊枯燥的講述以及學生沒有參照物的景色想象,間接地就加速了教學進程,縮短了背景、過程的闡述時間。繼而,教師就可以利用這多出來的一點時間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或給學生講一講松下幸之助的典藏作品集《自來水哲學》、《一日一課》,或讓學生說一說對《大自然的啟示》這一課的認識,以此豐富學生心中的人、事、物,拓展學生內在的知識。
三、 與新型閱讀教學法結合,實現學生的整體理解
對于新型的閱讀教學法——主題式單元整體教學法,部分學生表示還有些難以適應。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適度的“環節重復”和耐心引導。比如,在學習“國際理解和友好”這一單元主題時,剛開始學生對其的認識是“國與國之間應該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簡單吧”,這很明顯,是一種比較淺顯的認識。但是,在老師告訴學生“國與國之間的交往可比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復雜多了。國家之間,有著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我們要通過對世界的進一步認識來了解自己和了解他人。如本單元中的《一面五星紅旗》、《賣木雕的少年》,反映的就是外國友人對中國人民的友好和尊重,也讓我們了解到了外國友人和中國人民之間的國際友誼。同時,我們還要克服文化偏見,給予其他國家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否則,可能會引起一些國際事件,并威脅到我們所處的這個和平的世界……”之后,學生明白了和平的世界,是建立在國家間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基礎上的,是建立在全人類的相互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的,如此,我們才能在這個和平的世界中安心地接受教育。也明白了這一單元主題中世界人民共同的愿望是“讓世界充滿愛,讓人間充滿信任”。
四、 結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堅持文中所提及的“與家庭教育相結合,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拓展學生的內在知識;與新型閱讀教學法結合,實現學生的整體理解”這三條提升方法與策略,以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和能力的提升,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在新課程改革中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馬英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D].延安大學,2014:33.
[2]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4:51.
作者簡介:
趙風玲,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寧夏銀川市金鳳區第十小學。